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流傳一甲子的「嵐媽卡喜」,一種日本皇家御用點心,現在連日本都幾已失傳,為何陳惠芝可以台灣傳人第三代的身分,讓這個點心傳奇重現台灣?
這種在日本幾已失傳、卻在台灣傳承一甲子的點心,由台灣一個家族獨自接續香火,已經傳到第三代的手上。本來,傳承此種點心手藝的師傅在五年前就退休了,注定在台灣也將斷了香火。
明明已經吹了熄燈號,但二○○九年,由陳惠芝等第三代接手之後,這單品三十五元的點心重出江湖,卻創造出一天最多賣出超過三千個、單月業績破百萬元的驚人成績,就連媒體邀訪也雪片般飛來。到底,發生什麼事了?
「本來我們對網購沒概念,結果第一天上線就湧入一千個的訂單,嚇都嚇死了!」四十歲的陳惠芝至今想來仍覺不可思議。因為嵐媽卡喜是純手工製作,一座煎台上一次只能煎十二個,眼見訂單數字一直飆升,網站還一度關閉拒接訂單。
故事行銷力量大 單月業績破百萬元
為了消化這些訂單,陳惠芝不但一口氣請了七位歐巴桑來幫忙,本來已有二十年幼教老師資歷的她,也索性辭了工作,再加上已自行創業開工廠的弟弟陳俊宏與弟媳徐月容,都回來一起打拚。而工作團隊中的靈魂人物,則是陳惠芝已經七十多歲、人稱「阿海師」的父親陳振海與母親顏碧雲,負責指導製作技術。
顏碧雲的父親顏水山,就是嵐媽卡喜在台的第一代傳人。日治時代,顏水山被徵召到海南島當軍伕,在那裡他向一位日本皇室點心師傅學藝,回到台灣後,就在新北市三重區一帶賣餅為生,開啟嵐媽卡喜在台灣的序曲。顏水山最早是推著車子在三重區的市場叫賣,約三十年前曾被延攬到當時餐飲大王「海霸王」店中,為客戶現場煎製嵐媽卡喜。而早在四十年前他就將這門獨家手藝傳給女婿陳振海。
五年前,陳振海退休了,家裡不再飄著煎烤嵐媽卡喜的香味。但真正讓陳惠芝意識到嵐媽卡喜會斷了傳承,還在於三年前外公顏水山的驟逝。
「我家」的故事 就是品牌故事
「我當老師時,經常幫學生記錄成長故事,但對於家族與嵐媽卡喜之間的歷史淵源,竟然幾乎一無所知!」於是,陳惠芝重啟煎台,央求父親把手藝教給姊弟倆,並且註冊正式的中文名稱「嵐媽卡喜」,這些都還算容易,但難就難在,怎麼做品牌呢?
陳惠芝認真思索品牌內涵,發現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成長回憶,「我就是在嵐媽卡喜的世界中長大的,嵐媽卡喜的品牌故事,不就是『我家』的故事?!」因此,從不寫部落格的陳惠芝,開始寫起成長過程中與嵐媽卡喜的點點滴滴。在文章中可以看見當年的陳惠芝,常與弟弟跟著媽媽賣嵐媽卡喜的手推車跑來跑去,累了就躲在推車下睡覺;年紀稍長,她則變成了爸媽的小幫手。再冷的早晨她都要四點起床,一邊打瞌睡一邊攪動紅豆餡,因為外面早就有一堆攤商等著,光是三重天台戲院前廣場,就有十多攤賣從他們家批來的嵐媽卡喜,「印象中從沒見過爸媽睡覺!」
而除了寫家族故事與介紹嵐媽卡喜之外,因為當幼教老師而培養出說故事本領的陳惠芝,也經常隨處取材,談談生活中看見的人生故事,博得網友的熱情呼應。「我本來就是一個說故事的人(指當老師)啊!」陳惠芝說,嵐媽卡喜為何會從日本皇室流落到平民百姓家,其身分之謎吸引著她往日本追尋,未來最希望好好寫這樣的故事。
而一邊寫故事的同時,網路轉載越來越多,許多只看過故事的陌生客人因為感動與認同,而願意大筆訂購,這種故事的力量讓嵐媽卡喜成為「小品牌一夕暴紅」的典型代表;甚至有日本點心師傅循線跨海來台,就為了尋找這種在日本幾已失傳的皇家點心。「小品牌之所以能夠暴紅,往往是故事行銷的威力!」長期擔任企管顧問的青輔會講師江亘松提醒,故事行銷若要成功,重點是要「常寫好故事」,這等於是在網路上「埋資料」,方便網友搜尋與流傳。
陳惠芝姊弟接手後,靠著故事的人氣加持,已從網路延伸到實體通路,比起父祖輩,月營收多了五、六倍,還開了兩家實體店面,讓擁有皇室尊貴血統的嵐媽卡喜不再飄泊,終於有了品牌永續發展的第一步。
嵐媽卡喜
成立時間:在台超過60年
負責人:陳惠芝(第三代傳人)
店面:2家(桃園市、台北地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