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宋周鉉」擔任國小班導三十幾年,為了把在教育現場所觀察到孩子「建立自我認同」和「成長」的時刻傳達給更多關心此議題的家長,他開始撰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實作領悟與學習。
公州校外教學。
孩子們登上充滿百濟氛圍的公山城,他們的人生裡都綻放著不同種類的花朵。有的孩子是在肥沃的環境下,成長茁壯的玫瑰花;有的孩子則是在荒蕪之地,勉強扎根的葶藶。玫瑰和葶藶都是珍貴且美麗的花朵,但孩子們也都知道,在販售著玫瑰的市場上,葶藶是無法銷售出去的。
家境富裕、沒有金錢觀的孩子「校外教學零用錢無限上綱」
雖然孩子們平時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去校外教學的時候,一眼就可以看出孩子家中的經濟條件,以及他們平時接受的金錢教育模式。
家境富裕、沒有金錢觀念的孩子們,打從零用錢的數目就跟別人不一樣。有些孩子消費的金額,甚至比校外教學的費用還多。
雖然出來旅行之前,我有告訴家長零用錢不要給太多,但通常並沒有什麼效果。家長的態度也是,反正是他們給孩子零用錢,所以希望老師不要太在意。甚至還有孩子帶了幾十萬韓圓(大約台幣幾千元)在身上。
如果建議他們「這筆錢是爸爸媽媽給你們的,這次旅行不要花太多,省下來日後買文具吧」,他們的臉色就會變得不太好看,還反過來安慰我說:「反正爸媽之後還會給我錢買文具,請不要擔心。」甚至有孩子追問我,這筆錢是他自己的,又不是老師給的,為什麼要干涉他。
就算爭贏了,這些孩子也不會聽我的話。在環境複雜的風景區,老師也知道自己無法一一控制孩子們的消費。該看的遺跡馬馬虎虎帶過,反而花了更多時間停留在附近的攤販和紀念品店裡。因為孩子們買東西的時候不會想太多,所以甚至會同一樣東西重複買好幾遍。一般的孩子會去退款,但富裕的孩子們會把多出來的直接送給朋友。
老師不在的時候,他們偷偷買冰淇淋或餅乾吃,結果因為肚子痛導致行程延宕;不然就是把學校提供的飯菜剩下來,偷偷溜出去宿舍,在便利商店買杯麵吃。還有些孩子因為突然帶一大筆錢在身上,結果弄丟了,問他在哪裡弄丟的、弄丟了多少錢,他也不知道,因為打從一開始,他就沒算過自己身上有多少錢。
大部分的孩子都談論自己在景點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富裕的孩子們卻是在討論自己買了什麼、吃了什麼、要怎麼在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溜出宿舍。對這樣的孩子來說,「校外教學」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家境普通的孩子比價殺價「謹慎使用金錢」
也有些孩子只帶了一點點零用錢,甚至有些孩子完全沒帶錢在身上。有些是出自於父母金錢教育上的考量,有些是孩子自己下定決心不要花錢。
也許是因為身上沒錢,一開始這些孩子都會很羨慕花錢如流水的孩子,他們會跟著這些孩子,蹭點東西吃。有時候還會埋怨爸媽零用錢給太少,或者抱怨自己的家世背景。
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發現,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們的消費型態,跟自己過去所學到的不同,他們會漸漸開始感到有些過分和排斥,最後自然而然地跟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保持距離。
這類型的小朋友,連買一樣小東西都會審慎考慮。他們知道,不要一開始就在地攤消費,等一會之後,可以買到比較低廉的價格;他們也從中學習到,好幾個朋友一起買好幾樣東西,就可以向店家殺價。
我甚至還聽過孩子像個小大人似地說出「是不是因為這裡是旅遊景點,所以價格比社區超市更貴,但品質卻更差」這種話。他們從中理解了邊際效益的意義。
寄生在有錢孩子身上的貧窮孩子
雖然為數不多,但還是有部分因為家裡貧窮、沒帶零用錢,導致自尊感低落的孩子。這些孩子喜歡待在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身邊,用羨慕的眼神仰望著他們,因為只要跟著他們,偶爾就有機會可以蹭點東西吃。
這兩種類型的孩子處在一起時,乍看好像關係很好,但一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是一段由金錢串聯起來的關係—只要富裕的孩子叫他們去買點什麼,跑腿的孩子就會立刻跑去買回來,然後討一點來吃。有些有錢的孩子,還會要求判斷力不足的朋友,幫他買東西回來,利用對方。偶爾甚至發生勒索事件,演變成校園暴力。
富裕的父母讓孩子花錢無限上綱的情況,老師並沒有方法可以阻止。金錢教育得當的孩子,雖然不需要擔心,但是看著那些想要寄生在有錢孩子身上的貧窮孩子,我的內心便會感到不適。也許是我從纏繞在有錢孩子身上的葶藶裡,看到了熟悉的影子吧!
校外教學的代價 要用弟弟的補習費來換
講到校外教學,我想起了一件幾年前發生的事。校外教學在即的當時,我正閱讀著學生們寫的日記。日記本上大多充滿了孩子們對外出旅行的激動,但其中有一本日記的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
今天早上,媽媽叫弟弟這個月不要去上跆拳道的課。
「你才一年級而已,跆拳道的課先暫停幾個月,等冬天再開始學吧!你先在家裡和哥哥一起玩。」
弟弟開始大哭,大喊:「不要,跆拳道很好玩!」
我也覺得打跆拳道比在家裡好玩多了,但是我沒有跟弟弟說。
不過我沒有吃營養午餐甜點發的養樂多和草莓,而是把它們給了弟弟。
那篇日記的內容是,假如媽媽幫他付了校外教學的費用,就沒辦法再負擔弟弟的補習費。
也許有人會想,現在這個年頭,難道還有孩子得要把一個月才幾萬韓圓的補習費用來換成哥哥校外教學的費用嗎?但其實,即便在這個豐饒的時代,也有很多孩子連吃頓飯都有問題。
當著孩子們的老師,領著薪水的我,雖然不需要擔心自己孩子校外教學的費用,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覺得抬不起頭。
幾天前,這個孩子還跟我說了一段話。
「老師,我不去校外教學了。」
「你不去校外教學?」
「因為我奶奶生日。」
「原來如此,奶奶的生日當然比校外教學重要。我知道了。」
「對啊,所以我『真的』不想去。」
我雖然感覺「真的」這兩個字背後好像有什麼隱情,感覺他的內心有些糾結,但卻沒有想太多。我甚至還稱讚他:「你為了奶奶自願放棄去校外教學,真份心意真難能可貴,如果全世界的孫子都和你一樣,那麼全天下的奶奶應該都很幸福吧!」然而那番話,其實是他為沒有錢而編造出來的故事。要用這樣的藉口向我推託,這孩子的心情該有多難受啊!
養育小孩的過程,不能用金錢衡量
現在義務教育已經有如基本權利之代名詞,家喻戶曉,但是要送孩子上學就必須花錢。不管是送孩子去上學,還是去校外教學,都不是免費的。如果這個孩子想要去三天兩夜的校外教學,要花多少錢呢?觀光巴士的費用、住宿費、入場費、零用錢,至少要有十萬韓圓(約合台幣2300元)吧。
有人認為,家境清寒的家庭這麼多,乾脆取消校外教學不是比較好嗎?也有人認為,家境清寒的人沒有條件一起去家族旅行,但至少學校可以帶他們去旅行—不論是哪一種主張,都令人感到難過。
有些人甚至責備窮孩子的父母,自己明明沒有能力扶養小孩,為什麼要盲目生下孩子,被這種父母生下的孩子究竟犯了什麼罪。但真的生過孩子,才會知道這個過程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說出這些話的人,真的都是這麼想的嗎?不是,他們養過孩子嗎?在一個可以肆無忌憚說出這種話的社會底下,扶養著孩子的窮父母,至今依然只能默默流淚。
看著必須拿弟弟的補習費參加校外教學的這個孩子,我想起了之前幫忙學生出校外教學費用的事情。如果這次,我又因為心疼而幫他出錢,也許又會再度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我決定打一通電話給孩子的家長。
身為媽媽卻要叫孩子不要去校外教學,她的心該有多疼啊!雖然我打這通電話,可能會讓父母的心更痛,但由於有時候孩子可能會拿了旅費,卻花在其他地方,所以我還是得做確認。
打完電話之後,果然就像他所說的,他的家境似乎有些困難。該怎麼辦才好呢?我又更煩惱了。
幾天過後,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校外教學的住宿業者聯絡我,要我推薦幾個家境有困難的孩子,他們可以免費提供住宿。我抱著愉悅的心情,又再度打了電話給孩子的母親,我告訴她,我們應該可以拿到部分的補助,能讓孩子參加校外旅行嗎?
我本來想的是「如果剩下的費用實在不行,我可以……」然而隔天早上,這位孩子帶著激動的表情來到了學校。
「老師,我可以去校外教學了,『真的』!」
「真的嗎?」
「我本來不是說,因為奶奶生日不能去嗎?」
「對啊,但是?」
「但是,今天媽媽說她會匯款過來。我本來不能去,但是媽媽去找了爺爺,爺爺給我錢了。」
「是這樣啊?」
「但是這筆錢我必須要還,等我長大之後。」
「真的嗎?」
「所以如果要還錢的話,我就得當上足球選手。」
其他在旁邊的小朋友插話進來說:「足球選手又不是誰都能當。」
「總之,不管做什麼都要成功,如果想還錢就得成功。」
其他孩子說:「那你開餐廳吧!我舅舅家的餐廳爆紅之後,一個月可以賺超過兩千萬韓圓。」
「真的嗎?那我得當上廚師才行。老師,我要當廚師!」
貧窮,會是孩子成長的養分還是毒藥?
出發去校外教學的那天,他比平常還早到學校,背包裡裝著滿滿的餅乾。一會兒之後,他嘴裡塞滿了會慢慢融化的餅乾,身體靠在會發出聲響的公車座椅上,他肯定嚐到了滿滿的甜蜜滋味了吧!
孩子在校外教學的時候,看起來一直都很開心。他才12歲,我真不敢相信他是一個在連續幾天內,便已接連經歷挫折與希望的孩子。今後,這個孩子還會因為貧窮經歷許多事情,究竟這些事會成為他成長的養分,還是毒藥呢?
孩子站在紀念品店裡苦惱了許久,最後買了一個價值兩千韓圓的不求人給媽媽當禮物,又買了一個一千韓圓的塑膠佩飾作為弟弟的禮物。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他談論過有關未來的希望,不管是對讀書,還是對朋友,他都是一個沒有熱情的孩子。
那個看起來毫無活力和慾望的孩子,竟然因為校外教學的費用,而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對於某些人來說微不足道的幾分錢,有時卻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自我認同。
作者簡介_宋周鉉(송주현,SONG JOO HYEON)
江原道國小老師,1992年成為老師後便持續撰寫教師日誌,從2008年開始於部落格撰寫班上孩子的校園生活,以及自己身為老師的感想。
作者在擔任一年級班導師的第一年,就以〈我是一年級的班導師〉為題進行文章連載,接觸到許多家長無法對班導坦白的煩惱,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家長們想了解育兒及教育問題的渴望,和孩子們孤單的成長之間有著深刻的鴻溝。
作者認為家長和班導愈是頻繁面談,雙方交集愈深,對於孩子的成長愈有幫助。作者期許能培養出家長相信孩子的力量,為此至今仍持續寫作。著有《我是一年級的班導師》(暫譯)、《家長面談記錄簿》(暫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