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是不斷地做抉擇,尤其是在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做抉擇,更需要守住原則並願意承擔後果。
可能,我們因為等待得疲累,睡著了,所以根本沒有覺察。
也可能,黑暗中的一直等待讓我們麻木了,所以看著機會的到來也繼續發楞。
又可能,我們看到機會來了,也興奮地立即反應了,但是在緊張中卻手忙腳亂地做錯動作。
還可能,我們當時覺得自己挺從容地做了挺好的抉擇,事後卻發現大不如此。
怎麼掌握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又做出適當的抉擇?
最基本的是,要有意識不斷地練習做抉擇。
抉擇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藝術。工作或藝術,沒有不需要持久練習的。抉擇也是,每天都需要時刻刻地自我練習。
在一天天的日子裡,小到早上出門要穿哪件衣服,中到和一個客戶對話的過程裡應該選擇什麼用詞,大到你必須為一個研發已久的計畫做出前進或是停止的決定,我們每天不斷地在做抉擇。
所以抉擇的第一步,要意識到自己是在做抉擇。有這個意識,事後才會有比較與檢討的意識;然後,才會有下次如何調整作法的意識。
到一個境界後,工作或藝術都需要以簡馭繁。抉擇也是。
由於時刻都需要做抉擇,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量,所以抉擇的第二個要點是,去除不必要做抉擇的事情。
鈴木一朗多年如一日只吃自己太太做的便當;蔡志忠永遠只穿同一種襯衫、褲子和鞋子,都是同一個理由:不把時間、精力花在不必要做抉擇的地方,只在自己重視的事情上保持最高的抉擇敏感度。(編註:抉擇不是每個都重要,而是選重要的做抉擇)
至於,在那電光石火的關鍵時刻的抉擇,到底有沒有方法可談?由我來說,是靠原則與放縱的結合。
原則,就是守住自己做人處世,或是長期工作下來所累積的價值觀的底線。放縱,就是守住原則與底線之後,願意承擔在那個基礎上恣意而為的後果。
事實上,沒有那些原則,就沒有抉擇的把握;沒有那一點放縱,則沒有抉擇的樂趣。
當然,抉擇也總會出包,出錯的。
這個時候,我覺得英國演員裘德洛說了句話很不錯:「我不讓後悔的種子在心裡發芽。」
不管抉擇的結果如何,別懊惱,別回頭,直直去。永遠相信:這次抉擇的教訓,一定有助於下次的抉擇。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