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未來,電子書真的會顛覆世界,讓海明威從墳墓爬出來,想重寫《老人與海》;然而,在此之前,閱讀、手握一本書的體驗,應該還是無可取代。
十多年來,每年有兩個特定日子,總會收到一份禮物,是一本書。第一次收到的那本書,自己很喜歡,書名是《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作者是《美國學人》雜誌的編輯安.法第曼(Anne Fadiman),從書封摺頁的照片來看,作者當年是一位長髮飄飄的清秀佳人;轉眼十多年過去,法第曼小姐年歲已過半百,我的禮物書也累積到足夠獨立占據一格小書櫃。
我揣想,法第曼小姐可能支持女性主義者,鍾情或仰慕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夫,因此副書名「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我私以為借自吳爾夫《普通讀者》一書,也有向吳爾夫致意的意思。
每位讀者皆不普通
法第曼小姐也絕非僅是一位普通讀者,她博覽群書,伶俐慧黠,愛書也藏書,是胃口奇大的雜食動物,這本書也成功地讓人體會到,如果一個人擁有「嗜書成性」的特質,注定可以在生活中享有莫大的愉悅。
讀這本書時,也有莫大樂趣。在書裡面〈食書饕客〉這篇文章中,她起碼提到二十位以上的古今詩人、小說家、散文家,他們是如何在書中、書信中描寫到食物;也許讀過一兩句濟慈、渥茨華滋的詩並不稀奇,但當知道前者是如何形容自己一手寫詩、一手把水蜜桃送進嘴巴裡的滋味,而後者卻是一整個月吃冷牛肉,接著一整月吃冷燻肉度日,再讀濟慈,果真就多了一點味道。
在剛生第一胎時,她讀一本由一位愛說教的神父所寫的《女史箴寶鑑》,她寫道神父認為「罪惡在大街小巷中橫行無阻」,唯有萬般神聖的家庭是最後一道防線,而女性則屬於家庭。第一次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她覺得非常感冒,神父在書中列有「母儀德行表」,她抄了一份,請老公以滿分十分來評分。
神父認為的「母儀之德」包括了:慎重、紀律、宗教熱忱、安慰與媚惑人的能力、忠誠、節儉、規避淫穢書報雕刻圖畫塑像、慈善、喜樂、持家、不追求時尚、自制、女紅。結果法第曼小姐的老公在慎重、忠誠、慈善、不追逐時尚四項給了她滿分,但有六項不及格。
她也在書中描述朗讀之樂,以及父親如何在她孩提時代經常讀書給她聽,等到父親老來失明,輪到她讀書給父親聽,並且在電話裡頭,把父親老友的訃聞念出來時的心思。
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寫老公跟她的藏書如何在同居六年、結婚五年後,決定結婚。除了藏書從分居的衣櫃進行雜交通婚的過程趣味橫生,文章裡面點名的五花八門藏書也看得人興味盎然。
書櫃反映不同心性
從書櫃,可以認識一個人。
如果一個人書櫃裡《張學良口述歷史》與《福爾摩斯探案系列》並列;或者書櫃裡有《八月炮火》與《普通讀者》共存;她或他既看《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彼得林區征服股海》,也有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或說他不但喜愛葡萄酒,也讀了《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那麼肯定這個人應該有趣多了呢。
網路發達之後,書的呈現與閱讀的方式或許已有所改變,也許未來,電子書真的會顛覆世界,讓海明威從墳墓爬出來,想重寫《老人與海》;然而,在此之前,閱讀、手握一本書的體驗,應該還是無可取代。
就在這個周末,因為新訂做的書櫃送來了,我開始動手整理堆疊得凌亂不堪的舊書櫃以及封存著書的紙箱,我重新找到法第曼小姐這本書,忍不住立刻翻起來;接著,想起另一本法國讀書節目主持人與歷史學者對談的書——《讀書,這一行》,並且暫時決定把這兩本書與吳爾夫的《普通讀者》放在一起。
此時正是過濾篩檢的時刻,藉著歸檔入櫃,我再次檢視這些幾乎不再翻閱的書,即使家裡的書並不算多,我的決定是,清理一些不需要的、不想要的;騰出一些書櫃,留給未來想看、還未擁有的書;更重要的是,趁機把這十多年來流離分散的禮物書找出來,讓它們團圓,畢竟,借用法第曼小姐的說法,這區區一、二十本書對我來說,可比一磅新鮮魚子醬、比一克拉鑽石還貴重。
(本專欄由楊子葆、焦元溥、焦桐、艾予森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