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少子化衝擊,當大部分學校仍在設法提升招生人數,大同大學早在2016年就決定要走不一樣的路。他們要回到創辦初期全校約1200人的規模,讓每個學生獲得的資源極大化,秉持「培育優秀工業人才」的創校初衷,朝「優質精緻跨領域人才培育之典範大學」願景邁進。
2023年底,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以「辦學前瞻有特色」,獲頒中華民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第三屆傑出校長」。從系所整併、產學共創,以及中美晶榮譽董事長盧明光號召校友慷慨解囊,提早實現2026年比照公立收費等成果來看,這項肯定實至名歸。
何明果是大同工學院機械系校友,他十分推崇當年的學習氛圍。「學校非常注重教學品質,當時生師比約8:1,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緊密,大家在實驗室裡都有座位,每天都跟老師在一起。」
何明果回憶,當時大同工學院每年招生350人,林挺生校長規定至少淘汰30%,到畢業時剩下240人,四個年級學生總數約1200人。學校科系聚焦在「工程」、「經營」和「設計」三大領域。何明果認為,過去30年高等教育一味衝量,1994年的國立大學專任生師比是16:1,到現在有學校專任生師比高達30:1,遠遠高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16:1,稀釋了高等教育資源,「在少子化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回頭去看,真的需要把學校做這麼大嗎?」
不求學生數多,但求學生獲得資源極大化
大同創辦人林尚志捐出80%財產給大同大學,學校擁有資產估計超過1000億元,「我們不去追求學生數量很多,而是追求每個學生所獲得的資源極大化。」
何明果在2014年接任大同大學校長,2015年提出「大同大學2026+計畫」。順應少子化趨勢,何明果希望將學校慢慢縮小到早期1200人的規模,教師則維持在120人左右,藉此提升教學品質。
何明果說:「學校是一個模擬的舞台,學校小,同學上台的機會就多」。他舉例,當年他和萬寶投顧創辦人朱成志代表學校,參加教育部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學校小,練習的機會就多,「我們打敗一千人就出線,讀大學校的同學就要打敗一、兩萬人才有這個機會,雖然比賽結果都是外文系的同學得獎,我們兩個機械系的,有機會上台跟全國外文系PK英文更是雖敗猶榮。」
因科技發展及產業分工趨勢,機械系衍生出材料系,化工系衍生出生物工程系,事業經營系衍生出資訊經營系,電機系衍生出資訊系,工業設計系衍生出媒體設計系,隨著跨域能力日益重要,大同大學將重新整合成機械及材料工程系、化工及生物科技系、事業及資訊經營系,電機及資訊工程系,專注在創校時的三大領域。不管是「工程」、「經營」、「設計」,全都是為產業「創造價值」,何明果要求學生涉獵「工程、經營、設計」三大領域的主要知識,例如在大一通識開設「社會設計」必修課程,透過跨領域思考,培養學生定義問題的能力,讓同學在之後學習會更有方向。
比照公立收費,大學長募款資金提早到位
除了縮小規模,比照公立學校收費也是「2026+計畫」中的一環。「大同大學早年收費就是比照公立大學」何明果說,盧明光號召校友捐款,2023年起提供每位學生1.5萬的獎助學金,加上教育部2024年2月起補助的3.5萬,提早達成恢復公立學校收費的目標,未來再加上獎學金,成績優良的同學可以達到免學費甚至還有生活費。
此外,運用學校位於市內精華區的優勢,大同大學積極發展育成中心,育成輔導新創事業,創造同學實習、工讀,教授產學合作,專題研究的資源與環境,同時增加學校財源。大同大學所打造的育成中心,是新創事業與相關系所混合的產業聚落,像「3D列印暨設計研究中心」就是與台灣最具規模的3D列印製造商「極印」合作設立,與機械材料系的夢工場、工設系的Maker Space 相鄰,形成強大的實作學習場域及具實務經驗的師資;媒體設計系引進台灣第一個推出虛擬網紅VTuber的「羊咩咩整合行銷」等新創公司,把經驗與技術帶入媒體設計系課程,新創電商進駐經營學院大樓,提供同學實習、工讀機會。「我們把它叫做『學習生態池』,就是要把面積6.3公頃都市森林般的校園,變成一個最優質的學習生態環境。」透過不斷引進「新物種」—新創事業,與師生直接互動: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新創產業的運作,老師也能與產業共創新的商業模式。
1956年成立的大同大學,學校已有67年歷史,2024年將在校園的西北角興建新教學研究大樓,這座新地標包含地下兩層、地上八層共7500坪,集教學、研究、會議中心、運動場、新創育成事業進駐等多重功能,預定於2026年完工,屆時將為校園帶來新風貌。
因為校地緊鄰大同總公司,有共同的創辦人,互動良好但互不隸屬。何明果特別解釋,學校因創辦人的捐贈而擁有大同公司的股份,但並不涉入公司的經營,大同大學是財團法人,董事會在盧明光、戴正吳、謝宏波等科技業傑出校友加入後,陣容更加堅強且完全公益,在全體教職員生校友的期待下,會在這裡打造最優質精緻、跨領域的學習場域,何明果強調,「大同大學不會搬家!因為學校在黃金地段,我們總是會被土地開發、遷校種種的謠傳困擾,這些都不是事實也不用理會。」
少子化是重大議題,教育部要求各校提出招生政策,或是國內外各項大學評比,何明果認為,「現在社會上很多評比都是看數字,規模大,數字就大,我們學校小,即使比例上數字不差,但加上總數權重,又陷於不利,甚至因為規模小而沒有納入評比,「我們很小很精緻,我們不太care(在乎)那些東西,我們只知道如何把學生的學習資源做好。」
何明果以切割鋼板、石材的砂輪來比喻大同大學人才培育的目標,「砂輪裡有金鋼砂,它是很硬的,我們希望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的硬實力,就像金鋼砂那麼硬,也培養同學的軟實力,就像把金鋼砂黏在一起的黏著劑,沒有這些黏著劑,金鋼砂也沒有辦法發揮,只有結合金鋼砂的硬實力配合黏著劑的軟實力,才能構成砂輪無堅不摧的整合實力。」大同大學要回到過往「優質、精緻、跨領域」,帶領學生重返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