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紅包存起來了嗎?」平平姐姐追著我問。
把紅包存進銀行,在平凡家已經行之有年,對平平姐姐來說,六歲以前,這只是媽媽每年過年的例行動作-她到外婆家和阿祖家領好多紅包,紅包裡面有很多錢,然後,媽媽會在年假後收工的第一天,把她的紅包都存進銀行帳戶裡,回家亮出存褶上的數字給她看,她會心滿意足的說:「好棒哦,那個數字又變大了!」
但持平而論,平平姐姐對於每年過年都會收到的這筆大錢,感受性可能不如小豬裡存的零用錢來得直接和強烈。因為她想要買什麼東西,挖得都是小豬裡的錢,小豬裡的錢變多或變少,她很有感覺,但是存褶裡的數字,對她來說卻只是一直在變大,距離很遙遠的數字而已。
直到去年,姐姐小一升小二時,開始有了些不一樣。
首先,她拿到的紅包,開始捨不得交給媽媽,她清楚的認知到,藍色的紙鈔、紅色的紙鈔,和小豬裡的硬幣,落差猶如天南與地北。累積和練習了近六年,懂得「自己買東西」的她,對「錢」,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矇懂的數字而已,而是夾雜了實實在在的慾望和情感的需求與滿足。
不過母女之間花了六年打下的信任基礎很穩固,所以平平姐姐知道,紅包最後交到媽媽手上,也是存進她的個人帳戶裡,而且,數字會愈變愈大,所以年假的最後一天,她還是把紅包交給了媽媽,而且一筆一筆跟著媽媽計算和記帳,牢牢記住,自己的紅包到底收了多少錢,要存進銀行多少錢。
去年年中,媽媽說服平凡姐妹,貢獻自己存了多年的零用錢,投資媽媽公司的股票,順便跟平凡姐妹再重說「大魚生小魚」的故事,解釋認股的股利是什麼。四歲的妹妹聽完就跑掉了,但七歲大的姐姐,卻認真的追問媽媽,那我原來存褶裡的錢,會變成多少錢?
有了這個經驗,今年的姐姐又有了點不一樣。當她清點完領到的紅包,也踏實的看到,媽媽再度亮出她的存褶,而且存褶上的數字,從原本只剩下一點點,加上今年的紅包,又變成好多後,她心滿意足到了極點,但接下來讓媽媽一驚的卻是,她歪著頭問我:「媽媽,還有公司的股票可以買嗎?什麼時候才會配股利啊?這樣我的存褶裡會有多少錢?」
顯然,平平姐姐已經過了那個「完全不在意內涵,只要看到就是她的」的單純年紀,這也代表,平凡媽可以開始準備更多的故事和遊戲,讓姐姐更清楚明白,所謂投資的賺與賠、獲利與風險,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