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是種連結,連結就必須要有至少兩方,當一個人的心情狀態掌握在別人的手上時,必將成為弱勢的一方,自主權的喪失常會發生一些令人扼腕的事,我們必須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邏輯,以便應付這個複雜的社會。
窗外下著小雨,又是一個颱風來臨的週末,看著樹影輕拂搖晃,心也起了漣漪,勾勒回憶中的一些場景和畫面。
某天,下午悠悠的滑著手機,突然發現一位Facebook好友被解除關係了。
我們並沒有過任何爭執,也沒有不合的跡象,雖然互動不如以往,但也說不上冷漠,至少除了按讚還會留言,只不過因為一些事情的發生而隨著時間推進慢慢變少。
當下其實有點錯愕,畢竟沒有足以讓我接受的理由。原本想私訊詢問解除好友的理由,但我停住了,我決定多想想,晚一點做這個決定。
每當一個人要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時,即便狀況很糟,我們不會用應有的方式去思考,而且總會被背景經驗駕馭、找理由說服自己:「這件事我以前處理過,沒問題的」、「我上次也是這樣處理,但成功度過了難關」。
所以,當遇到這種狀況時,我的建議是:「停下來,好好想一想,沒有什麼事是要你急迫做決定的。」
於是,我給了自己十分鐘。
我自己也是一個會移除Facebook朋友的人,一方面我覺得跟不認識的人成為好友又沒有互動,實在很沒有意義;再來,這樣的結果可能也會壓縮到我原本想看的朋友的狀態。
所以我一直有固定清除好友的習慣,我也有幾個朋友也有著同樣的習慣。我從最早在出書以前只有400多個朋友,到2015年一路增長到2000多個,但有為數眾多的朋友是我沒看過甚至是沒有講過任何一句話的。
由於好友增長的速度過快怠惰了我原本的清理習慣。
直到今年六月,我決定重新執行這件事,只花了三天約莫刪除了1400個朋友,現在剩下的朋友我幾乎都能憑名字跟照片就說出我們是怎麼認識的。
回到上面我被解除好友的事件,我想到了幾種可能狀況:或許,是Facebook當機解除了好友關係;又或者,他也剛好在整理好友但不小心按到解除卻沒有發現;當然,也可能是他真的自己決定執行了這個動作。
不管是哪一種,我決定不私訊他詢問這件事,但我現在也不會重新加他好友。
我有個朋友曾經說過一段話,確切內容我不是很記得了,大概的意思是:「今天,或許我們現在緣份已盡;擇日,我們又會因為某個原因成為好友。當這個moment出現時,我們將能再續前緣,那時我們再成為Facebook好友,有何不可呢?」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個社群網路的朋友關係,嚴重地影響自己的情緒、心情、與對人的想法。有些事情就是會發生,有些人你總是會碰到,有些關係終究會結束。
人生中有許多不是我們個人就能控制的事。
關係是種連結,連結就必須要有至少兩方,當一個人的心情狀態掌握在別人的手上時,必將成為弱勢的一方,自主權的喪失常會發生一些令人扼腕的事,我們必須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維邏輯,以便應付這個複雜的社會。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一直會是你的朋友,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然成為別人的朋友,很多事情時候到了,就會自然而然發生了。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劇情是描述一名年輕女子急著去趕開往波士頓的末班火車,然而路上包包掉了、手機摔壞、而火車也沒趕上,最後還遇到車站要關閉的窘境。
隨後,她在黑漆漆的巷子裡迷了路,周圍沒有人自己也身無分文,在半屈就之下跟著曾經搭救過她的街頭音樂家一起想辦法如何回紐約。兩個陌生人先是偶然相遇,接著不斷互相揣測後開始坦白交談,在互相幫忙的過程中心生好感,不過理性戰勝了激情,最後成了一晚難以忘懷的午夜邂逅。
我曾經無數次想過同樣的場景:我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遇到了某位陌生女子,我們交談分享了彼此的故事,互相成為生命中值得回味的記憶。
我不知道我即將成為誰的朋友,也不知道誰在慢慢離我遠去,但我知道在出社會後交朋友很困難,太多的利益相關跟角色糾葛。
如果有機會的話,試著放寬心,迎接那些不經意的巧合,或許你也能為自己的生命樂章增添點滴心頭的回憶,因為你的朋友不一定永遠是你的朋友,而陌生人也不一定永遠是陌生人。
演講、分享會、邀稿、合作邀約:patience77315@gmail.com
歡迎加入《拒領22K的人生》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eft2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