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許芳宜舞夢:只要夠傻就夠勇敢!

許芳宜舞夢:只要夠傻就夠勇敢!
許芳宜認為,追尋夢想的過程中,孤獨與自我懷疑是避免不了的挑戰。(攝影/林煒凱)

顏雅娟

話題人物

攝影/林煒凱

850期

2013-04-04 14:05

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分享她一路從台灣到紐約,再到世界各地的漂泊追夢之旅。她,為什麼敢在大學畢業後就獨自飛往紐約,挑戰世界級舞蹈殿堂?又為什麼在晉升舞團首席後毅然離開,找尋自己的生命出口?

編按:三月天,空氣中仍帶著一絲冷冽,台大集思會議中心晚間一下子湧進近五百名年輕學子,由中天電視台舉辦的中天青年論壇邀請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與主持人陳文茜對談她的人生故事。

長相清秀、身型精瘦的許芳宜,對談這天把頭髮全都挽起來,俐落又帶點俏皮。面對台下爆滿的聽眾,許芳宜忍不住吐個舌頭說:「我今天來,真的好緊張,好怕被爆料!」

曾是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首席舞者、雲門舞集首席舞者的她,總被外界冠上「台灣之光」的頭銜;然而,在她勇敢走遍世界追夢的背後,也常有脆弱與孤獨的時候,「相信自我」,成為伴隨她一路登上藝術巔峰的最大挑戰。

「有的時候,只要夠傻就夠勇敢!」許芳宜靦腆地說。早已躋身世界頂級現代舞者之林的她,去年一整年幾乎都在機場與機場、飯店與飯店之間移動,成了標準的空中飛人,「移動的過程中,身上通常包覆著冰敷繃帶。」這一切,只為了與其他頂尖的現代舞者合作切磋,這是她對藝術無可救藥的熱愛,更是對自我夢想的終極追尋之旅。

回想剛進大學的那年,十九歲的她不知哪來的傻勁,告訴自己,未來一定要成為一名專業舞者。就因為這個單純的自我約定,許芳宜大學一畢業就隻身飛往陌生的城市——紐約,不僅尋找她的美國夢,更追尋她的生命出口。就此,許芳宜一頭栽進舞蹈界。

 

夢的頭號敵人:孤獨

 

一九九五年,許芳宜正式加入瑪莎.葛蘭姆舞團。談及接到錄取通知那一刻的心情,許芳宜對台下滿場聽眾點出了關於「追夢」的最大敵人──孤獨感。

「我真的好開心,好想和人分享,但我那時語言完全不通,連電話都不會打,我只能在路上來回一直走、一直走,到後來,我忍不住哭了。」那是許芳宜第一次感到巨大的孤獨。

儘管孤單,許芳宜仍靠著努力,在一九九九年當上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獲得舞評家與觀眾無數讚賞,媒體甚至為她冠上「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的傳人」的光環。

「但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自私,好多的掌聲、好多的世界美景、好多的感動,都無法和自己最愛的人分享。」許芳宜說。這些年,似乎已經習慣獨來獨往的她,談到與家人互動時,不免還是帶著一絲愧疚與心痛。

但這個無法企及的「家」,也成為推動她追夢的最大動力。

回想當初自己英文不通、身上又沒錢,卻在二十出頭歲就義無反顧飛往紐約,到底哪來的勇氣?許芳宜自嘲,或許是傻勁,也或許是帶著輕狂的叛逆。

從小就被家人洗腦跳舞不能當飯吃的她笑說:「要不是父母反對得那麼用力,或許,我也不會這麼堅持!」

完成了兒時夢想,好不容易爬上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位置,許芳宜說:「那時我的休息室在最靠近舞台的地方、擁有最多鎂光燈的關注,但我總覺得還不滿足!」於是,她選擇再次漂泊,脫離知名舞團光環,成為一名獨立編舞家。

「當時離開,真的是一點猶豫也沒有。」許芳宜斬釘截鐵地說。因為心裡再次打開了追尋自我的那扇窗,許芳宜用自己的名字,一個人走遍全球與不同編舞家合力創作。

 

大膽畫自己的生命地圖

 

許芳宜說:「就是想去闖,還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也害怕自己會在安逸圈裡當起公主。」如同許芳宜常告訴自己:「任何事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追尋現代舞藝術巔峰與自我極限,成了她生命的出口。

近幾年活躍於國際間的許芳宜,去年在華語片「逆光飛翔」中客串舞蹈老師一角,讓許多台灣觀眾透過鏡頭認識她。同年,她也與倫敦奧運編舞家阿喀郎.汗(Akram Khan)、克理斯多福.惠爾敦(Christopher Wheeldon),以及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首席舞星溫蒂.威倫(Wendy Whelan)等頂級舞者一起創作「生身不息」,並親自調教十一名台灣年輕舞者,讓他們和世界頂級舞者一同登台,演出「生身不息」中間第二個作品「出口」。

身分從舞者轉換成「老師」的許芳宜坦言,當時她曾猶豫:「真的要讓一群小朋友與世界級的現代舞大師同台嗎?」那時,好多質疑的聲音湧向她:「你覺得,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但許芳宜轉念一想,「年輕,不就是最大的本錢!回想自己年輕時,不也總希望別人能給自己機會嗎?」從此她大膽地讓年輕人在舞台上盡情發揮,甚至只要有機會,總不吝於在公開場合推銷自己的學生,「藝術沒有標準,只要盡了最大的努力,那就夠了!」許芳宜說。

從十九歲的懵懂少女,一路跌跌撞撞自我探尋生命意義,許芳宜體悟到,擊敗從心裡不斷竄出的孤單與自我懷疑,成了堅持夢想不得不的挑戰,但也惟有努力付出後,才能感受尋找自我價值的那份甜美。

對談最後,許芳宜以自身例子鼓勵年輕人大膽追夢,微笑著說:「能有機會畫這樣的生命地圖,我覺得很幸福!」

許芳宜
出生:1971年
現職:獨立編舞家
經歷:雲門舞集首席舞者、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
學歷: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

 

但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更不只如此,某些財產可能會變成無法投保,然後價格就開始下跌,使擁有者陷入財務壓力。抵押貸款的違約率一旦提高,擔保品的價值一旦低於貸款,貸款方就會焦頭爛額。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Company)有一份報告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繁榮區域為例,研究氣候變遷的影響,發現如果不作任何因應,海邊那些容易洪水氾濫地區的房地產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2050年前可能會因為洪水而貶值15%至35%,損失300億至800億美元。

 

金融業將是轉向低碳經濟、支持相關基礎建設的推手,是讓世界即時平順地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必要條件。2015年,共195個國家簽署了重要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承諾將本世紀的氣溫增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以內,並致力使增幅小於1.5℃。這表示未來10年的碳排量必須比2010年少45%左右,並在2050年將淨排放量降至0。這種經濟模式的全面革新必定需要大規模的資本重分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達成《巴黎協議》的目標每年需要花費6.35兆歐元。

 

這種大規模結構性轉型會影響產業的財務穩定,如果太晚轉型被逼著急就章的話,就會更危險。各國政府一旦推出環保政策,資金開始投資較為乾淨的產業,高碳排產業的資產價格就會大幅改變,甚至被迫關門。有些政策制定者就認為未來將出現「氣候變遷明斯基時刻」(climate Minsky moment),許多產業價格會突然暴跌,帶來經濟大震盪。因此,為了降低金融風險,勢必得穩健地推動低碳經濟轉型;然而這個世界大概還來不及讓產業漸進調整,就馬上要面臨顛覆性的大變革。「那些無法與時俱進的公司」,就會像前英國央行總裁馬克‧卡尼(Mark Carney)說的一樣,「毫無疑問地走向破產,就連金融體系內的企業也不例外。」

 

金融業須積極面對革新變局

 

全球各地的董事會一定都注意到全球暖化的威脅,在世界經濟論壇2020年的《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中,氣候問題首次登上長期風險的前五名。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董事長賴瑞˙芬克(Larry Fink)在今年備受期待的致執行長信函中也提到,「氣候風險是一種投資風險」,而且「全世界的金融業即將面臨全面革新」。

 

但金融業的轉變勢必漫長且充滿挑戰,畢竟它就是維繫高碳排產業資產與營運的主要動力。例如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重點就相當有趣,雖然貝萊德最近高呼注意氣候變遷,但它的投資項目卻暗藏端倪,《衛報》(The Guardian)的調查顯示貝萊德、先鋒集團(Vanguard)、道富銀行(State Street)這全球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擁有約3,00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投資組合,而且在《巴黎協議》之後都增加了這類持股。此外,貝萊德與先鋒都曾公開反對那些試圖鼓勵經理人因應氣候變遷的股東動議。這也難怪會有人警告說,金融業想成功轉型會相當艱辛。

 

不過在那些願意接受新思想、引進新科技的企業眼中,邁向全球淨排放量0的目標卻是很大的商機。全球幾家最大銀行共同成立了「銀行業環境倡議」(Banking  Environment Initiative, BEI),討論如何加速提供低碳產業融資,藉此擘劃2030年銀行業的樣貌,他們研究發現,銀行業通常都用短期方法因應氣候變遷風險,而且經常只滿足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英國審慎監理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也發現,雖然銀行業不斷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但大部分企業依然沒有任何策略去因應即將到來的氣候風險問題。

 

BEI的結論是,銀行必須「積極一點」推動永續改革,如果繼續被動下去就會錯失影響客戶投資的機會,那些獲得客戶密切信任,幫助客戶投資低碳經濟的銀行,將長久屹立不搖。因此,銀行業須制定另一套適合未來的長期戰略,並授權員工推動創新與跨組織合作計畫。這樣未來的銀行就不僅能為客戶提供資金,更能協助客戶找到專業合作夥伴共同實現轉型目標,成為低碳轉型的重要橋樑。

 

但目前為止,大部分的銀行都還沒注意到氣候會造成多大風險。主因是企業的總體規劃時間軸不夠長,不會思考全球暖化的長期影響;此外這種事通常無法借鑑歷史,只能在充滿未知的狀況下規劃未來。科學家們警告,未來幾十年內的環境改變有如滄海桑田,但當代的人們依然懵然未覺。政策制定者則擔心,如果政治與企業現在無法及時履行承諾減緩氣候變遷,到時候就會「杯水車薪、緩不濟急」。

 

實施與時俱進的改善氣候計畫

 

有一套一致的分類方法,讓企業了解投資活動與資產的永續程度,可能是平穩轉向低碳經濟的關鍵之一。為此,歐盟今年通過了一項《分類規則》(Taxonomy Regulation),設計了一種機制來判斷經濟活動能不能維持環境永續;且正在研擬相關技術標準,預計到2022年就能詳細訂出每一種活動是否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或轉向循環經濟。政策制定者希望藉此加速資金投資環保產業,並盡量杜絕企業以「假環保」(greenwashing)的方式偽稱自己做了一些支持環境永續的計畫。此外,如果資訊公開,投資人就更能做出明智決定,這也是及時邁向低碳經濟的必要條件之一;但由於目前尚未統一規定企業必須公開哪些資訊,投資人很難獲得完整、可靠、可比較的資料。正如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DWS)所言,目前的年度報告幾乎都沒有包含夠具體的相關資料,例如各倉庫的位置或者危險地理區域的詳細分析等等,人們可能會大幅低估投資風險。

 

因此,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設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建議企業自己公開一些能夠協助決策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該小組不僅提供了討論治理方針指南,更鼓勵企業公開自己評估風險與機會的方式和目標。雖然報告品質持續下滑,但它們的建議很快就成為世界各地決策者的榜樣,歐盟2019年的氣候相關資訊指南就以這些建議為主要基礎;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也在考慮要求於英國上市的公司自己公布是否遵守TCFD的資訊公開規定,並指出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強制企業公開相關資訊。

 

減緩全球暖化的前路遙遙,這不僅需要改變資產配置,更需要所有人轉變心態。氣候變遷問題危在旦夕,世人如果不著手處理,金融業將失去一切。幸好問題相當明確,而且這個產業正開始嘗試邁向更美好永續的未來。(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劉維人)

延伸閱讀
他山之石》由農民提案  地方政府把關假種田  十年三千案場  日本這樣做營農型光電
他山之石》由農民提案 地方政府把關假種田 十年三千案場 日本這樣做營農型光電

2023-08-16

「光電案場汙染環境」汙名,光電產業遭遇前所有困境…蔡佳晋籲:光電能助農、興農,以環社檢核取代環評
「光電案場汙染環境」汙名,光電產業遭遇前所有困境…蔡佳晋籲:光電能助農、興農,以環社檢核取代環評

2024-04-11

綠電系列報導》全台最大儲能案場喊停!南霸天與和潤、鴻海、遠雄結盟也沒用,背後隱藏什麼危機?
綠電系列報導》全台最大儲能案場喊停!南霸天與和潤、鴻海、遠雄結盟也沒用,背後隱藏什麼危機?

2023-04-25

台灣第一座營農型光電廠誕生》寶晶能源拔頭籌 嘉義大林案場併網完成
台灣第一座營農型光電廠誕生》寶晶能源拔頭籌 嘉義大林案場併網完成

2022-12-26

賴政府嚴查綠能弊案!外商泣訴「差點把命丟了」:來台6年被黑道勒索、找警察也沒用...台灣從根裡爛透
賴政府嚴查綠能弊案!外商泣訴「差點把命丟了」:來台6年被黑道勒索、找警察也沒用...台灣從根裡爛透

202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