媽媽失智後,媽媽親手做的菜只能在記憶中尋找。但這些味道停留在舌尖上、刻劃在心裡頭,張善政一輩子也忘不了。
文 │羅梅英
前行政院院長、現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曾在兒童版行政院網站如此介紹自己:「影響我最深的人,是我超有愛心的媽媽。」
回想起小時候,媽媽為一家人張羅料理三餐,餐桌上四溢的飯菜香,那是張善政對「家」很深刻的情感記憶。
味覺跟愛是人類大腦裡很深刻的記憶,兩者關係密切、緊扣相連。張善政的母親年約80多歲,失智已經快20年。
因為失智的關係,距離張善政上次吃到媽媽親手做的菜,已事隔10多年,如今媽媽的味道只能在記憶中尋找。但這些味道停留在舌尖上、刻劃在心裡頭,張善政一輩子也忘不了。
媽媽天天為全家人燒飯
張善政小時候家裡只有「土冰箱」(沒有插電,只擺了冰塊),所以媽媽幾乎每天上菜市場買菜,天天煮飯。也因此,他從小到大幾乎天天回家吃飯,初中和高中時,每天帶便當到學校。
即使當了大學生,張善政還是天天回家吃飯。念台大土木工程系時他沒有住宿舍,沒有特別的事不會逗留在學校,下課就直接回家,為的是吃媽媽燒的菜。
這當中有一段故事。張善政媽媽和爸爸早年都在中油工作,相識結婚後,媽媽辭職、回歸家庭照顧小孩。等張善政念初中,媽媽覺得孩子漸漸長大、不太需要人照顧,於是二度就業。
但張善政下課回家後面對空蕩蕩的家,不習慣媽媽不在家,「我就吵吵吵,把媽媽吵回家,」張善政說,媽媽不到半年就辭職,再也沒有出去工作過。
對比現代很多小孩是「鑰匙兒童」,張善政說:「我那個時候很不知足。」也因此,他對媽媽感到內疚,「如果媽媽持續工作、腦筋有在動的話,或許就不容易失智。」
最難忘媽媽做的清蒸魚
對張善政來說,媽媽做的菜,有一種味道叫做「幸福」。
在張政善的印象中,餐桌上總有三菜一湯,多半是簡單的家常菜。一家四口圍坐在桌邊,他和妹妹會聊些學校發生的事、說說笑笑,吃飯的氣氛輕鬆愉快。日後他回想起記憶中媽媽做的菜,過去幸福的時光彷彿歷歷在目。
從小吃媽媽做的菜長大,影響了張善政的味蕾,習慣吃得清淡、不喜歡吃重口味。張善政曾擔任宏碁電子化事業群副總經理、Google公司亞洲硬體營運總監,時常到國外出差,嚐遍不少美食佳餚,但最讓他懷念的是小時候家常菜的滋味。
張善政說,到大陸出差,那裡的菜普遍重油、重鹹,吃得不習慣。張善政總會想起媽媽做的清蒸魚,加點蔥、薑調味,屬於平淡滋味中的美味。
遠赴國外念書時格外想念媽媽的味道
到美國念書,是張善政首次離開家。「在國外時格外想念媽媽的味道,」張善政說。
出國前,張善政向媽媽惡補了一點廚藝,學羅宋湯怎麼做,再加上一本海外食譜、一個大同電鍋,開始海外求生、摸索怎麼做菜。
張善政最常煮的就是羅宋湯,「把胡蘿蔔、馬鈴薯、洋蔥、牛肉統統丟下去煮就好,而且清淡。」國外生活不比在台灣有媽媽打點,多半簡單吃,煮些麵再加上羅宋湯,就是一餐。
張善政說,越洋電話太貴了,沒辦法打電話回家問媽媽菜怎麼做,想念媽媽的味道只能靠自己摸索。張善政用味覺記憶媽媽的菜、加了哪些材料,燒出來和媽媽的味道不一樣,就試著找出少了什麼味道或是調整鹹淡。
張善政當時和幾個留學生合組伙食團,週末一起買菜,每個人輪流煮一天晚餐。「如果你不會煮菜,就會被其他人嫌你怎麼煮得這麼難吃?」
張善政說,「剛開始菜煮得很難吃,大家互相忍耐一下,後來就做得稍微可以吃了。」張善政最後被逼得會煮菜,「但也就那幾招,把肉切成肉絲、炒個青菜,牛肉炒青椒或芹菜,做不同的組合變化。」
張善政說,伙食團不會燒太費工的菜,媽媽的清蒸魚、煎排骨對留學生來說,是奢侈品、不是日常的菜色,要在農曆春節這種特別日子才會出現。
張善政在美國住了5年、即將拿到博士學位前,媽媽曾到美國住了幾個月。他請同學到家裡,媽媽做了些台灣味的料理如炒米粉招待大家,「吃到的人都很想家,」張善政說。
比起上一代,現代人生活型態截然不同。張善政舉自己兒子為例,國、高中時晚自習留校到9點,後來又住校,回家吃飯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今很多家庭孩子補習、父母雙薪,張善政很能理解現代職業婦女要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壓力很大,十分辛苦。但他也相信,若週末時間允許,媽媽願意下廚做菜,孩子一定能感受到料理充滿「愛」的味道。
媽媽是營造家庭氣氛的靈魂人物
「我媽媽燒的菜很簡單、家常,不是像電視上傅培梅教的那種大菜,」張善政細數媽媽常做的菜有:加了竹筍和薑片的清蒸魚;喜歡做竹筍料理,如涼拌竹筍、竹筍湯,以及羅宋湯、蘿蔔排骨湯、煎排骨,偶爾也會做些功夫菜,像是鍋巴蝦仁。
張善政媽媽做菜口味偏清淡、不是重口味的。張善政喜歡吃海鮮,她常清蒸魚、清燙小卷,比較少煮紅燒的料理,「不是什麼費工的菜,只要新鮮就很美味。」
張善政的媽媽生於日據時代,失智之後語言能力從國語、台語,漸漸退化到只講日語,認不得兒子。張善政和母親之間斷了情感交流的機會,親子間的互動有限。
媽媽失智後,張善政請了外傭照顧她。在那之後,家中幾乎都是外傭在燒菜,他已經快要20年沒有吃過媽媽做的菜了。
張善政說自己是個戀家的人,在美國時拚了命的讀書,巴不得趕快回台灣;到國外出差,寧可辛苦點、把所有的行程塞滿,只求在外地少睡一晚、趕快回家,「我是巨蟹座的,自己的殼最舒服。」
張善政對家的整體記憶包括:飄著飯菜香、氣氛愉快而溫暖。他認為,一個家的氣氛是由不同面向所組成,而媽媽則是營造家裡氣氛的靈魂人物,包括:家裡整理得有條不紊或亂七八糟、父母的EQ和脾氣、燒飯與否等,這些面向不僅影響孩子,也構築了孩子對家的印象和記憶。
張善政說起媽媽手藝對他的影響:「像我媽媽東西會擺放定位,小孩也會是這個樣子,媽媽燒菜口味清淡,我就習慣吃得清淡。」
張善政:「我對家的整體記憶包括:飄著飯菜香、氣氛愉快而溫暖。一個家的氣氛是由不同面向所組成,而媽媽則是營造家裡氣氛的靈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