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別人提出的學習法再優良,那終究不是你自己想到的方法。找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法,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只要知道哪種學習法適合自己的大腦,一定能花更少時間,獲得更大的學習成效。
丹麥行程第一天前往的地方是「森林幼稚園」。
森林幼稚園是丹麥一九五二年發起的一種幼兒教育型態,孩子滿二歲八個月起至六歲開始,在接受義務教育前皆可入園。
我在參觀森林幼稚園時,首先感到驚訝的是他們並沒有規畫課程時間。
由於沒有畫分課堂時間,孩子可以在森林中玩上一整天,並從遊戲中學習。這就是他們的教育方針。
近年來,日本開始關注這種別具一格的教育型態,也積極舉辦各種活動,推廣森林幼稚園的概念。而丹麥貴為發源地,據說全國共有約五百間營運中的森林幼稚園。
簡單來說,森林幼稚園裡只做一件事情:「在大自然裡盡情玩耍」。
有別於日本會規定孩子在什麼時間念國語、什麼時間學音樂、數學等科目,他們完全任由孩子在大自然中好好玩樂。
我和許多視察人員是第一次來到森林幼稚園,看到和日本如此迥異的幼稚園教育風格,都受到強烈的文化衝擊。
更令人驚訝的是,明明沒有規畫任何課程時間,丹麥十五年前左右的一項調查卻指出,森林幼稚園的畢業生,大多比一般幼稚園畢業生擁有更高的專注力。
比照日本主要採取的填鴨式教育型態,兩者之間的差異不言而喻。
而從經濟方面來看,森林幼稚園的構造也很有效益。監護人需負擔的費用每個月相當於四.二萬日圓,會用來支付托育人員的薪資等營運成本。但由於監護人可以拿到國家提供的育兒津貼,所以實際加加減減下來,家長幾乎不需要負擔任何費用。
好處不光是這樣。
為支付托育人員的薪資,各地方政府還需負擔監護人支付金額的三倍費用。因此丹麥托育人員的起薪高得超乎想像。
我聽一名實際在森林幼稚園工作的女性托育人員說,他的起薪換算下來「大約有五十萬日圓」。這個數字是日本的兩倍多。
雖然丹麥課稅很重,幾乎一半的薪資都得上繳國庫,不過人民的稅金也轉換成社會福利,確實在社會上循環,所以國民普遍沒有異議。
而且丹麥也沒有排不到幼稚園的問題,人人都有學校讀。
森林幼稚園教會我許多事情,而我確信這些收穫可以應用在各國教育的前線,也可以為現代企業活動帶來啟發。
短時間創造高績效的祕密
前面說過,丹麥每人的平均產值是日本的一五五%。此外更規定一周的勞動時間不得超過三十七小時。換成日本,包含加班時間在內,據說平均勞動時間大概有六十小時,將近是丹麥的兩倍。從數字上就可以看出丹麥的工作效率有多驚人。
為什麼短短一周三十七小時的勞動時間,有辦法發揮遠高於日本人的產能呢?在我前往丹麥之前,這個疑問始終在我腦海揮之不去。而我經過丹麥的視察經驗,篤定其中一個答案的提示,可以在森林幼稚園裡找到。
這個提示就是「團結力孕育創造力」。
孩子在森林幼稚園裡盡情玩耍的過程中,會自然培育出「團體行動」的素養。
孩子會覺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比較開心」,於是漸漸培養出團體活動、團結合作的心態。
我參觀的森林幼稚園裡,所有孩子也都是群體遊戲,沒人落單。
剛才也提過,森林幼稚園裡沒有畫分課程時間。因此托育人員的職責不在於「教導」,而是「看顧」。
在托育人員的看顧之下,孩子可以自由創造遊戲的玩法。思考如何讓大家玩得開心的過程,便會和其他孩子通力合作。
雖然年紀太小的孩子可能會為了優先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其他孩子吵架,不過這種時候老師也幾乎不會介入,因為幼兒之間吵架時,會有年長的孩子出面調解。年長的孩子會聽取兩邊的理由,並提出雙方都能開心的最佳玩法。
而看著這些哥哥姐姐長大的孩子,換他們當哥哥姐姐時,自然也會照顧更年幼的弟弟妹妹。
孩子比我們以為的更有主見,玩遊戲時也很有想法。他們身上蘊藏的可能性,遠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如果強迫他們遵從老師規畫的死板課表,恐怕就無法發揮這般創造力了。
或許有人會擔心:「老師只負責站在一旁看,不會有危險嗎?」其實不必太過操心。當時參觀的森林幼稚園表示,開業十二年以來,從沒發生過嚴重到需要呼叫救護車的意外。
老師介入,說好聽一點是「為了安全著想」,但也有可能阻礙孩子發展創造力。
這樣的教育方針,其實不止落實於森林幼稚園。
參觀完森林幼稚園後,下午的行程來到當地的義務教育學校(六歲~十五歲)。該校學生也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專題活動,校內處處都可以看見供學生做事的空間。
從這裡也能窺見丹麥的教育理念,始終貫徹「團結力孕育創造力」的原則。
提升績效的三個方針
現在日本有許多企業也將「組成團隊,提升產能」視為一項課題。尤其對人資面、資金面都十分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更需要這個概念。
然而真正體現這個想法的企業,卻是少之又少。我認為主要是因為沒有提出「具體的方針」,導致團隊合作淪為空洞口號。少了可以依循的具體標準,當然無從得知該如何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工作。
經過視察,我深深體會到經營者和管理方必須為此負責。
為了成功藉由團隊合作提高工作效能,我將丹麥教會我的事情整理成以下三大方針,並公布於自家公司內部,也分享給客戶企業。
①增加對話的機會
②互相了解彼此的習慣、特色、工作模式
③組成團隊時要意識到各自的職責
執行的步驟是由①到③。
首先要增加大量對話的機會,也就是安排工作之外的意見交流場合,有助於理解彼此的想法、思考模式還有個人的強項與弱項。
接著設法讓員工意識到自己最適合的位置,設計出人人適得其所的團隊。說起來簡單,實行起來相當不容易。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充分了解對方,但其實只理解了表面的行為舉止。而這種誤解,會大幅拉低團隊表現。
然而我決定正視這項課題,透過PDCA循環(計畫[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實踐丹麥視察的收穫,並逐步改善。
我認為,改善日本教育,推動日本企業起飛的關鍵提示,就是「團隊力」。
本書一再強調社群的重要性,而當我越了解國外的教育情況,這個想法也越強烈。
現代數位科技發達,與十年前相比,人們更容易與他人取得聯繫。
但我也感覺到矛盾,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比以前薄弱,有越來越多人反而因此飽受孤獨感折磨。
無論是念書還是工作,有時候獨處的世界確實很美好。
可是同樣美好、甚至更棒的世界也在等著你。那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組成團隊,同心協力追求目標的世界。
期待未來有機會,與讀者分享我實踐團隊力所獲得的啟發及收穫。
讓日常學習, 成為扭轉未來的鑰匙
本書談論的「學習法」,是你我習以為常的行為。
但就是因為太過理所當然,所以我們鮮少意識到學習有多重要,多彌足珍貴,平時也不會認真思考這件事情。
人類的能力或技術優劣,並非取決於天分的高低;天賦也無法決定人生。任何人只要懂得有效的學習方法並加以實踐,都可以急速成長。
幫助我們改變今後人生的「學習」行為,正是上天賦予人類的最大禮物。
如果本書有助於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甚至找到開發自我潛力的契機,身為作者,實屬榮幸。
本作絕非憑我一己之力而成書。執筆過程,承蒙許多人的協助。
首先是敝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一百八十度改變了我生命的人生導師,石川大雅先生。請收下我由衷的感激。若沒遇見石川董事長,這本書恐怕不會有出現的一天。才乃師母也於各方面給予支持,我對兩人實在感激不盡。
而因為出版本書結識的諸位Forest出版相關人員,感謝你們在如此緊湊的檔期下,仍予以我強而有力的輔助,甚至陪我編改稿子到深夜。如此可靠的支援,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一路上相逢的客戶和學員,也在書中的許多地方幫了我一把。除了我在諮詢工作和講座的親身經歷之外,多虧諸位提供實例,本書得以更加言之有物。
我也要感謝總是鼓勵我的父母。能生為你們的孩子,我真的很幸福。我堅信你們賜予的這份生命,拿來回饋給社會才是最棒的報恩。
除此之外,本書還受到許多人的協助。礙於篇幅限制,請容我在此一併致上感謝之意。
而最感恩的,莫過於各位讀者。
我打從心底謝謝你讀到最後。未來動盪的時代,等待我們的將是一連串的學習。
身處這般世界趨勢之下,你會拿起本書肯定代表了某種意義。
期許你我學而不殆,蛻變成長,並於未來的某一天相遇。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大腦最適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