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曾擔任8屆桌球國手,後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進一步鑽研成為國家奧亞運運動員心理諮商師,甚至曾參與美國軍方抗壓研究,協助軍人在高壓下仍維持優異表現,他將研究重點歸納整理後,獨創十大「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幫助人發揮最佳潛能。
「怎麼幫助狙擊手在一發子彈、幾秒鐘的高壓情況下,還能保持冷靜、完成任務,就需要研究如何抗壓。」洪聰敏教授娓娓道來開啟研究人如何有好表現的緣起。談及他不斷跨領域且頻頻獲獎的職業生涯,洪聰敏謙虛認為,只要掌握「心理技能」人人都能闖出一片天。
所謂心理技能,是指人的心理就好比肌肉,可後天學習並加以鍛鍊,假以時日就能更有力量,他並創立「分子化通用心理技能」(MGPS)共有十大模組,建議可依序鍛鍊心理能力。
首先是「正向注意力模組」,人藉由留意正向或負向的事物,產生光譜兩端的思維。例如,指派員工到紐約出差,如果員工注意到的是去紐約的好處、有趣、新鮮,自然有較高動力前往;相反的,倘若只關注危險、疲倦、槍枝等負面訊息,則會對出差感到興趣缺缺。
不只在職場上,洪聰敏強調,這套模組也可運用在家庭,如果父母善用注意孩子的正向表現,輔以「放大鏡模組」,將所有細小好表現都放大稱讚,假以時日,孩子的正向行為會不斷擴大。
他舉例,如果小孩洗碗被父母稱讚,他會更願意主動承擔家務,甚至開始思考,還能做哪些事情以取得父母關注與讚美,擴大好行為範疇,形成正向循環。老闆希望員工主動、父母希望孩子自發學習,都可由這兩大模組帶出:「不是避免失敗,而是想要成功」的心理動力。
至於為何許多人訂定目標後卻難以做到?洪聰敏指出,由於人也是動物的一種,在動物生態裡,一頭獵豹要打獵前,會先評估是否可成功捕獲獵物,倘若失手不僅會浪費體力甚至可能餓死,所以如果想要一蹴即成,或訂了超過可負荷範圍的目標,看不到成果、執行起來又痛苦,在動物本能中,「放棄」就是一個自然的選項。
他建議可訂定「微目標」,也就是30分鐘內可以看見成果的目標,當人不斷達到目標,信心自然會漸漸茁壯,更有動力繼續執行,例如想學習英文,可閱讀A4紙大小的一篇文章,裡面只有10~12個陌生單字,就能達到學習目標,也可促進動機。
反之,洪聰敏提醒,如果人不斷設立目標卻又一直無法做到,久而久之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一個「說到卻做不到」的人,那「還不如不要設定目標。」他說。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連結收聽《Today來讀冊》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