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框架思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進一步找到解決方法,這些其實是很多人天生具有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壓抑和磨滅。
小到生活細節,大到企業經營,他總能輕而易舉解決問題,究竟,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做到?
我是台灣第一個跳級生,但跳級這件事並不表示我的思考、邏輯能力就一定比沒有跳級人還要好。有次我上電視節目,主持人問我跳級對我有什麼幫助,我的答案是:「有宣傳上的幫助,因為我是第一個,容易被記得。別的沒幫助。」
我是台灣第一個跳級生,但跳級這件事並不表示我的思考、邏輯能力就一定比沒有跳級人還要好。有次我上電視節目,主持人問我跳級對我有什麼幫助,我的答案是:「有宣傳上的幫助,因為我是第一個,容易被記得。別的沒幫助。」
跳脫框架思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進一步找到解決方法,這些其實是很多人天生具有的,但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壓抑和磨滅。邏輯思考是可以被訓練的,而創造力則是要靠開放的環境讓它成長茁壯。若真要說我比一般人更會思考,我想應該歸功於我不服輸的個性。
誰說切菜只能整把刀起刀落
我常會問:「誰說一定要這樣?我那樣做不行嗎?為什麼?有什麼關係?」每次老師教一個題目的解法,我在寫作業的時候就一定要找出一個不同的解法才甘願。從一堆為什麼中,去找尋問題解決的更多可能,小到生活瑣事,大到企業經營都是如此。
在這次訪談中,我請編輯舉出常面對的問題來現場實驗。其中一位問道:切菜如何不切到手?一般烹飪教室都教導左手手指要往內縮,並且按住你要切的菜,右手握菜刀再往左邊切。但除非是勤練毛筆大字的人,手勢非常穩定,否則刀在空中起起落落,不見得會切到同一處。
還記得「鐵達尼號」嗎?劇中男主角被手銬銬住時,女主角拿著斧頭準備劈開鐵鍊,男主角請她先在別處劈了兩次,兩次沒砍在同一個位置。不是訓練有素的人,刀從空中落下,本來就很難砍到同一位置,除非你天生肌肉記憶力非常好。像我就做不到,而我的解決方法是改變切菜的方式。刀的前後端輪流在砧板上做支點,另一端切下,這樣有了一個施力的依據,自然減少刀移動過頭切到另一隻手的機會。
而這樣的切法,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會,也是被刀切到很多次後才學會,差異在於我不認為我有錯,而別人教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你一件事做不好,表示你練習得不夠,回去再加強。」不過,並非每件事都靠練習就有用,有些事是天分;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擁有良好的肌肉記憶能力,一個方法不適合你,難道不能找別的方法嗎?
例如要將鋼琴彈到世界等級,除了練習還需要天賦;並非每個人都有音樂天分,有些父母逼自己孩子練鋼琴,但孩子就缺了那麼一點天分,再怎麼練習,充其量也只會是「匠」,而非大師。
誰說繡花針非得拿鐵杵磨
有句成語說:「鐵杵磨成繡花針。」為什麼我們不拿鐵釘來磨,一定要用鐵杵呢?每次我遇到事情不如我意的時候,我並不會一開始就認為那是我的錯;我會思考:「我覺得我沒錯,那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但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教導我們:「是我們的錯,我們不夠認真,所以我們必須認真練習。」
也因為我們被「一定是我的錯、只要多練習就好」的想法框架住,面對事情時,我們很難有新思維;若要跳脫框架,必須要不斷提出質疑。我創立公司、成為經營者後,也很鼓勵公司同事互相提出疑問,我也接受員工質疑我,甚至也有因為質疑後讓我改變決定的情形。
例如,企業常會印製有公司logo的上衣發放給員工,員工穿著不僅能幫公司宣傳,也代表一種團隊精神。我們公司做過T恤、Polo衫等,後來有一次我提出牛仔褲,同仁研究後發現,每位同仁都得量尺寸,而不是只要4、5種尺寸就能大家通用;而每一個尺寸數量又不多,很難預留以後新進同仁所需,於是就建議換成外套。
我很高興同仁能看到我沒想到的地方,而不會覺得自己官大學問大。質疑並非壞事,也透過問為什麼,讓我們能更釐清問題,進一步找到提升業績或解決問題的方案。
誰說書只能由編輯來做?!
在閒聊中,編輯提到了出版界的工作模式。我忽然靈機一動,問到選書後的工作分配方式。出版社一定希望每一本書都是暢銷書,但要如何做到?原則上出版社都是以排隊方式來進行,誰有空就誰接,不是依喜好來分配。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是在做自己最喜歡、最有感覺的事時效率最高,那我們為什麼不能依照編輯喜歡書籍的程度來排工作呢?
有很多書是熱門議題,但內容在現有編輯群中完全沒有共鳴,所以業務單位選定之後,被指定到的編輯會做得很痛苦。這時候是不是業務單位對這本書有感而選上它的人應該來暫時加入編輯團隊,提升大家對該書的認知和認同;而不是劃分責任,選完書就結束自己的責任了呢?畢竟書籍沒編好,導致銷售不好,對業務單位也是損失。我們在軟體界,也是要讓業務單位和研發單位充分溝通,做出來的產品才會受歡迎。
也因如此,我的公司部門間的框架就比較少,雖然每個人有自己責任範圍,但若有人提出一個更好的點子,我也會將這個點子給提出者做;由提出者執行,不是有機會做更好嗎?
由最原始的流程去尋找提升業績的方法,每一步都思考:「是不是有其他作法?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才能一步步找到真正的問題,也刺激大家思考,進一步打破思考框架、舊有的工作模式。
畫出混亂,就有機會跳脫
當然也有些人一開始的思考模式就比較混亂,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正在混亂。如果你知道自己正在混亂,或為了什麼混亂,多半都能很快跳脫。
每個人都有難解習題的時候,我也會有,這時我會用打斷思考的方式,例如拿紙筆將自己的思考模式畫成流程圖,或者解釋給朋友、同事聽,將純粹在腦袋中思考的事,轉化成不同形式,就有機會脫離混亂。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會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如果這麼做會有哪些影響?剛開始想法很天馬行空,但透過不斷的假設、驗證,想法就能不斷收斂,最後找出解決的答案。
學習過程中,也能多涉獵坊間教導人思考的書籍,例如《六頂思考帽》,或者透過幾個步驟訓練自己的邏輯思考力;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盡量將知識化為本能,以後遇到問題,就是本能反應式地解決,而不是還要去想:我現在要用6個方式中的哪一個去解決?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依樣畫葫蘆,把學到的方法一模一樣的套用,甚至我們還會說這是透過哪一派的第幾招。但張三豐在教張無忌太極劍的時候,叫他把所有的招式都忘掉。招式是在剛入門還不純熟時,讓你能快速上手的方法。等你將知識融為本能後,這一切便是手到擒來,無需招式了。所以說「無招勝有招」,就是這個道理。
圖片來源:Jacob Bø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