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楊博宇:傳遞幸福 自己也會更幸福

楊博宇:傳遞幸福 自己也會更幸福
楊博宇(中)(攝影/劉咸昌)

陳彥廷

話題人物

攝影/劉咸昌、楊博宇提供

852期

2013-04-18 14:14

三十三歲的年紀,人生能夠大起大落幾回?從富家子弟到三餐吃白飯配泡菜,從事業高峰再遭逢親人劫難,楊博宇數度在逆境中翻身,從崎嶇的人生遭遇體驗幸福的意義,創設幸福食品,捐款慈善團體,拚事業也拚公益。

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傍晚,正和客戶開會的楊博宇臨時接了一通電話,他開在碧潭的拉麵店店長來電,「大哥,阿姨昏倒了!」心急如焚的楊博宇火速趕到醫院,親眼看著母親血壓飆高到爆表的二二二,醫生與護士七手八腳操作電子儀器。楊博宇隱約看見隔壁房的病患被蓋上白布。當時的他,感到一股徹底的無助襲來……。

楊博宇的母親罹患的是存活率二○%的罕見疾病「動脈瘤」,他與弟弟、妹妹三人忙著張羅轉院、住院手續、聯絡親友,好不容易等主治醫師宣布完病況已清晨四點。此時楊博宇才想到,二十七日當天,自己的餐飲店要招待家扶中心的孩子用餐及玩遊戲。

 

母親急診 強忍悲痛做公益

 

當日活動,楊博宇的妹妹在廚房邊掉淚邊做餐點,弟弟則強顏歡笑擔任主持,而楊博宇守在醫院母親的病榻,一面電話聯絡活動事宜,並不斷安撫弟妹的情緒,要他們別讓孩子喝「鹹的」飲料。活動結束後,兄妹三人終於再也承受不住,嚎啕大哭。

兩年多後、一二年年底,楊博宇獲總統馬英九召見,頒發與阿基師、陳樹菊等人同樣的榮譽,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這一年稍早,他已接連獲得行政院青輔會青舵獎、全國孝行楷模。領獎的同時,最令楊博宇欣慰的是,母親逐步康復,兩年前一月二十七日的情景彷若歷歷在目,那是他這輩子永遠難忘的一天。

 

楊博宇馬英九

楊博宇獲得2012年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接受總統馬英九表揚。(楊博宇提供)


走進內湖家樂福的大食代美食廣場,「御之饌」拉麵店隱身在一樓內側攤位,位置雖不起眼,人潮卻絡繹不絕。「抱歉久等了,這是您的拉麵。」端著麵的楊博宇笑瞇瞇地招呼客人,身形微胖的他幹練地在廚房、吧?、餐桌之間穿梭。「我們去年新開內湖店,目前人手不足所以要常來幫忙。」楊博宇舉手投足之間沒有老闆傲氣,語氣親切帶有一分謙遜。

今年才三十三歲的楊博宇,已有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歷與事業。他是六家拉麵與輕食店的店長、建築師事務所老闆,曾參與台北市府活化淡水河計畫、新北市府大碧潭改造計畫、自創並開啟建築景觀設計結合餐飲的商業模式,並獲行政院經濟部新創事業金質獎。

但最令楊博宇自豪的並不是這些斐然的成就,而是他與弟妹們持續不間斷的公益活動。如今楊博宇設立公益網購品牌「幸福食品」,將大筆所得定期挹注家扶中心。此外,他的餐廳四年下來共舉辦八十多場公益活動,有時人數多達兩、三百人,規模甚至大到偶像劇劇組主動提出共同參與之請求。

 

從家財萬貫 到泡菜配白飯

 

為什麼如此積極做公益、關照家扶中心的小孩?「我們覺得幸福是以家為單位!」這是楊博宇的由衷之言,是他用自己戲劇性、崎嶇的創業歷程換來的人生體悟。

楊博宇在台東長大,父親從事景觀設計,自小家境優渥。「我從小就吃黑鮪魚、魚翅、燕窩!高一時BB叩才開始流行,我們家小孩就已經在玩手機,一支三萬多元喔!爸媽非常照顧我們,坦白講就是花錢不手軟!」

就在楊博宇大二那年,父親遭人倒債,加上投資失利,楊家在短短數個月內從家財萬貫變為負債一千四百萬元。「那時候我們三兄妹在台北讀書,我媽坐火車上來告訴我們這消息,讓我們馬上去辦助學貸款。」楊博宇回憶道。自此,楊博宇一度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涯開始變了調。

為了存錢、還錢,楊家兄妹不得不縮衣節食,「我們一開始都吃泡麵,後來我媽開麵攤,泡菜是唯一冰不壞的,她就寄一大箱上來,我們每餐就是一碗泡菜和一碗白飯,日子就這樣過。」

光靠節省遠遠還不了巨額債務,當時全家人協議,每個月還二十萬元,父親負責十萬元,母親與在學的三兄妹還十萬元。因此,共同在外租屋的楊家三兄妹不只要支付房租、學費,更得想辦法幫忙扛起債務。升大三的暑假,念台科大建築系的楊博宇白天到建築師事務所實習、在書店打工,另外又兼兩個家教。

楊博宇打工不只是賺錢,同時更是在投資未來。「我白天騎摩托車送進口的建築專書到各大事務所,觀察他們的品味,等到自己下班後就留下來免費看!」雖然時薪只有八十元,但楊博宇將眼光放遠,心裡覺得很踏實。「接著我和弟弟拿每月存到的一點錢,到台大附近的舊書攤買建築二手書。外面一本新書要三百元,我們就花三十元買下來,積了厚厚一大疊,都是很重要的know how,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

接著建築專業的楊博宇與學景觀的弟弟開始合作參加電腦競圖、建築設計,甚至平面海報設計比賽,「我們與學生比,也與社會人士,甚至專業人士比。第一次得獎是獎金三萬元的小比賽,我們好高興!因為那時房租快繳不出來了。」還債成為比賽的動力,楊博宇在大學期間累積一百多張獎狀,囊括無數比賽大小獎項,獎金少則五萬、十萬,多則上百萬元,最高紀錄一個月就還了四十多萬元債務。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郭瓊瑩對楊博宇兄弟優異表現印象深刻,他提起兄弟二人參加慈湖蔣公園區的國際競圖比賽,「他們還只是學生就與專業規畫團隊競爭,竟然得到第二名!在逆境的刺激下他們沒有放棄,還變得更堅強,非常感人!」

○八年楊博宇從台大生工所畢業,一畢業就設立自己的公司「銘宇興業」,除了承接設計業務,更開始摸索新的商業模式,投入風景區餐廳經營,並在一年內迅速拓展了四家餐飲店。楊博宇過去所存的獎金其實還不夠創業,「我們總共需要四百萬元,但還差兩百萬元。」

 

貴人助創業 立志回饋社會

 

此時,與楊博宇同樣從鄉下北上打拚,白手起家的華泰文化出版集團董事長吳茂根來到楊博宇店中,「他二話不說拿著一個紙袋給我,裡面是兩百萬元現金!我一看臉都綠了!」楊博宇對吳茂根道謝再三,吳茂根卻只是淡淡回答:「你的人格不只這兩百萬元。」

過盡苦日子的楊博宇對雪中送炭備感溫暖,「人家無條件拿現金、拿技術幫我們,甚至於董事長還來點餐,看在眼裡真的好感動!這種感動是人家給的,我們也應該把它分享出去。」於是楊博宇和弟妹開始定期捐款給社福機構,新北市家扶中心社工簡淳婷回憶,「最早的時候他們狀況還不好,每個月捐三百、五百元給我們。」

創業半年後,楊博宇就辦了第一場公益活動,當時,他連自己的創業貸款都還沒還清。當公益逐漸成為事業的一部分,楊博宇也將回饋社會的心貫徹在自己的企業當中。銘宇興業當中有高達八成的員工來自低收入或單親家庭,其中有部分就是來自家扶中心的引薦。

在一○年母親的動脈瘤發作之後,楊博宇對自己的事業與人生有了更深一層體認,「錢沒了,再賺就有;但是家人沒了,幸福就沒了。」於是就在當年五月,楊博宇設立「幸福食品」,每個月捐贈二十多萬元營收給社福機構。

同時他也擴大慈善活動的規模與舉辦頻率,「除了供餐,我們會帶小朋友玩捏麵人、化妝走秀、麵包超人說故事……每次都要自己想新點子、帶活動,我上次還穿和服教用餐禮儀,玩瘋了!」楊博宇笑著說。

 

楊博宇公益活動

楊博宇辦公益活動招待小朋友,自己也從中獲得幸福。(攝影/劉咸昌)


如今,對於楊博宇而言,公益活動與其說是做善事,或許更像是在玩,不只傳遞幸福給更多孩子,自己也更幸福滿足。(本系列完)


楊博宇
出生:1980年
現職:楊博宇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銘宇興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經歷:建築師高考及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顧問、中華小百合關懷協會祕書長
學歷: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成績:2012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全國孝行楷模、青輔會國家一級獎章「青舵獎」公共事務參與團體組

她特別喜歡素白的古董八角盤,中性氣質有著大肚的包容性,不挑剔食物,無論炒飯、義大利麵,中菜、西餐或小點心,裝盛都很對味。而經典法式輪花盤可盛裝蛋糕或水果、點心,在日本甜點店很常見,圓深皿則是咖哩飯的好朋友。她說:「老件在好好盛裝料理那一刻,真的會發光。」

 

她從日本雜誌的食物擺盤,發現古董食器即使破損,盛裝料理依舊美麗;而破損食器以傳統金繼工法,用漆液、金粉修復後,延長實用功能,也賦予新生美感,仍可以旺盛生命力活著。在收藏與使用老物件過程中,想著手上的古董餐具即使碰撞、缺角不完美,仍然被世人愛著,她說:「我們離開人間後,它們還會在世界上吧。」

 

「不完美的完美」生命奧義

 

透過閱讀與搜尋外國網站,是她自學收藏知識的方式,她說:「外國網站有專業介紹,包括窯場、風格、各時期戳章變化等。」直接向歐洲賣家購買,能累積收藏及實戰知識,她預計今年、明年將分別走訪日本和歐洲,親自挖寶。

 

古董食器一器多用,還可改變空間氣氛,如以古董青鳥紋飾圓盤搭配水晶玻璃杯,營造涼風徐徐的夏日清涼感餐桌風景。李昉容透過古董餐具與美味料理,把生活變成喜歡的樣子。將一身褐色斑點的完熟香蕉,擺放在盤身邊緣多處坑疤、碰撞掉色,略顯滄桑的老陶盤上,李昉容興奮地說:「你看,是不是很像古民居呢?」

 

李昉容

李昉容透過料理與古董食器溫暖對話。

 

古董高腳檯

古董高腳檯盛放奶油餐包,美味升級。

 

盤底戳章

從盤底戳章可判別窯場與年代。圖為1920~50年代Sarreguemines窯場的法式輪花盤。

 

木櫃與法國古董餐盤

木櫃與法國古董餐盤氣質互相映襯。

 

青鳥與鳥巢紋飾圓盤

約1884~1920年代Montereau瓷場的青鳥與鳥巢紋飾圓盤。

 

推薦尋寶地

 

Kokokala 北歐家具及北歐雜貨 

Kokokala專售北歐家具與雜貨。 

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106號1樓
02-2533-5250

 

Homework Studio 

除了古董家具,也提供空間設計服務。


台北市中正區三元街172巷1弄6號1樓
02-2304-5068

 

插畫家揭開
日本古文具的機關奧妙

 

「叮~」輕亮清脆的開門聲帶路,走進「大人小學古文具」,遁入老派又時髦的魔幻時光。這兒是金點設計獎得主、插畫藝術家、視覺設計者桑德,與太太Xtin Chang聯手打造的古文具鋪子與喫茶室,停產瀕臨絕種的日本古文具,在此安身立命。

 

在九十歲日式木造老屋與四十、五十歲至百餘歲的古文具陪伴下,桑德埋首創作,鋪子後方是兩人的工作室。一幅幅穿越古今的插畫草圖在桑德的腦海奔馳──身著潑墨圓點裝的日本忍者,站在古墨水瓶戰車上,手持筆桿當槍枝或刀劍,腰掛墨汁彈藥……。

 

在兩人的著作《大人小學:古文具觀察日記》中,近百幅插畫說著桑德與古文具一起生活的火花,也顯示著古文具沒有滅絕,它們還活著,還有人深愛著它們。

 

一場尋書之旅  迷上古文具

 

父親是室內設計師,桑德從小對三角比例尺等文具耳濡目染,從事插畫與設計更加深他對文具的熱情。後來他​​經常往來日本,十餘年前為尋找一本古書,遇見一家半歇業的古文具店,店主老夫妻割愛賣給桑德古文具,開啟了他的日本古文具迷戀與發現之旅。

 

一九二○年代盒裝竹製長條比例尺,是他的第一個古文具收藏,當他將其握在手中,想著它經歷戰爭與百年歲月仍保存完好,心裡悸動不已。十餘年來,夫妻倆收藏各式文房用品,包括:一九三○至四○年代日本硬書包,二○至六○年代蠟筆、二○至五○年代經典鉛筆,和眾多六○至八○年代的自動鉛筆、美工刀……。他也蒐集古地圖,地圖上的古地名與町家廣告像是任意門,成為他穿越時空、想像力飛翔的創作養分。

 

取出隨身筆袋,細數心愛的創作夥伴,桑德說:「我特別喜愛日本七○、八○年代金屬製自動鉛筆,抓住筆芯的芯爪也是金屬材質,堅固耐用,如何快速收芯與保護筆芯,藏有許多設計巧思。」他迷戀那年逾半百或古稀的自動鉛筆,除了按壓,還有搖晃、中折、側滑等讓使用者更省時省力的出筆芯方式,及可自動出芯和入芯的回芯型自動鉛筆。

 

帶著微觀視角,桑德發現日本古文具的機關奧妙與設計趣味,「六○至八○年代,人類登陸月球,日本戰後經濟快速成長,第一次舉辦奧運。在那個勇於作夢的年代,日本文具從材質到設計創意皆力求突破框架,充滿未來感,可說是『未來昔日』,特別有魅力。」他說。

 

掌中小物  看見職人精神

 

桑德娓娓道來在鐵筆帶領下,讓他發現了「謄寫器」這塊新大陸,興奮之情難掩。謄寫器廣泛用於七○年代以前的台灣學校,用來印製考卷。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力道須恰到好處,否則易將蠟刮掉或油墨無法滲透,寫好後再滾油墨複印,每張蠟紙約可油印二○○張,「鋼筆刻字時須嚴謹細心,如同我在創作時全心投入的專注意志。」桑德說。

 

他認為,昨日就是古,「古文具」代表的是過去曾經存在,而非特定某個年代界線。跟著桑德的「文具考」歷險,穿越時空回到童年,也讓人思考,飛快地在鍵盤或手機上打字,但握筆時卻忘了筆畫或字的輪廓,是否遺忘了握筆書寫的樂趣?

 

桑德

插畫家桑德偕妻打造一處老派又時髦的古文具魔法空間。

 

綁線鉛筆

穿越時空遇見1928年蜻蜓初代鉛筆、1920~40年代的綁線鉛筆。

 

古文具

這兒的古文具未被使用過,也是時代見證者。

 

金屬材質自動鉛筆

桑德最愛70~80年代金屬材質自動鉛筆,有搖晃、中折、側壓等有趣的出筆芯機關設計。

 

推薦尋寶地

 

秦境老倉庫 

秦境販售台灣古物件,老闆樂於分享交流。


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巷11號
0921-067-050

 

東京蚤之市 

東京蚤之市每年春秋舉行,集結音樂表演,如嘉年華般熱鬧有趣。


tokyonominoichi.com

 

跟著旅法夫妻
探古家具、古美術身世

 

「這兒就像我們在巴黎的家。」坐倚橄欖綠絨布沙發椅,留聲機傳來法文老歌音符,讓人墜入柔軟的巴黎浪漫時光,伏爾泰藝文沙龍主人魏聰洲一身簡單優雅,緩緩說道。在收音機不普遍的年代,法國人帶著手提式留聲機在河邊野餐,甚至戰時在壕溝內聽歌,他說:「透過古董留聲機,我們共享跨時代的文化,這種經驗很迷人。」

 

在台灣還原巴黎的家

 

時光回到二○○六年,魏聰洲與太太蔡潔妮遠赴法國,分別攻讀歷史與文明、藝術社會學博士。旅法十二年,結合熱愛的歷史與美術專長,再加上經常穿梭拍賣場練習鑑別古董的眼力,兩人慢慢變成古美術與古董家具的專家,「一件一件家具慢慢更換,某日睡醒,赫然發覺家中全是舊家具,甚至後來租三個小倉庫收藏,可依季節換季。」魏聰洲說。

 

一九年返台,陪伴魏聰洲完成博士論文,出自一八七八年法國萬國博覽會銀牌獎細木工師傅巧手的古董平書桌,與其他家具及畫作「紀念品」,以兩個四十呎貨櫃一起運抵回台。兩人於二一年出版《呼吸巴黎:典藏古美術讓法國成為日常 》一書,而後更在高雄打造伏爾泰藝文沙龍。

 

對他們來說,法國古家具與古美術就像呼吸,是生命必需品,文化藝術養分後來更成為一門好生意。魏聰洲說:「我覺得人類需要歷史感,才能感知來到這個世界的存在意義。和老物件相處可培養歷史情懷,梳理文化脈絡,更珍惜當下。」

 

一組茶具歷經兩次世界大戰

 

夫妻倆化身偵探,循跡從布滿歲月塵埃的古家具與古畫作中,爬梳老物件身世。這裡的藏品大多從前任使用者手中取得,他說:「我賣出的家具多會附上前任主人的地址,新主人可Google地址後,穿越時空想像家具的昔日風景。」

 

隨後,魏聰洲娓娓道來一套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一四年間Haviland茶具組的身世。巴黎豪華旅館Hôtel Meurice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占領巴黎期間,成為德軍指揮總部,一套可能服務過一戰前歐洲國王貴族的餐具,在歷經淘汰之後,由該飯店的某位領班買下,作為紀念;二戰時領班被調去打仗,受傷且終身殘障,最後將遺產送給幫忙照顧的護士,他說:「這套茶具組的前主人,我的鄰居,正是這位護士。」

 

歷史需時間沉澱,方能浮現真正評價,他的收藏品中也有隱藏寶石。他指著一幅巴黎聖馬丁運河風景的畫作表示:「這位女畫家是二戰後法國重要畫家貝爾納.畢費(Bernard Buffet)的友人,也是法國某名導的太太。她熱愛攀岩、跳舞,本身是飛機教練,但來不及成名,就墜機身亡了。」

 

他相信女畫家是價值投資的潛力股,等待時間複利,世人將重新看見,這位有著轟轟烈烈精采人生的法國前輩女畫家。

 

版畫窺祕貴族緋聞韻事

 

就像孩子得到渴望已久的禮物般驚喜興奮,魏聰洲指著一七七一年的版畫《祕密戀情》,內容刻畫貴族偷情,在仲介帶領下,男人男扮女裝會情婦,遠處情婦的先生透過望遠鏡偷窺,他說:「這是當時流行於中產階級與庶民家庭的風俗版畫,平民百姓八卦調侃貴族的緋聞韻事,四位主角各有所圖的心計全在畫面細節中,似也道出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前,嚴重的社會階級矛盾。」

 

許多六十歲以上的朋友到此尋找阿公家中的洋風家具,喚起他們與爺爺的情感與記憶,他說:「日本西化深深影響台灣邁向現代,洋風家具廣泛存在於日治時期台灣士紳家族之中,也是某一族群的集體記憶。」

 

魏聰洲笑說:「就像義大利美學家艾可(Umberto Eco)所說的:『真正的收藏家從尋覓得到樂趣,而不是擁有。』」迎接巴黎閣樓清倉旺季,該啟程尋寶了,被遺忘的寶物與古董身世之謎,呼喚夫妻倆:來找我吧!

 

蟲膠唱片

 

比黑膠更古老的蟲膠唱片,音質有些許沙啞。一面可錄製3至4分鐘,定義了現代流行歌曲的長度。

 

魏聰洲

魏聰洲最愛在伏爾泰扶手椅與一屋子古美術陪伴下,回味巴黎時光。

 

茶具組

來自法國瓷都Limoges(利摩日)的茶具組,曾服役於Hôtel Meurice,有著迷人的身世故事。

 

古董書櫃

古董書櫃來自一戰前德皇時代的亞爾薩斯,內部木板還保有該年代的蓋章印痕。

 

古董書櫃

德法混血的亞爾薩斯古董書櫃,木質肌理是一大特色。

 

古董家具與古美術畫作

穿越時空與國界,走進古董家具與古美術畫作的故事風景。

 

藝文沙龍

藝文沙龍也是交朋友的客廳,於每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舉辦慶祝活動。

 

貝爾納.畢費的女畫家友人畫作

貝爾納.畢費的女畫家友人畫作,是魏聰洲的非賣品。

 

祕密戀情

1771年的版畫《祕密戀情》,細膩細節帶來臨場感,好像看一齣好戲。

 

 

推薦尋寶地

 

小巴黎 vide-greniers(閣樓清倉)

晚春、初夏或初秋,巴黎每一街區皆會舉辦年度閣樓清倉,其中,小巴黎(市中心)的閣樓清倉日很值得拜訪。


vide-greniers.org/75-Paris 或 brocabrac.fr

 

Venves(旺夫)跳蚤市場

在巴黎眾多跳蚤市場中,Venves(旺夫)的攤主專業度較低,有機會撿便宜。


en.parisinfo.com

 

Hôtel Drouot(德胡歐)拍賣行

Hôtel Drouot(德胡歐)是巴黎著名的拍賣行,周一至周六都有拍賣活動。


drouot.com/en

 

 

 

延伸閱讀
0050、00713...怪老子40歲學理財、50歲就財富自由「最值得入手的4檔ETF」:退休前衝11%報酬、退休後穩拿6%
0050、00713...怪老子40歲學理財、50歲就財富自由「最值得入手的4檔ETF」:退休前衝11%報酬、退休後穩拿6%

2024-12-31

25歲存款破300萬!她自創「理財歸零法」:不當刻苦守財奴,每一塊錢都「用心」花掉,也能變有錢人
25歲存款破300萬!她自創「理財歸零法」:不當刻苦守財奴,每一塊錢都「用心」花掉,也能變有錢人

2025-03-17

他45歲提早退休、環遊世界20年存款不減反增:「4%法則」真的有效,理財2原則「活到老、玩到老」
他45歲提早退休、環遊世界20年存款不減反增:「4%法則」真的有效,理財2原則「活到老、玩到老」

2025-01-10

聽老婆一句話,他買進Coach股票果然大賺!每年60%獲利率的背後哲學:生活理財+高效行動力
聽老婆一句話,他買進Coach股票果然大賺!每年60%獲利率的背後哲學:生活理財+高效行動力

2025-01-17

有錢人都是這樣理財的!為何存錢從來不是第一優先?從帳單找線索「擺脫窮忙」:領死薪水也能財富自由
有錢人都是這樣理財的!為何存錢從來不是第一優先?從帳單找線索「擺脫窮忙」:領死薪水也能財富自由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