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支持,不是支票!股神之子告白: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支持,不是支票!股神之子告白: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2024-06-25 14:41

編按:有個富爸爸是什麼滋味?彼得.巴菲特的人生經歷,以普世價值觀來看似乎令人詫異──身為股神之子,他並沒有成為享盡特權、揮霍無度的少爺,也沒跟隨父親走入華爾街,去滿足功利世界的期待。

他知道,他幾乎不可能在這種世道上「贏過」他父親,所以他必須靠自己的故事來活出自己。

本書是著名音樂人彼得.巴菲特的誠摯告白,寫下他受父母啟蒙、並從中建立的一套強大價值觀。這些價值觀猶如一塊塊金磚,在十二個人生面向上堆砌出巴菲特的家族智慧。

例如,年輕人或許不該急於求成,以免錯失真實的「優勢」;又如「志業」其實不是命定,而是必須透過一連串人生冒險,才能摸索出來……

華倫.巴菲特成為股神之後,他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庭生活,並沒有太大變化。他們一家吃一樣的餐點,東西壞了一樣自己修;一樣熱愛工作、一樣懷抱著理想,一如既往──這就是彼得從小接觸的價值觀。

 

我們會讓自己成為怎樣的人?我們每天要做的決策如此之多,是會選擇最好走的路,還是收穫可能最多的一條路?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是會畏畏縮縮,不願親近、坦誠與寬容,還是會敞開心胸,經營真誠且堅實的關係?我們在工作上,是只要能謀生便已滿足,還是應該把眼光放遠,以充實人生為目標?這年頭可沒有鐵飯碗了!我們該怎麼做,才不算辜負命運的恩賜?如何才能學會透過回饋提升自己?

 

我們只能向內心深處探索,才能解答這些問題。這本書的目的,只是提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我希望也是一個討論的框架。

 

抽到命運好籤「降生在巴菲特家族」

 

但我有什麼資格寫這樣一本書?坦白說,我是個尋常人。我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哲學家、社會學家,也不想標榜自己是教導大家自立自強的勵志大師,那樣的大師已經夠多了。說實話,我唯一的資歷,是我自己的人生,是我的人生驅使著我花許多時間,認真思考這些事。

 

我抽到命運的好籤,也就是我父親說的「中了卵巢樂透」,得以生在充滿關愛的家庭

 

家庭給我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恩賜,是安全感。我們家得到命運賞賜的驚喜,久而久之也有了財富與名望。

 

我的父親華倫‧巴菲特憑藉自身努力、堅守道德,以及始終如一的智慧,如今已是全球最富有,也最受敬重的人。

 

我身為人子,說這話時充滿自豪,但我也明白,這些是他的成就,不是我的。無論你的父母是誰,你的人生還是要靠自己打造。

 

巴菲特:留遺產給子孫是不智之舉「含在嘴裡金湯匙,變刺在背上金匕首」

 

此外,很多人都知道,父親對於繼承而來的財富很有意見。說穿了就是他認為,含在嘴裡的金湯匙,幾乎都會變成刺在背上的金匕首。

 

他認為,留遺產給子孫是不智之舉,只會害得子孫毫無志氣,不願奮進,弄得他們年輕輕輕,就錯過了探索人生道路的精彩過程。

 

父親發現自己的志業,憑藉自己的力量成功,覺得是人生一大樂事,又豈會剝奪子女經歷這種挑戰,享受這種樂趣的機會?

 

所以他不會砸大錢成立信託基金,給巴菲特家族的子孫!我的哥哥姐姐,還有我自己,一年滿19歲,家裡就給了一筆數目很小的錢。我們也明白,家裡不會再給更多。

 

顯然家裡不會留給我們豐厚的遺產。父親於2006年,將他大半的財富,370億美元,捐給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這是史上最高額的慈善捐款之一。

 

他同時也成立1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由他的3子女管理。

 

所以你看了可能覺得很諷刺。如今50歲的我,掌管10億美元的善款,這是莫大的責任,也是莫大的機會。

 

一生都在思索,如何回饋「巴菲特光環」

 

但我覺得我仍然做著普通工作,賺取微薄收入。我是作曲者,也是音樂人。一如所有的同行,我的價值就體現在最新作品,日後能有多大成就,就看我能在下一部作品展現多少實力。

 

但沒關係,我做的是我喜歡的事情,是我自己選的,我並不想走別的路。我想,我從父親身上遺傳的,不只是基因。他的人生觀,我似乎也照單全收。

 

別誤會,我很清楚,我出生在很優渥的環境。父親給我的經濟優勢也許不算多,但仍然比大多數人還多,而且我並未付出努力,完全是不勞而獲。

 

我身為巴菲特家族的一員,擁有如此顯赫的姓氏,也是不必努力,就能享有種種無形的好處。

 

我並沒有否定這些優勢,而是一生都在思索這些優勢的意義、影響與後果。為了推翻一句老話,我必須學會將優勢發揮到極致。

 

《路加福音》(Book of Luke)有句名言,我們家向來頗為重視: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

 

顯然最重要的恩賜,與金錢無關,而是父母的關愛,深厚的群體情誼,以及溫暖的友誼。也包括開導我們,為我們的成長感到欣慰的良師。

 

另外還有才華、能力、同理心、勤奮這些神秘的恩賜。得到這些恩賜,應該要懂得珍惜,也要懂得回饋。

 

但該怎麼回饋?我們得到不期而至,可以說是偶然降臨的恩賜,該如何回饋?而且不只要回饋,該怎麼做才能放大這些恩賜,延伸到我們小小的生活範圍之外,進而改變世界?

 

我們如何找到志向與奉獻,個人目標與集體利益之間的平衡?該如何避開那些將我們困在不想要的人生的種種壓力?該如何實現我們為自己定義的成功?

 

這樣的成功是建立在價值觀與實質上,而不是純粹追求金錢以及他人的肯定。這樣的成功即使時勢變遷,經濟凋敝,也不會變質,消失。

 

我的直覺,還有長期觀察的心得都告訴我,很多很多人也在苦思這些問題。包括嚮往走自己的路,即使承受風險,有所犧牲,前景大不同於尋常道路,也要勇敢追夢,在所不惜的年輕人。

 

苦思這些問題的還有父母,希望教導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子女長大成人後,才能有感恩的心與進取精神,而不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妄自尊大,消極怠惰。

 

這些人,以及包括老師、護理師、企業高層、藝術創作者在內的許多人,都知道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前所未有的富足,卻也不平等到令人震驚。他們是有良知的人,珍惜命運的恩賜,也想善用這些恩賜,不僅謀生,還要改變世界。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真正人生,也想回饋社會的眾人,如果能從這本書得到些許啟發與慰藉,那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便已達成。

 

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第1塊金磚:善用人生的正常人

 

信任與教育的精神,是本書所有觀念的基礎,也是支持巴菲特一家的核心價值觀。
 

第2塊金磚:應得與值得

 

人生有兩種際遇:你認為應得的,以及你努力贏得的。前者帶來藉口,後者則給你自尊。

 

第3塊金磚:公平競爭的迷思

 

這世界不公平,而我們該如何用公平的態度來評價自己?

 

第4塊金磚:選擇的兩面

 

別太早認定自己的天賦,也別忽略多走的彎路,有時走錯方向,也能到達對的地方。

 

第5塊金磚:志業總是得來不易

 

傾聽內心的聲音,看見自己獨特的能力與性情,志業才會變得觸手可及。

 

第6塊金磚:錢與時間

 

有趣的是,任何一位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無法被取代的東西,價值高過能被取代的東西。

 

第7塊金磚:要尋找,也要創造

 

創造的過程是一種打磨,讓你的刀鋒火花四射,展露出全新的自我。

 

第8塊金磚:發現的大門

 

錯誤之後的反思與成長,或許才是人生一次次冒險最珍貴的寶藏。
 

 

第9塊金磚:許願,必須小心謹慎

 

古老寓言告訴我們:許多美夢的後果其實不堪設想。別亂許願,畢竟有天可能會成真。

 

第10塊金磚:所謂的成功

 

在現代社會中,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有價值的人。巴菲特如何創造自我、定義成功?

 

第11塊金磚:富裕的險境

 

貧窮會消磨一個人的心智,甚至讓他放棄人生,而富裕也是如此。

    

第12塊金磚:回饋之道

 

真正的回饋是雙向的,先付出,後收穫,並發現自己還能付出更多。

 

作者簡介_彼得.巴菲特

華倫.巴菲特的小兒子,音樂家、作曲家、慈善家。

他的創作事業始於八○年代早期,代表作包括奧斯卡獲獎電影《與狼共舞》中的「火舞」配樂。

他發行過十五張專輯,並與好萊塢等大型娛樂公司合作,曾獲電視界最高榮譽的艾美獎。他遵循巴菲特家族的公益理念,擔任慈善團體NoVo基金會會長。

曾與知名饒舌歌手阿肯以人權為主題,共同籌畫聯合國大會的表演節目。

他將個人經歷,以及父親和他分享的價值觀寫成《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一書,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受到諸多名人的好評。

本書翻譯為十五國版本,全球銷售超過五十萬冊。巴菲特父子倆曾在美國Today與CBS等媒體同台,一起分享討論這本書。

 

本文摘自一起來出版《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延伸閱讀

該不該留遺產給子女?93歲巴菲特承諾捐出99%財富:沒必要留下一筆令人不安的錢,毀了孩子的人生

2023-11-23

最新!92歲股神巴菲特2023致股東公開信全文,7大要點一次看:只需少數勝利就能創造奇蹟

2023-02-26

巴菲特32歲就變富豪,卻連48萬裝潢費都想省,妻子灰心「嫁了座冰山」...妻子死後他哭到說不出話

2022-11-15

巴菲特異乎常人6個節儉事蹟:服務生想倒紅酒,世界首富死命摁住杯口「我寧願把酒換成錢」

2022-11-15

選對好公司,長期投資一定賺?很多人效仿巴菲特價值投資法卻賠錢,他們往往搞錯了3件事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