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台北市現在有多少家信合社嗎?答案是三家(不含分社),這三家碩果僅存的信合社是第一、第五、第九信合社,其他幾家信合社不是被合併,就是已經改制為銀行了。
這些「早夭」的信合社是四、六、八、十、十二、十六,讀者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十四跑那裡去了,很抱歉,十四因為數字不吉利,沒有人申請登記,所以也就沒有第十四信合社,在一到十六中間,沒有存在過的有十一、十三、十四,十六減掉這三「家」,剩下十三家,加上陽明山(改制為陽信商銀),台北市曾經存在過的信合社有十四家。
如果說雙數信合社不吉利,不容易生存,也不太公平,因為第十五信用合作社也一樣因為經營不善面臨解散命運,只是大多數被合併的信合社都是雙數;最早「完蛋」的信合社是台北六信,民國五十九年就被十信合併,六信在日據時代就有,因為歷年經營不善、累積虧損,最後併入十信。
接下來就是台北十五信,因為理事主席違法,發生擠兌,合庫停止其票據交換,業務停頓,財政部勒令停業,該社卻一再拖延,最後財政部予以解散。
包括台北四、六、十六信後來都陸續因為經營發生問題,併入十信,不過,吸納三家信合社的十信,在七十五年也面臨困境,併入合作金庫,十信早年在蔡萬擔任理事主席時代,曾經風光一時,開創「一元開戶」的幸福存款(即零存整付儲蓄存款),因為手續簡便,曾經掀起民眾儲蓄熱潮,當時總統蔣中正還親臨該社,以本人名義存「幸福存款」。
六十年,蔡萬霖繼任理事主席,任內積極推動業務,使該社業績冠全國,這個時期先後奉主管機關命令,合併四、六、十六信;七十三年,蔡辰洲接任理事主席,隔年即爆發國內第一件最嚴重的金融風波||「十信事件」,十信不但從此沒落,併入合作金庫,當時牽連的財金官員更紛紛丟官。
台北八信及十二信分別併入台北二信、九信,台北七信已經在去年併入安泰銀行,台北九信仍然健在,和台北一信、五信成為台北市僅存的信合社。
目前台北市改制為銀行的信合社有台北三信(誠泰銀行)、陽明山信合社(陽信商銀)、台北二信(華泰銀行),算是經過這麼多年以來,少數得以善終的信合社,不過,經營最好的信合社並不在台北市,而是台北縣的淡水信用合作社,這家信合社在淡水的勢力,連商業銀行都望塵莫及,存款高達五百億元,現在理事主席的父親麥春福還是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