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壇有「長青樹」,是形容一位歌星從年輕唱到老(最多中年),一直在工作崗位上,保持精湛歌藝,令歌迷繞梁三日,也奠定在歌壇不墜的地位。
二百檔基金,連續兩年排名前二十五名只有十一檔
根據《今周刊》的篩選,在國內一九八檔共同基金當中,能夠連續兩年,獲利績效都維持在「前二十五名」的基金,總數只有十一檔,扣除京華高科技、京華外銷基金經理人是在今年新上任,總共只有九位經理人達到連續兩年績效排名前二十五名的標準。
這九位經理人包括元富高成長基金周雷、元富金滿意基金蔡培珍、群益馬拉松基金陳慧德、富邦精準基金李宇振、元富基金(封閉型)謝靜慧、建弘福王基金周志峰、國際國民基金(封閉型)趙冠宇、怡富新興科技基金李麗倪、群益中小型基金(封閉型)吳火生。
在上述九位經理人當中,本刊再從中挑選周雷、陳慧德、周志峰以及李麗倪四位經理人,請他們現身說法,發表操作理念、心得,這四位經理人擔任現職時間超過兩年,對名下基金的績效負實際的成敗責任,同時選股操作強調基本面、業界風評不錯,也都打算要在投信事業長期發展。
有趣的是,這四位經理人當中,包括陳慧德、周志峰對群益投信前董事長葉志勇都極為推崇,想見葉志勇雖然因故離開投信業界,但是「勤管嚴教」的作風,的確培養出來優秀的徒弟。
從周雷等四位長青樹經理人的口述,談他們如何在九七、九八兩個完全不同市場裡面調整操作策略,可以看出基金操作的確是高難度的專業工作。至於另外五位長青樹經理人,這次雖有遺珠之憾,本刊當在適當時機也請他們一同現身說法,與讀者分享難得的操盤經驗。
元富周雷:短線爆發力不強,長線報酬率不錯
我進證券市場的時候,加權指數才三千多點左右,我待過的四家證券公司、一家自營商,現在在投信,將近十一年的時間,我覺得過去的經驗是一種過程,我和別的基金經理人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我在基層待的時間比較久,對市場的了解比較深一點。
在元富以前,我是在中信證券自營部,做自營和基金雖然都是在操盤,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自營部做的比較短線,基金操作比較長線,不過,基金的定位和自營商完全不同,基金是長線投資,要因應投資人隨時贖回的壓力,贖回金額的大小會影響基金操作的績效,基金操作的壓力比較大,不能像自營商一樣,在短時間內變化持股,對後市的看法更需要判斷。
我負責元富高成長基金三年三個月,淨值的成長穩定,短線爆發力不強,長線的報酬率不弱,主要是資產的配置,是防守和攻擊兼備,我選股的策略是先看下檔的空間有多少,而且選成長性比較高的股票,不追求短線的題材,有短線題材的股票不一定不會買,但是,不會占很高比率。
看「相對本益比」,一年周轉率一○○%
當然我也看本益比,不過,本益比不能用絕對本益比,必須用相對,因為如果某支股票是從景氣谷底翻升,本益比必須比較高,如果某支股票是長期看好的,但線已經下跌二、三成,我不會不管,所以,我只要有時間一定會看盤,我的周轉率大約百分之百,和所有基金比較起來,並不太高。
我在證券市場將近十一年,任何一個環節對我都有影響,正反兩面都有,我覺得要不斷吸收,不要故步自封,證券市場就是要追求新理念,每個人的意見都可以參考,不管正面、負面,每一個人都是老師,我沒有辦法明確指出哪一個人對我影響最深,但是,任何曾經相處過的人,都在不同的層面對我有影響。
我覺得自己的特點是不刻意堅持自己的看法,會隨時調整看法,而且,知錯能改,認錯的速度很快,股票市場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必須隨時隨地修正,才能有好的績效。
很難計算我一天工作的時間,因為所有的時間都和證券市場有關,即使放假的時候,看的報紙還是工商時報、經濟日報,休息的時候,腦筋裡想的也是證券市場的東西。
元富的自由度很大,並沒有從股票籃子裡選股票的規定,都是由經理人自己決定,通常都是由我們經理人自己挑股票,由研究員研究、追蹤,這一行壓力很大,但是,我自己是享受壓力,很能適應。
群益陳慧德: 選股三原則:盈餘成長、市價淨值比、長期競爭力
我從研究所開始投資股票,進場第一天就碰到全球股市大崩盤,結果,我慌慌張張的七點半跑去排隊賣股票,不知道打電話就好了,我記得要賣的股票是台塑,那時候我看它跌到三十日均線,認為差不多了,沒有想到,碰到崩盤。
事實上,我沒有投機的個性,是屬於長期投資型的人,這一行的壓力還好,只要你按照你的投資性格、投資 EQ、原則來投資, 壓力不會太大,而且,我是一個對股票沒有感情的人,只要看錯,不管賠多少一定賣掉,從我操盤到現在,總共只有兩支股票判斷錯誤。
我覺得投資股票一定要長期投資,八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我抽空跑到銀行借了五十萬元,買了自己操作的馬拉松基金,結果我是全公司買到最高點的人,當天淨值十一.五元,很多客戶都會問,馬拉松基金何時進場比較有利,我都告訴他們,長期投資比選擇買賣點重要。
群益馬拉松基金是定位在積極成長,所以,我就要尋找積極成長的股票,有趣的是,股價成長和本業成長不一樣,基本上,我的選股原則是盈餘成長、市價淨值比及公司長期的競爭力,尤其是第三項,我覺得十分重要,長期的競爭力主要經營者是否安分守己、是否專注本業、是否正派經營,所以,我常常會去聽這些經營者演講,看報紙上的報導,「聽其言、察其行、觀其謀」。
另外,以長期競爭力的角度來看,必須先看這家公司在產業裡的成長空間有多少,以電子業來講,創造力、研發能力強的,未來成長空間比較大,像內需型的業,已經成長到一個極限,窮途末路,類似日本,這樣的產業本益比必須降得很低,像營建、營造業,本益比低,投資風險仍大。
葉志勇影響我最深
證券市場影響我最多的人是葉志勇,因為他比較嚴厲,工作態度很嚴謹,我進群益就是他面試進來的,他影響我最多的就是工作態度,很多人受不了他的嚴厲,但是,可能我是雙子座,個性比較完美主義,所以,比較能夠適應他嚴格的要求。
進證券界之前,我待過不少公司,當了一年宜大機械的財務經理,又跑去期貨公司,因為精神負荷太大離開期貨界,我也在南山人壽賣過保險,當時悲天憫人的情操被激發出來,有三、四年的時間,我不知道自己的性向是什麼,後來開始找證券業,終於在這行找到安身之處。
證券對我最大的吸引力是每天都在挑戰自己,隨時在變,人都喜歡求新求變,在這一行我覺得並不孤單。
我最想做的事是教育,因為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是提高國家競爭力最根本的方法,而且是從事零到六歲的學齡前教育,我覺得政府在這個地方出力較少,如果我資金足夠,一定會開始做這方面的事。
怡富李麗倪:少看盤、多跑公司
我最近去美國休假半個月回來,結果行情都沒有變,指數和我出國那天的指數差不多,我平常真的很少看盤。
怡富外商色彩重,很注重研究員,我們幾乎沒有研究員,都是基金經理人自己兼研究員,我自己是負責新興科技基金,所以我負責的產業是高科技裡的 IC、PCB,高科技產業我們有四個人在看,三個經理人、一個研究員。
我覺得基金經理人常跑公司,比較容易掌握動態,也比較敏感,跑公司和讀研究報告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拜訪完上市、上櫃公司,回來一樣要寫報告,在每天早上的 morning meeting,每一位經理人根據提供回來的報告,彼此「攻擊」,提出相反的意見,經過大家的討論之後,看法會趨於一致,所以,大家看好、看不好的股票會差不多,不過,買進賣出及數量則由各經理人自行決定。
前年我們看好半導體股,很早就加碼聯電、華邦,買到相對低檔的價位,而事實上,由於九八年對電子業景氣看淡,去年七、八月就把電子股分散到非電子股,現在新興科技基金的機電類股占五成,非電子類股占四成左右。
我對電子類股崩盤很敏感,因為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我接下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的位子,七月四日電子股就崩盤了,曾經經歷過崩盤,也讓我在操盤的時候很重視穩定操作,事實上,九七年電子股大漲,我很早就開始降低電子股的持股比率,原因是雖然電子股的本益比比其他產業要高,但是,去年當電子股本益比高到三十倍時,我就覺得差不多了,所以,三十倍時就慢慢調降持股,不過,後來電子股還漲到三十八倍,最後一段我就錯過了。
我大學的時候念的是成大中文系,研究所才念 MBA,可能是念中文的關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股票,因為股票市場不是只有看公司賺不賺錢,因為大家算出來的結果都是差不多,而牽涉到人、個性的部分,大家的差異就會很大,怡富以前的總經理黃桂新是學歷史的,國外很多經理人都是學歷史出身的。
進證券這行,是陰錯陽差,我自己的個性比較適合做分析研究,怡富最大的優點是願意用三年的時間來看一個經理人,我很喜歡我們的工作團隊,像那天股市大跌兩百點,同事還能夠講笑話,這裡的工作氣氛很好,以後除非工作團隊有變化,否則,我不會考慮離開。
下班以後,我通常會看非財經的書籍,像歷史、詩、科學的書,都會看,證券圈變化很大,成長空間也很大,尤其重要的是有錯就改,這點對個性影響很大,勇於認錯,我覺得一個基金經理人必須要善變、樂觀、進取,才能做一個快樂的基金經理人。
建弘周志峰:華碩是我永遠的核心持股
進證券市場之前,我是在德明商專國貿科當老師,後來進證券公司,發現這一行很有趣,變化大,而且不斷吸收新資訊,不會落伍,跟著社會的脈動走,不過,會比較累,因為下決策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
我選的股票一定要未來五到十年有成長性的股票,這有幾個原則:產業沒有問題,還有最重要的是經營階層,我覺得經營階層很重要,我會看這些老闆過去待過哪些公司,投資理念如何,這些訊息都是從報紙、法人說明會上觀察,我比較佩服的老闆有施崇棠、林百里,華碩永遠都是我的核心持股。
花一個月研究一家公司
我自己選股的特質是選穩健的公司,我的周轉率很低,基金持股裡前六名的股票都沒有變過,在投資之前,任何一家公司我都會先研究一遍,從經營階層到獲利,一家公司我至少都會花一個月時間研究,因為一旦投資以後,就不希望再換,所以,我很少看盤。
另外,這家公司在產業裡是否有發展、世界占有率如何、競爭力強弱,還有我一定選產業地位前三位的公司,而且評估兩到三年的 EPS 多少, 把它量化,根據EPS 給適當的本益比,不同的公司本益比的高低不同。
我操盤主要著重企業長期的利潤,短線交易的報酬是次要的,我們公司很重視選股,有一個選股會,選出上百支基金,所有的經理人都是從這一籃子的股票挑選,大家核心持股大致相同,另外,我們會有一個模擬基金,裡面有三、四十支股票,有趣的是,這個模擬基金的績效比我們的基金績效好。
證券市場我最敬佩、影響也最深的人是葉志勇,我是他在建弘的時候面試進來研究員,他說做投資賺錢不是困難的事,只要掌握 rule, 賺錢不困難,這句話影響我很深,何建平是另外一個敬佩的人,他的投資理念很好。
大家都說在葉志勇手下很難做事,不過,我和他相處不錯,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是天蠍座的人,天蠍座的人毅力、耐力都很夠,堅持己見,他人脈強是我最敬佩的。
我比較欣賞的經理人是毛仁傑、黃慶和,他們的投資理念,我十分認同。
我不看總體,因為判斷大盤很困難,完全以挑股票為主,從操盤到現在,大概有六、七成的股票看對,兩、三成股票看錯,當然如果準確度提高到八成,我的效大概會跑到前面一點,通常我比較有把握的股票,會買到七成,沒有把握先試買二、三%,等到確認以後再往上加碼,如果確認股票,但是,本益比太高時,我會等它降下來,才會進場。
將來我希望能做一個專業的投資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