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來自全球55座城市的代表聚集瑞典南部,在被稱為「明日之城」的瑞典馬爾默市,他們將用3天時間共同交流激盪,議題十分聚焦:如何打造出一座城市最適合的永續樣貌。
會有這場大規模的城市代表聚集,是因為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今年在馬爾默舉辦三年一度的世界大會。而各個城市終於也能突破疫情限制,可以當面分享並學習各地的城市治理。今年,桃園也以生態物流主席的身分受邀參與,在大會中分享桃園推動永續、淨零轉型的經驗。
大會開幕式由ICLEI秘書長貝京(Begin)主持,他一開始就強勁地呼籲:「永續的議題,是需要我們聚集在一起,為人類共同努力的。」馬爾默作為一座跑在世界最前頭的永續城市,他也介紹,自1996年開始的地方政策,便都是以循環、永續、再生為主要目標。
馬爾默這座擁有工業歷史的城市,是瑞典第一個公開宣布承諾實施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城市。35萬人口的地方,面積或許不大,但整座城市的野心勃勃,目標在2030年時,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改變是有可能的!」馬爾默市市長賈梅(Jammeh)強調。她說:「我們所引入的各方專家、投資者,都必須以符合社會正義、社會責任為前提,這樣才能利用投入的資金,導入正確的方案、計畫。」她表示,必須讓在地的商家、居民,都投入在相關項目裡面,才能共同努力、共同享有永續健康的環境。
接續開幕,在名為「齊心協力:建立由永續城市構成的世界」論壇當中,桃園市副市長李憲明與德國弗萊堡市市長霍恩(Horn)、墨西哥尤庫坦州州長多薩爾(Dosal)等城市代表,也進行了精彩問答交流。
原來,在德國有許多政策是由地方政府發起,隨後才向上推動國家政策進行改變,論壇中,有人好奇這是如何做到的?霍恩給出的解答是:「我們如果想要讓城市的行動影響到國家層級的話,地方政府必須超越我們原本自己的目標才行。」
多薩爾則分享,「除了地方政府本身以外,我們也需要橫向的管道,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其他的地方政府,一起去達成目標。」他強調城市之間交流的重要,讓彼此看到哪些更有效的行動計畫,能夠降低溫室效應、廢氣排放。
改變並不容易,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做到,李憲明在論壇中就坦言,目前淨零轉型的知識和技術儲備都還在發展階段,因此在實際的行動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城市能置身事外,僅有國家間、城市間、企業間的合作,才有可能達成世紀目標。
桃園已擔任3年的生態物流社群主席,以ICLEI作為城市交流平台,也在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的協助下,獲得許多其他城市的第一手經驗、教訓和解決方案,桃園並也努力分享著城市實踐和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經驗。
55座城市、上百名的與會代表在此拋出關於永續城市的各種思考與做法,固然,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各自議題需要面對與規劃,但在這場屬於地方政府的永續發展大會上,每座城市也都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帶著交流的成果,為未來的持續轉型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