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對家人健康的關懷,這名台灣學生用自己的發明躍上國際舞台。
今年美國史丹福大學舉辦「第十屆全球長壽設計競賽」,在來自38國共241所學校激烈競爭中,一支台灣團隊脫穎而出,憑藉「2 Care監測牙周健康工具的新穎設計」,擠下美國賓州大學、加州戴維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名校,勇奪全球第三名,也是台灣首度獲此殊榮。
該團隊的領導者,是來自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大四生周悅儒。回憶獲獎當下,她坦言有些措手不及,「因為從後面(第三名)開始公佈,我是第一個上台的。」能從台灣躍上國際舞台,其實要歸功於她大學4年的學習結晶。
▲從左至右,分別為工設系主任呂佳珍、周悅儒、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指導教授羅際鋐。
不選涼課 她只選自己感興趣的課
「私校學費貴一點,我本來就想盡量修課,在校學東西成本比較低,所以我不是選涼的,而是盡量修有興趣的課。」周悅儒說得坦白。
不同於多數學生偏好課業輕、易得高分的涼課,她寧願選擇累一點但能學到東西的課程。而一週要花費兩個半天的「產品開發」課正是如此。
周悅儒在大三時選修系上的「產品開發」課,意外在課堂上接觸到老人長照結合AI的議題,加上她觀察到,家人經常一忙就疏於口腔護理,也沒時間到醫院看診,導致口腔問題可能惡化成慢性病,於是她萌生了做一套牙齒檢測器的構想。
過去,市面上只有醫院才有儀器檢測牙齒,居家用只有藥劑型,所以她計畫研發出一款讓民眾能在日常中自行檢測的工具。
透過校內業師介紹,她跨校找來明志科技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有志一同的夥伴,組成4人團隊,外加2名指導老師,就此踏上一年多的研發之旅。
▲周悅儒-2 Care監測牙周健康工具的新穎設計。
不斷參賽精進設計 催生「一根冰棒棍大」的檢測儀器
由於最初構想出自周悅儒,她也理所當然地接下領導角色,負責統籌構想核心、設計整合及服務流程,其餘隊員則負責模型製作、搜集數據等。儘管身處不同縣市,他們仍定期見面討論。
大四時,周悅儒更幾乎把課修完,加倍投入到產品研發裡,三天兩頭就跑到台北與業師和同學開會。
隨著研究遞進,周悅儒也逐漸抓出過去被忽略的盲點。舉例來說,原先他們將檢測器設計成U字型,但試用後發現,該形狀很難放進嘴巴,加上每人嘴型大小不一,無法一體適用,清潔上也不甚方便。
「我只抓到單個痛點,想要去解決,但沒連貫到整個使用過程。」周悅儒自我反省。於是,她經過不斷試驗,並訪問使用者感想,最終將形狀調整為一根厚冰棒棍的大小。如此一來,儀器就能輕易放進嘴巴,再經旋轉檢測牙周各處。
歷經迭代修正,周悅儒在大四上做出產品雛形,並開始報名參加各種競賽。她強調,自己其實不是把作品做到完善才去參賽,而是在一次次比賽、工作坊的回饋中精進作品,「參加不同比賽會收穫不同屬性的進步。」
比如在此次史丹佛的競賽中,她就聽取評審建議,將檢測數據與手機APP連結,讓使用者不用透過特殊介面,只要使用日常中最方便的手機,就能了解自己的口腔健康度。
「現在只要把一根棒子拿到口腔裡用不可見光一照,就能看到口腔上的牙菌斑等細菌,並給予乾淨程度的評級,如果使用者有看診需求,還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上傳給醫師。」周悅儒自豪表示。
商業化不是夢!研發之旅未完待續
但,這還不是最終版!周悅儒強調,後續她仍會繼續參與賽事,並進修醫療相關領域,讓作品愈變愈好,或許未來有機會能夠申請專利,甚至近一步商業化量產,「我的最終目標,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也可以用。」
看見學生獲獎,周悅儒的指導教授羅際鋐也與有榮焉。他分析,此次周悅儒能透勝出,是因她抓住三個痛點:一是產品製造成本低,只需APP、光學攝影鏡頭等;二是有技術可行性,並非紙上談兵;三是具備社會影響力,尤其在國外看醫生很貴,很多人希望能自行檢測。
另外,羅際鋐指出,該產品確實有望量產。一來,學生畢業兩年內,如果想要創新創業,學校都會補助;二來,東海大學對面就是台中榮總,可以找牙科部合作,學校也有老師擅長影像識別。一切資源都備齊了,端看學生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