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宜蘭山上長大的我,對於家後面的那一片菜園特別有感情。自給自足的生活,種什麼菜就吃什麼菜,連挑糞當肥料這件事也樂在其中。自己有了孩子之後,上市場這件事也變成一件重要的事。
市場上來來往往的人潮,混雜著響亮的叫賣聲。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個個各自獨立的小國家。攤子的主人來自四面八方,口音不同,個性不同。就算賣的都是水餃,也有一攤兩元和五塊的差別。每每我只要出國,我最愛逛的就是他們的市場。市場是一個地方風土民情的縮影,尤其是知道他們吃得是什麼樣的食物最吸引我。
女兒可能從小就跟著我認識不同的食材,上市場這件事對她來說是有趣的。雖然我也是她的烹飪老師,但是她在市場裡,教室就是她的小嘴巴。
「婆婆這個是什麼呀?」
「這個叫做瓠瓜,可以炒,也可以曬成乾喔!」
「哇!這條魚長得好奇怪喔?老闆,請問這是什麼魚啊?」
「這是??魚,肉很甜很好吃,可以讓媽媽買回去煮火鍋給妳吃。」
只要看到新奇的東西,可以試吃的她一定不放過,因為她常常跟我說,她想要記住那個味道。在市場短短的一條路,她認識了很多食材,練習與他人對話,還有幫媽媽殺價!
之前教一群學齡前的孩子做菜,我們早上先集合菜市場,接著往在前一天先聯絡好的攤位移動。傳統市場或許不及超級市場來的乾淨,而且很多攤販的年紀都些許年長。聽過有孩子跟我說:「我以後一定不會讓我阿嬤在市場賣菜,好辛苦喔!」「所以你看連阿嬤都這麼努力認真,你們更要好好加油。」我摸著她的頭回答著。
在現今大多物質生活良好的孩子來說,去踩踩市場地上,混雜的汙水,看看市場裡的人認真叫賣的樣子,其實也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戶外教室,可以摸的到真實的蔬菜水果,知道它們的來源,偶而老闆還會把水果切開給你看,我女兒就是這樣知道木瓜的肚子裡原來裝了很多小黑子。這是一堂多麼愉快的自然課程。一斤35元,一斤是多重?買三斤要花多少錢?一顆蘋果12元,芭樂一顆5元,買3顆蘋果加上5顆芭樂,又應該要花多少錢?這又是一堂非常實在的數學課。
學習不是只有在教室,生活上的實質體驗,對於孩子來說感受更深。找個時間,帶著孩子到傳統市場走走,你會發現,市場不只是市場,而是一個集所有課堂資訊的實作天堂。
本官網專欄內容及言論觀點僅為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今周刊立場。
封面圖:epSos.de,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