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是所有成就的起始點,不是希望,也不是願望;而是一種超越一切、渴望新知、悸動心扉的熱烈渴望。
他建立了奇異電器公司(GE),他的波特蘭水泥公司生產的水泥建造了洋基球場,他還在一八八○年創辦了世界知名的《科學》(Science)期刊。
雖然常穿著濺滿化學藥品的工作服,雙手骯髒、頭髮散亂、外表邋遢,他的雙眼卻永遠燃燒著發明的熱情。
他嚮往一個新世界,然後他把它創造出來。他當然不只是「創意總監」。他是「發覺大自然奧祕,為人類創造福祉」,讓創新發生的執行長兼科技長。
他從內心激勵自己,聽從內心深處追求知識的渴望,在遊戲中(他老說:「我一生從沒做過一天工作,全都在玩樂嬉戲。」他每天在實驗室、工廠與公司中「遊戲」,一天睡眠不到五、六小時)他「出其不意地讓大自然洩漏祕密」,「追獵」新知識。並從這裡出發,發明創新產品與服務來改善人群的生活品質。他說:「我想不出更好的方式能在短暫的人生中有所回饋。」
他教導我們「靈魂的自由是創新之母」。心靈的自由與情感的韌性是支撐創造的最大動力。發現大自然奧祕「悸動心扉的渴望」,是創新追獵者面對困境沮喪時得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力來源。
渴望是所有成就的起始點,不是希望,也不是願望;而是一種超越一切、渴望新知、悸動心扉的熱烈渴望。
在他七十六歲時當上美國總統的凱文.柯立芝,非常推崇他這種情感韌性:「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堅持不懈。才能不行;不成功的人多半具有才能。天才也不行;不得志的天才並不少見。」
我們凡夫俗子很自然地會好奇,他這種無與倫比、無堅不摧的情緒韌性的來源。他和達文西、愛因斯坦一樣,很不適應正規學校生活。他不是「聽覺學習者」,對學校運用的「聽覺資訊」感受非常遲鈍,因此被學校老師判定為大腦「殘障」。他不喜歡聆聽,常窮追猛打地對老師講課內容不斷提問題。其實他是強烈的視覺/觸覺學習者,他喜歡在心版上描繪事物,他熱切地想要動手探索周遭的世界。
他的信心與韌性的重要來源是母親對他全無條件、無保留的信任。雖然老師放棄,母親卻堅持讓他離開學校,自己在家教他讀好書,進入偉大的文學世界。他成年後非常感謝母親這項早年的訓練,對他情操教育的熟成貢獻至大。
母親對兒子的信心,是激發他日後偉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他說:「她一直真心地相信我,讓我覺得我必須為她好好活著,不讓她失望。」
他,就是湯姆士.阿爾發.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