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總是找碴,女兒總是唱反調…這樣的戲碼可不僅限於青春期,有數不清的母親和女兒,一輩子都陷在愛恨糾葛中...
治療期間,小潔的日記滿腹委屈:她總是在數落我的個性態度和所做的一切。當我得到別人的稱讚、幸福的愛情,她嗤之以鼻。當我被開除、失戀,她就一副「不意外」的樣子。我乾脆擺爛,花光她的錢,讓她嚐嚐痛苦的滋味。
獨力扶養兩女長大的媽媽也很苦惱:這女兒從小自以為是、忘恩負義。大學時交壞朋友之後,吸毒、偷錢、說謊,全家雞犬不寧,連她姊都想把她趕出去自生自滅。人家都往高處爬,她就偏要自甘墮落,存心氣死我。
洋蔥醫師說,這是很常見的「母女情結」。媽媽認為女兒需要她管教和保護,期盼女兒成為她心目中理想的樣子,也希望女兒依賴著她。但女兒除了繼承媽媽的特性,也繼承了爸爸的特性,很可能令母親失望。另一方面,女兒特別希望得到媽媽的認同和支持,但媽媽的種種期望也成為她的壓力源。雙方就這樣愛恨糾葛,陷入一種互相折磨又互相依賴的狀態。
蚊子講師表示,女性的社交激素濃度比較高,這讓女性更懂得察言觀色、將心比心、模仿他人。 如果母女都很在乎對方,就非常容易互相影響、模仿。例如母親個性歇斯底里、情緒管控不佳,女兒的性格和情緒也容易不穩定。
蚊子講師多年觀察發現,多面向不穩定的「邊緣性人格」女性,通常和母親關係惡劣,男性則是與父親關係惡劣。此外,對於生活或另一半失去掌握感的母親,也可能將自己的控制欲加重在兒女身上,讓關係更惡化。
洋蔥醫師表示,通常媽媽在家中是情緒起伏比較大的,爸爸相對扮演冷靜角色,如果爸爸因為某些原因缺席了,媽媽應該再尋找身邊的支持資源,試圖補足自己和家庭所需要的穩定度,讓孩子能夠正常發展。
洋蔥醫師提醒,上一代生活在非常父權的社會,女性不但沒有機會培養健全的自尊和自信,也可能對其他女性心存歧視和憎恨。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母親,很可能傷害了女兒而不自覺。女兒如果試著了解母親的問題,背後牽連著整個社會文化的因素,或許就能放下母女之間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