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滿意自己的生活嗎?我們的生活除了圍繞著物質團團轉,你還記得其他與生命同樣重要,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若不,也許這正是時候跟自己說:I must change my life。改變就在當下,不一定是旅行,但必需是某種改變,讓死水一樣的生活泛起波瀾。
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旅行越多,越肯定這一點。
更幸運的,我在年輕時就有機會走出這個香港,去見識這個世界。第一次真正踏出家門,是十六歲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一個交換生計畫,有機會到澳洲生活一年。記得出發之前,我還想著香港是一個「華洋雜處、中西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巿」(小學課本這樣告訴我),加上由幼稚園開始學起的英語,去到他方總不會太困難吧?
結果是,我發覺自己根本是隻井底之蛙,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接下來的一年,我住在當地寄宿家庭中,有一位和藹可親的新媽媽,和一位像頑童般的新爸爸。我在當地學校讀書,學會了彈結他,英文由滿口「Pardon?」(什麼?)變成漸漸流利,也見識了與香港差異極大的校園生活。我交了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那時最好的朋友分別來自日本、澳洲和巴西,初戀女友則來自泰國。還有,那年我留了一頭幾乎及肩的長髮……
感謝那一年的機會,我重新看見了這個世界,了解自己的淺薄、見識到更多的可能性,也引發了我對這個世界的無比好奇,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回到香港後,進大學之前那個暑假,我第一次背起背包獨自旅行,花了一個月回到澳洲走了一圈;大學那三年,我又去過俄羅斯和中國不少地方,在這些長長短短的旅行中,背包和相機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然而在大學畢業之後,我的背包和相機卻休息了好幾年,精神也投入到工作、讀書和社會運動之中:一邊忙著在議員辦事處工作,一邊兼讀社工碩士課程,還開始投入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忙得不可開交,那幾年我幾乎沒有離開過香港。
直到一天,我突然面臨三失的狀態:失業、失學、失戀──等等,這難道不是上天賜給我的旅行好時機嗎?於是我重拾背包,開始了一段差不多十一個月的旅程。
那是二○○七年秋天,我出發到雲南,然後經西藏、尼泊爾到印度,再從印度回到尼泊爾,最後回到西藏。這次旅行,我帶著一個問題出門:旅行是否只為自己爽?旅行是否純粹是一種娛樂?如果不是,那作為一個旅行者,在路上應該要做些什麼?
我特別記得在雲南麗江大研古城所見到的景像。整個古城就像一個大型的主題公園。大研古城的房子是前人留下來的,現在卻全變成了商店、旅店、餐飲店,只見外殼卻再沒有半點「生活」。旅遊業在十多年內摧毁了一個民族近千年歷史的居所和社群,這讓我相當震撼,反思自己作為一個旅行者,到底是否也是摧毀別人民族文化的兇手之一?
於是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旅行,也在旅行中尋找答案。我在雲南做訪問和寫作;在尼泊爾到孤兒院做義工、到雪山徒步、觀察和報導當地選舉;在旅程的最後,我在西藏買了一臺自行車,然後一個人從拉薩經雲南騎行到泰國清邁,歷時三個月。
到最後,我好像有了答案,也好像沒有答案。旅行是為了娛樂,但也不應只為娛樂,更不應為了娛樂就把更重要的東西犧牲掉。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如了解、珍惜、反省以至和平,問題是,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取代浪費、自私和毁滅?
回到香港,我嘗試踏出一小步,想著可能可以改變些什麼。我和友人成立了一個叫「責任行者」的團體,舉辦了好幾十場旅行講座,從中宣傳責任旅遊的理念,也開始了一個叫「無國界老師」的義工計畫,安排旅行者到外地進行義務教學工作。
我很珍惜得到的每一個機會和平臺,因為我相信人可以影響人,而這些位置讓我可以清楚地說出我的想法、影響更多的人,在工作上我悉力以赴,技巧也漸趨純熟。但與此同時,我卻前所未有地繃緊。每天一早起床就先坐到電腦前看完三份報紙,然後選出可以發揮的新聞,找資料、找角度,再將之變成評論文章和節目內容。我感覺自己成了一臺資料榨汁機,每天在資訊海洋中浮沉,再沒裕餘去令自己進步。
直至一個晚上,我突然感到像被壓得透不過氣來,很希望可以看到星空。我甚至打算零晨兩點坐車到郊外,只求可以在黑夜之下抬頭望見幾顆星星。我想起那年在澳洲中部的沙漠露營,穹蒼那一百八十度的全景星空,又記起在寮國時睡在小木屋前的吊床時,凝視了好久的那個紅色月亮。然而在九龍油麻地的家中往外望,窗外只有灰茫茫的一片天,別說星星,連月亮也沒有。記憶與現實的落差,令我倍感失落。
就是那個晚上,我知道我的臨界點到了,我的生活必需要改變。
這種情況堅定了我改變生活的想法。其實早就有離港的念頭,很希望去另一個環境中,學一些特別的、新奇的知識,至於路線,我一直心儀三個地方,分別是新疆、中東和南美洲。如此一來,長途旅行就變成了環球旅行,預計兩年,我就這樣出發了。
兩年的旅費和生活費,怎樣處理呢?我的積蓄不多,但幸好,我可以寫作賺錢。我跟我的其中一位報紙編輯商量,可不可以停止寫香港時事政治,改寫環遊世界的旅行見聞?編輯爽快地答應,於是我的收入有了基本保證。接下來,我停止了其他評論香港政治的專欄,又另外找了一些關於旅行的專欄,湊合湊合,我就靠著稿費支撐旅費,一邊寫作一邊出發行了。
旅行、寫作和政治,是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元素,也塑造了我這次旅行的模式。
到最後,我好像有了答案,也好像沒有答案。旅行是為了娛樂,但也不應只為娛樂,更不應為了娛樂就把更重要的東西犧牲掉。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如了解、珍惜、反省以至和平,問題是,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取代浪費、自私和毁滅?
回到香港,我嘗試踏出一小步,想著可能可以改變些什麼。我和友人成立了一個叫「責任行者」的團體,舉辦了好幾十場旅行講座,從中宣傳責任旅遊的理念,也開始了一個叫「無國界老師」的義工計畫,安排旅行者到外地進行義務教學工作。
我很珍惜得到的每一個機會和平臺,因為我相信人可以影響人,而這些位置讓我可以清楚地說出我的想法、影響更多的人,在工作上我悉力以赴,技巧也漸趨純熟。但與此同時,我卻前所未有地繃緊。每天一早起床就先坐到電腦前看完三份報紙,然後選出可以發揮的新聞,找資料、找角度,再將之變成評論文章和節目內容。我感覺自己成了一臺資料榨汁機,每天在資訊海洋中浮沉,再沒裕餘去令自己進步。
直至一個晚上,我突然感到像被壓得透不過氣來,很希望可以看到星空。我甚至打算零晨兩點坐車到郊外,只求可以在黑夜之下抬頭望見幾顆星星。我想起那年在澳洲中部的沙漠露營,穹蒼那一百八十度的全景星空,又記起在寮國時睡在小木屋前的吊床時,凝視了好久的那個紅色月亮。然而在九龍油麻地的家中往外望,窗外只有灰茫茫的一片天,別說星星,連月亮也沒有。記憶與現實的落差,令我倍感失落。
就是那個晚上,我知道我的臨界點到了,我的生活必需要改變。
這種情況堅定了我改變生活的想法。其實早就有離港的念頭,很希望去另一個環境中,學一些特別的、新奇的知識,至於路線,我一直心儀三個地方,分別是新疆、中東和南美洲。如此一來,長途旅行就變成了環球旅行,預計兩年,我就這樣出發了。
兩年的旅費和生活費,怎樣處理呢?我的積蓄不多,但幸好,我可以寫作賺錢。我跟我的其中一位報紙編輯商量,可不可以停止寫香港時事政治,改寫環遊世界的旅行見聞?編輯爽快地答應,於是我的收入有了基本保證。接下來,我停止了其他評論香港政治的專欄,又另外找了一些關於旅行的專欄,湊合湊合,我就靠著稿費支撐旅費,一邊寫作一邊出發行了。
旅行、寫作和政治,是我生命中三個重要的元素,也塑造了我這次旅行的模式。
在路上做義工教書
也因為我寫作人的身分,使我較容易去接觸和訪問不同的人,也有機會將他們的故事寫出來與讀者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亦改變了我自己不少的想法。因此,在我的文字中不會見到太多吃喝玩樂甚至旅遊景點的描寫,但會有許多歷史、時事以及有趣的人物和經歷,特別是一些弱勢者的故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一直心繫我的老家香港,尋找這個世界和香港連結的紐帶。
長途旅行,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方法
長途旅行是我為了改變生活而做的決定。這樣的決定說易不易,就如每一次長旅行一樣。出發是最困難的一步,因為最難的永遠都是「放下」─走出舒適圈(comfort zone),放棄「穩定」和「安全」,把自己置身於未知的未來之中。然而一旦踏出了那一步,接下來就容易得多了。始終,我就像在濃煙滿佈的火場中把頭伸出窗外吸口新鮮空氣那樣,雖然不容易,卻令人非常愉快。
我想,關鍵就在於我們對未來的想像。這當然是一個殘酷的社會,生活一點都不容易,最有保障的就是口袋裡的錢,有錢就感覺安全安穩。但將安全安穩視為生命的第一要務,卻又難免使人失去勇氣,不願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恐懼轉變,則生命更不可能有所改變。
我們滿意自己的生活嗎?從精神到健康、從知識到理想,我們的生活除了圍繞著物質團團轉,你還記得這些與生命同樣重要,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嗎?若不,也許這正是時候跟自己說:I must change my life。改變就在當下,不一定是旅行,但必需是某種改變,讓死水一樣的生活泛起波瀾。
新彊難解結
在烏魯木齊的短短一星期,因緣際會認識了好幾位不同民族的朋友,有維族、哈族和回族。種族雖然不同,共通點是他們都對我這外來人非常熱情,沒有因為我是漢人而對我敬而遠之。
這也許是伊斯蘭教對待旅人之道。維族朋友向我解釋,伊斯蘭教教導信眾要幫助有需要的旅人─不是「應該」要幫,而是「必須」要幫。所以在新疆,無論是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非漢族人,都很樂意對我給予幫助,無論是讓我坐順風車或是請我喝杯茶、聊聊天。
但漢族與非滿族之間的芥蒂,還是不難看出來。
「新的疆土」上,本屬外來者的漢族正主導著這地方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對這土地及這土地上的人影響至深,卻是不爭的事實。
新疆和西藏一樣,對外國遊客的管制比中國內地都要嚴格,加上近年內地旅遊風大盛,因此新疆遊客都以內地漢族為主。漢人帶來的不只是金錢,還有隨著金錢而來的話語權,在這個越發仰賴內地經濟的地方,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著中土漢人的文化。
然而非漢族新疆人的情感,並不只看金錢,還有日常生活的確實感覺,包括宗教、文字、語言、生活習慣,均可比經濟更能牽動人的情緒。
當政府一邊刻意引入大量的內地資金、人口,並透過政策確保「主流」漢族文化可以在新疆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又以高度的監控網去維穩(意指維護國家局勢及社會整體穩定,是中共官方在改革開放後,為防範各種自發性社會運動所做的全方位控管指施。),以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光在二○一二年,維穩開支就達到六千多億人民幣(近兩萬九千億臺幣),去過新疆西藏,就更明白這些維穩費是怎樣花掉的。我雖然只是一個過客,卻覺得真正的「不安全」正因此越來越近。
「新的疆土」上,本屬外來者的漢族正主導著這地方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對這土地及這土地上的人影響至深,卻是不爭的事實。
新疆和西藏一樣,對外國遊客的管制比中國內地都要嚴格,加上近年內地旅遊風大盛,因此新疆遊客都以內地漢族為主。漢人帶來的不只是金錢,還有隨著金錢而來的話語權,在這個越發仰賴內地經濟的地方,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著中土漢人的文化。
然而非漢族新疆人的情感,並不只看金錢,還有日常生活的確實感覺,包括宗教、文字、語言、生活習慣,均可比經濟更能牽動人的情緒。
當政府一邊刻意引入大量的內地資金、人口,並透過政策確保「主流」漢族文化可以在新疆落地生根,另一方面又以高度的監控網去維穩(意指維護國家局勢及社會整體穩定,是中共官方在改革開放後,為防範各種自發性社會運動所做的全方位控管指施。),以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光在二○一二年,維穩開支就達到六千多億人民幣(近兩萬九千億臺幣),去過新疆西藏,就更明白這些維穩費是怎樣花掉的。我雖然只是一個過客,卻覺得真正的「不安全」正因此越來越近。
每一個對藏人的壓制,都會使藏人更渴望得到自由和尊嚴的生活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
三一八國道是中國最長的國道,由東至西,貫穿整個中國大陸;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就是指由拉薩至尼泊爾邊境樟木(鎮)的這段路,或稱「中尼路」,也是從陸路進出尼泊爾的必經之路。
這次是我第三次走這段路了。第一次是二○○七年,我由西藏進尼泊爾。開往邊境的路上除了三、兩次的證件檢查和登記,唯有那段爛得不能再爛的路、顛簸得頭頂撞車頂的車程最令人難忘。
第二次走這段路是二○○八年四月,我還記得我從尼泊爾進入西藏的那天是四月十四日,即「三一四騷動」之後剛好一個月。入境之前,我還打了電話到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問清楚香港人是否能夠從陸路進西藏,官員肯定地說「香港同胞,可以可以!」於是我在尼泊爾這邊辦好了出境手續,背著背包過了中尼友誼橋,卻被中方關員拒絕入境。我堅持說香港人可以入境,年輕關員則叫我明天一早再來,於是當晚我一嘗了「國際人球」的滋味,在小旅店過了一夜。
三一八國道是中國最長的國道,由東至西,貫穿整個中國大陸;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就是指由拉薩至尼泊爾邊境樟木(鎮)的這段路,或稱「中尼路」,也是從陸路進出尼泊爾的必經之路。
這次是我第三次走這段路了。第一次是二○○七年,我由西藏進尼泊爾。開往邊境的路上除了三、兩次的證件檢查和登記,唯有那段爛得不能再爛的路、顛簸得頭頂撞車頂的車程最令人難忘。
第二次走這段路是二○○八年四月,我還記得我從尼泊爾進入西藏的那天是四月十四日,即「三一四騷動」之後剛好一個月。入境之前,我還打了電話到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問清楚香港人是否能夠從陸路進西藏,官員肯定地說「香港同胞,可以可以!」於是我在尼泊爾這邊辦好了出境手續,背著背包過了中尼友誼橋,卻被中方關員拒絕入境。我堅持說香港人可以入境,年輕關員則叫我明天一早再來,於是當晚我一嘗了「國際人球」的滋味,在小旅店過了一夜。
(二○○八年三月,藏人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省大規模抗議示威,地點以首府拉薩為主,擴散至甘肅、四川等地,甚至在印度、尼泊爾等國也連帶引發藏人示威運動,稱「三一四事件」。自此之後,中國官方開始在西藏各地增派駐軍,並進行「愛國教育」。)
第二天一早,我被徹底的檢查─包括相機裡的相片─終於成功入境。接下來開往拉薩的十多小時車程裡,我又經歷了三次行李搜查、十幾次證件檢查。
第三次走中尼路,則是四年多後正值十八大之時,這次我再由拉薩往尼泊爾去。這段時間的拉薩,同樣緊張,但和四年前又有所不同。自從五月時有僧人在大昭寺外自焚後(五大藏區那時已先後有近七十多人自焚),拉薩以至整個西藏的保安可謂變本加厲。在巿內不時見到結成小隊的軍人巡邏,各個寺廟及藏人聚集的地方如布達拉宮外、八廓街廣場及宗角祿康公園等,都有嚴格的安檢站,進入都要檢查證件、搜查行李以及搜身,程度直近擾民,而且檢查藏人要比檢查漢人嚴格得多。過去藏人可以隨時進出的地方,在安檢站的軍警之前,現在都從「主」變成「客」了。
和我坐同一車到樟木的有幾位漢人、一位藏人,他穿著羽絨外套,但實際上應該是位僧人。不懂漢語的他,只是常常微笑,手裡卻拿著一本已有尼泊爾簽證的護照,打算到尼國去。其實在這種時候可以有一本護照已經不簡單,過去十年,政府不但不讓藏族人申請護照,自二○○八年起更不斷找原因收回以前發出的護照,至今大部分西藏人的護照都已被沒收。
據說這緣於二○一二年初的達賴喇嘛時輪金剛灌頂大法會,由於達賴喇嘛年事已高,很多藏族人都千方百計參加。他們大多在法會舉行前一個月,先用護照到尼泊爾,再從陸路「偷渡」進印度。這數千甚至近萬的藏人千里迢迢到印度的菩提迦耶去見達賴喇嘛一面,使得中央政府大怒,不單把許多去過法會的藏人拉去上(與監禁無異的)「學習班」,還企圖以取消藏人出國機會來切斷他們與達賴的聯繫。
所以當我見到這位藏族僧人,已經有不祥的感覺,覺得應該不會太順利。果然在第一個檢查站,他被檢查證件時就花了差不多半小時,但見到他終於被放行,我心裡還是安了一點──可惜這只是假像。到了第二個檢查站時,已經入夜,我們雖然都要被檢查證件和行李,但都很簡單就通過了,只有這位藏人大叔待遇特別,被「仔細」檢查──包括每一件行李、相機裡的每一張相片,甚至是每一張紙片,稍有「可疑」就將之沒收,而這位大叔則在寒風中應付軍警的查問,難得他還能保持微笑。
然而,他最終還是過不了關。我看著他被翻箱倒櫃地檢查行李,沒有什麼很可疑的東西,但相信就因為他是一位藏人、而且還是位僧人,所以即使他有護照和簽證,都不能被放行。我們的車唯有先行離去,最終經歷了差不多十次的證件登記,才能成功走過樟木的友誼橋,過境尼泊爾。
我不知道那位藏人最後怎麼了,但我相信他能成功離境的機會甚微。一個藏人,在自己的家鄉有如賊般被對待─不允許出境、出入要安檢搜身、坐火車到拉薩要登記,據說還有許多從外地到拉薩朝拜的藏人被拒入城。這一切,說是都為了「安全」和「穩定」。
我不知道到底誰才是危險源頭,但我肯定,不會是這些溫柔敦厚的西藏人。我以香港人這既方便又「安全」的位置,尚且為他們的處境感到激憤,我無法想像一個關心自己民族的西藏人,處身這種有如《一九八四》(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政治諷刺小說,描述極權主義社會及其本質。)的環境之中,會有著怎樣的情緒。胡錦濤說希望全國各族人民共享做為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西藏人聽在耳裡,會覺得胡總真幽默吧?
我不知道西藏的未來會怎麼樣,但我知道,每一個漢人對藏人的壓制,都是漢人對藏人的侮辱,都會使藏人更渴望得到擁有自由和尊嚴的生活。政府恐懼什麼都好,其實正為之提供燃料,終有一天,那火終會以更猛烈的形態,燒回壓制者身上。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林輝
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為青年團體圓桌研究及教育協會(Roundtable Community)全職總幹事,也是時事評論人、社會運動者、註冊社工、香港多個媒體專欄作家及主持。活躍於香港公民社會,尤其以參與保衛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反高鐵及反政改等社會運動在香港為人認識。
同時亦為旅行狂熱者。2007 至 2008 年間,曾獨自到雲南、西藏、尼泊爾及印度等地旅行,為時 11 個月;最後 3 個月,由西藏拉薩獨自騎單車經雲南到達泰國清邁。回港後成立團體「責任行者」,推廣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raveling)概念──藉由觀光旅遊發展,促進當地文化維護、環境保育、弱勢團體協助等。2012 年夏,應綠色和平之邀乘坐極地曙光號(Arctic Sunrise)前往北極,協助推廣「守護北極」(Save the Arctic)全球運動。2012 年秋,獨自出發進行為期2 年的環球旅行,現為專欄作者,為香港及馬來西亞多個媒體如《經濟日報》、《明報》、《旅行家》雜誌等撰寫專欄。旅程於香港發生雨傘運動之際暫時完結,已走過亞洲、歐洲、中東、中南美洲等 40 多個國家。
臉書專頁《和我一起遊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goaroundtheworldwithme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
目錄:
專文導讀
梁文道
推薦序
唯色‧張翠容‧褚士瑩
作者序
序章 香港
I Must Change My Life
香港人,畢業於香港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曾為青年團體圓桌研究及教育協會(Roundtable Community)全職總幹事,也是時事評論人、社會運動者、註冊社工、香港多個媒體專欄作家及主持。活躍於香港公民社會,尤其以參與保衛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反高鐵及反政改等社會運動在香港為人認識。
同時亦為旅行狂熱者。2007 至 2008 年間,曾獨自到雲南、西藏、尼泊爾及印度等地旅行,為時 11 個月;最後 3 個月,由西藏拉薩獨自騎單車經雲南到達泰國清邁。回港後成立團體「責任行者」,推廣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raveling)概念──藉由觀光旅遊發展,促進當地文化維護、環境保育、弱勢團體協助等。2012 年夏,應綠色和平之邀乘坐極地曙光號(Arctic Sunrise)前往北極,協助推廣「守護北極」(Save the Arctic)全球運動。2012 年秋,獨自出發進行為期2 年的環球旅行,現為專欄作者,為香港及馬來西亞多個媒體如《經濟日報》、《明報》、《旅行家》雜誌等撰寫專欄。旅程於香港發生雨傘運動之際暫時完結,已走過亞洲、歐洲、中東、中南美洲等 40 多個國家。
臉書專頁《和我一起遊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goaroundtheworldwithme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旅行在希望與苦難之間
目錄:
專文導讀
梁文道
推薦序
唯色‧張翠容‧褚士瑩
作者序
序章 香港
I Must Change My Life
Chapter 1 新疆
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新疆難解結
改變中的白哈巴
賣國賊?
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新疆難解結
改變中的白哈巴
賣國賊?
Chapter 2 西藏
風轉的咖啡館
說真話的唯色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
藏地騎行──我所遇見的善良與強韌
風轉的咖啡館
說真話的唯色
三一八國道的最後一段
藏地騎行──我所遇見的善良與強韌
Chapter 3 尼泊爾
如果這是西藏人的樂土
未來之村
義工旅行
把小孩從獄中救出來
尼泊爾公民社會的關鍵字:自救
遇上吳蚊蚊
如果這是西藏人的樂土
未來之村
義工旅行
把小孩從獄中救出來
尼泊爾公民社會的關鍵字:自救
遇上吳蚊蚊
Chapter 4 印度
又愛又恨
震撼南亞的兩個少女
小西藏
被遺棄的殖民主義
印度愛情故事
內在的旅行
又愛又恨
震撼南亞的兩個少女
小西藏
被遺棄的殖民主義
印度愛情故事
內在的旅行
Chapter 5 馬來西亞
能溝通就好
大時代
種族融和,如何可能?
抵住發展的巨獸
那些我得到的,和香港正失去的善意
外來人
從緬甸到馬來西亞的逃亡路
拍不下的風景
能溝通就好
大時代
種族融和,如何可能?
抵住發展的巨獸
那些我得到的,和香港正失去的善意
外來人
從緬甸到馬來西亞的逃亡路
拍不下的風景
Chapter 6 緬甸
讓世界不再需要翁山蘇姬
不做幫凶
緬甸的未來
萬佛之城
讓世界不再需要翁山蘇姬
不做幫凶
緬甸的未來
萬佛之城
Chapter 7 土耳其 & 賽普勒斯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美
錯和浪費的權利
歷史,在負嵎頑抗
庫爾德族在土耳其
統一之路漫漫
彩虹社區
在世界的中心呼喚美
錯和浪費的權利
歷史,在負嵎頑抗
庫爾德族在土耳其
統一之路漫漫
彩虹社區
Chapter 8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強大的小國
單一種族,多元文化
每個人都是對的?
耶路撒冷,誰的聖城?
留下來,不放棄
是獵物也是獵人
強大的小國
單一種族,多元文化
每個人都是對的?
耶路撒冷,誰的聖城?
留下來,不放棄
是獵物也是獵人
Chapter 9 約旦 & 埃及
難民的故事
失落之味
失去希望的抗爭
令人失望的世界級金字塔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坎坷民主路
後記 世界的苦難太多,但是……
難民的故事
失落之味
失去希望的抗爭
令人失望的世界級金字塔
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的坎坷民主路
後記 世界的苦難太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