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父母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教養孩子?教養專家王宏哲與知名部落客蔡穎卿,從臨床諮詢經驗及自身的教養經驗,提供四大心法,教孩子具備一生最重要的「生存力」。
「不要只談教養的特例,這樣只會陷入比較。」以自身教養經驗出版《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一書,獲廣大回響的蔡穎卿說,教養應該要回歸自然法則,用你的眼睛看自己的小孩,不要一直看別人的小孩。
心法一:
先了解自己,才能找出親子適用方式
現代父母看似願意付出心力與金錢,給予孩子們最好的資源,但看在蔡穎卿眼裡,這些都是「以快樂為名,剝奪了讓孩子真正自己快樂的能力。」父母只忙著比較孩子的功課與成績單,忙著討論孩子的教養問題,卻忘記用最真誠的耐心與陪伴,和小孩一起生活。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提供兒童教養諮詢門診,以及兒童發展、EQ管理訓練等課程。他認為,現代的教養應該以「家庭」為中心,相較於過去由父母主導一切的教養,或是完全以孩子為重的教養方式都不對,而是找到「家庭成員」都適用的教養方式。如何做到?「先從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爸媽開始。」王宏哲說,在生養孩子前,回到「我是誰?」「我是什麼類型的父母?」誠實面對自己。
心法二:
不要剝奪孩子「犯錯」的機會
經過統計,全球企業CEO所具備的共同特質就是「挫折忍耐度」非常高。王宏哲從科學角度分析,IQ智商是透過遺傳,絕大部分是與生俱來的,EQ情緒商數有些個性的因素,而AQ(逆境商數)則必須透過後天養成,最好培養孩子在國中以前就具備這樣的能力。
王宏哲建議,家長可以建立階段性目標,創造稍具挑戰性的活動,讓孩子忍受過程中的挫折,以及享受成功的成就感。此外,家長也要肯定孩子為活動過程付出的努力,而不是針對結果或目標,完成後才給予鼓勵。
心法三:
具備「生活經驗」,比任何學習都重要
兩位教養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生活經驗」的重要。沒有在基礎生活裡長大的小孩,很容易錯把平凡當夢幻,「可能大學畢業後,突然說要去開麵包店,只是因為這件事情很流行。」蔡穎卿說。
王宏哲也舉例,很多父母會一直問小孩,「你長大想當什麼?做什麼?要提早準備,怎麼會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呢?」與其花時間問這個問題,不如讓孩子有各種不同的經驗與感受。
所謂的「體驗式學習」,應該是讓親子共同透過「玩樂」來生活,理解這個世界的樣貌,也同時了解孩子的不同面向。
在科學上,最準確的性向測驗,是在國中畢業的時候,那時候的腦部發育成熟了,也有足夠的生活體驗與認知,比較能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
心法四:
在孩子的各階段,父母也有不同位置
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父母也要有不同的對應方式與原則。王宏哲建議,零到三歲的小孩,可透過遊戲去培養挫折忍受力,例如透過堆積木,在孩子能做到的能力範圍,再往上加一點點,讓他挑戰,但是不至於因為太難而讓孩子失去信心,也不能太簡單而失去興趣。
四到六歲孩子,父母要適當地退到第二線,讓孩子和同儕多多互動,並在一旁觀察,適時介入。
到了七到十二歲時,父母更要退到後面,讓孩子分享、表達,當一對懂得傾聽的父母,先聽孩子說完,再給予建議,同時要讓孩子相信家是安全的堡壘,父母是最安全的依靠,再引導他們漸漸學習獨立自主。
父母掌握每個階段應該站的位置,讓孩子在十二歲以前,就養成應該有的「生存力」,孩子未來要做什麼,要往哪裡去,自然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他們已經懂得如何面對未來多變的世界了。
蔡穎卿
出生:1961年
現職:主張以家事實作與生活關懷落實教養的母親、作家
學歷:成功大學中文系
著作:《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在愛裡相遇》
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王宏哲
現職: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學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
著作:《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