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習慣填鴨的台灣學生,沒有人固定餵食…」108課綱上路2年,真能終結孩子的忙茫盲?

「習慣填鴨的台灣學生,沒有人固定餵食…」108課綱上路2年,真能終結孩子的忙茫盲?
為了在各項表現面面俱到,學生下課後也不輕鬆,必須忙社團、寫作業、 整理學習歷程檔案,在過程中探索自己的志向。

李佳穎

教育

今周刊攝影團隊

1289期

2021-09-01 10:51

期待學生探索自我的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將於2022年面對大考的高中生,課業壓力雖未舒緩,但增加思辨與實作的課程內容仍讓他們有所收穫,未來有待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讓更多高中生能在學習生涯中找到興趣,發揮潛能。

新的學期將在疫情之下悄悄展開,甫升上高3的曉凡(化名)還記得最後一次到學校時,教室黑板右側的學測倒數還停留在250天,如今只剩下不到150個日子,全台13萬名像她一樣,第1屆採用新課綱及多元入學方案的高中生就要步入考場,當學長姊的經驗已不復參考,特別令人感到緊張。

 

108 課綱、111 考招制度一覽

 

 

課業、社團、備資料多頭並進

 

停課前,早上8點的教室總是靜謐無聲,沒有朝會的早自習是許多高中生的小考時間,國文、英文、數學、地理、歷史、公民、生物、物理、化學等各科排滿每天早晨。暑假前,不少高2生已有「準學測生」的心理準備,戰戰兢兢看待每次考試。

 

「很忙!非常忙!」談到108課綱,就讀北部前3志願高中的曉凡這麼說。就讀北部市區社區高中的阮姿雅則說:「高1時很茫然,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高2時又忙又累,課業、社團和學習歷程檔案都要花很多心力。」

 

高中生們究竟在忙什麼?

 

為了讓每個學生尋找志向、發揮潛能,2019年正式上路的108課綱特別著重「素養學習」,企圖改變「死讀書」的學習方式,減少學科授課時間,加入自主學習、多元選修、校定必修、探究與實作等課程,希望學生透過選修課程探索自我興趣,進行生涯規畫。

 

因此,學生不再只被粗略地分成1、2或3類組,能較精準地選擇文史哲、商管、理工、生物醫學等班群,不同班群的必修學科有所不同,再搭配個人自行組合的選修課程,3年下來,每位高中畢業生都會有1份屬於自己獨特課表。

 

大學入學審查方式也隨著108課綱的變革連動,以高中成績為主要錄取標準的「繁星入學」、著重學測成績的「個人申請」,以及憑藉指考成績選填志願的「考試分發」依舊保留,只是整體名額最多的個人申請,採計的書審資料改為「學習歷程檔案」。

 

過去大部分考生,都是在學測成績公布後才倉促著手準備書審資料,「學習歷程檔案」則不再讓學生臨時抱佛腳,要求每學期或每學年記錄、上傳作品內容至教育部資訊系統,並在過程中思考生涯定向。

 

學習歷程檔案包括由高中校方上傳的基本資料與修課紀錄,以及由學生呈現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前者每學期至多3件,包括修課作業、作品及課堂中的學習心得,上傳後將經由該科老師認證;後者每學年至多10件,包括社團經歷、營隊經驗與競賽成績等內容,必須能展現個人特色。

 

為翻轉「唯有讀書高」的思惟,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要求,各大學在2022年的個人申請階段,學測成績最多只能占5成,學習歷程檔案比重最少占2成,另外可透過2階筆試或面試的成績選才。但多數校系仍設定最低成績錄取標準,通過後才能進入2階甄試。

 

「準備學習歷程檔案已經夠忙了,課業還是不能疏忽,因為申請大學時還是先篩選學測成績。」曉凡嘆了口氣說。她的目標是台大法律系,這幾年學測都必須達到4科滿分,才能在眾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為了台大法律系的目標,曉凡要搞定最不擅長的數學,也得留意其他課堂要求,以便期末能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像是歷史科的探究與實作必須要交出1份小論文,她得利用晚上時間和同學線上討論。

 

108課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素養,高度仰賴老師的教學量能,要以高中生能理解與實作的方式,帶領學生一步步觀察現象、界定問題、蒐集資料並詮釋分析。

 

108課綱

因應108課綱開設「探究與實作」課程,卻可能因老師無暇引導,而讓學生無所適從。(圖/國教署提供)

 

 

沒了老師引導  考驗學生自發性

 

為了增加高中生思辨能力,每位高中生必修4學分的「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並納入學測範圍,而選擇商管、文史哲與社會科學等「1類組」班群的學生,則可選修「社會科學探究與實作」,這兩門課程都沒有教科書,完全由老師自行規畫、編寫教材。

 

「探究與實作」立意良善,但在來自南部非都會區高中的林哲宇眼裡,這堂課卻比一般學科還無聊,「歷史老師總共只播了2部電影,就發下學習單要同學寫心得;公民老師像是上政論節目般高談闊論,最後變成老師講自己的,我們做自己的事。」他說。

 

缺乏老師引導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或無聊,或混亂。曉凡回憶,上學期的地理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中,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分組,設計問卷;並根據結果撰寫小論文,但她直到翻了大學的統計教科書,才知道量化研究需要考量「信度」和「效度」。

 

直到學期末繳交作業死線前,曉凡始終搞不清楚這些專有名詞,只好直接以線上Google表單發放問卷,請同學互相協助填寫,她也曾一口氣幫不同同學填了10多份。匆促準備下,曉凡最後沒能交出滿意的作品,也沒能上傳成為學習歷程檔案。

 

 

多元選修數目各校差異

 

 

多元選修課  浮現城鄉差距疑慮

 

在高中校園,像是這樣培養學生跨領域能力的課程還有「多元選修」,包括第二外語、通識課程、實作體驗、職涯試探或大學預修課程,可由校內老師或外聘講師開課,每位學生至少修習6學分。這些非學科的多元選修課,經常成為學生銜接、認識大學校系的資源。

 

然而,108課綱初上路時,時任時代力量立委鄭秀玲就比較各校開出的多元選修課程數目,北一女中開出66門,而枋寮高中只能開出25門選修課,凸顯學校規模造成的資源差異。

 

早上10點至12點的2小時,是許多高中開設多元選修課程的時段,學生必須跑班上課。根據教育部規定,每所學校必須開出班級數1.2至1.5倍的課程量,也就是說班級數愈多的學校,將開出愈多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北一女1屆共有23個班,枋寮高中則僅有5個班,在學校規模、教師人數不同下,開出課程數勢必大不相同,而枋寮高中已盡其所能。不過枋寮高中校長陳志偉坦言,由於學校距離市中心及各大專院校較為遙遠,很難請到大學講師來到學校授課。

 

以最需要外聘教師的第2外語來說,北一女可開設日、德、法、韓、拉丁與西班牙語,相較之下枋寮高中只有法語課程。若與同縣市的屏東女中相比,在市中心的屏東女中則聘請大學教授開設「光電科技與生活」、「人文社會哲學思考課程」等。

 

學校規模大、近市中心或大專院校的高中,的確在開設多元選修時可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選擇,偏遠地區學校就只能善用線上資源。枋寮高中就有兩門選修課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透過遠距教學與中崙高中的學生共同學習「動畫設計與邏輯思考」,校內有7、8名同學選修。

 

熱門課程搶破頭  選修還得靠運氣 

 

對高中生來說,選擇多元選修的考量並不在於顯赫的師資,而是課程內容能否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意攻讀法律系的阮姿雅在高一時就成功選到「議題思辨」;而就讀南部都會區高中的郭純安因為英語成績優異,而選擇「英語閱讀」,想藉此判斷自己對英語有沒有興趣。

 

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選到「第一志願」,在許多學校,熱門課程受限於需外聘教師或電腦設備有限,名額往往僧多粥少,要選上得靠點運氣。曉凡高一上學期第一次選課時,最想要接觸心理學,但因人數爆滿,抽籤後被分配到地理實察。

 

就讀中部前3志願學校的阿雲,在高1整年的多元選修當中,都被分配到沒有興趣的課程,他認為:「多元選修看似依個人意願自由選擇,但仍有可能因運氣不好,而被迫去上一些沒有興趣的課,又怎麼能有動機和熱情?」待高2選課時,他只以「輕鬆」為選課標準。

 

108課綱看似是要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沒有老師幫忙安排妥當每周35堂課的內容,又缺乏整體引導的狀況下,高中生經常感到茫然。

 

經常安排在下午2點之後的「自主學習」,課名直接呼應了108課綱「探索自我興趣」的目標,要求學生在1學期18周、每周2至3節課的時間內自訂學習主題,且必須繳交計畫,可以用來補強學科、比賽培訓或任何學習項目。

 

「我們是第1屆,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制定一套自主學習計畫,老師也不知道。」就讀北部郊區社區高中的翁莉庭說。一位輔導老師也替學生憂心:「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往往是件痛苦的事,在沒有妥善引導的狀況下,還要自發學習,大家都會不知所措。」

 

對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台灣學生來說,升上高中要自己安排學習計畫,就像離開被豢養的圍欄,再也沒人固定餵食,必須花時間熟悉新的食物與環境,自由來得太快,有時反而使人暈頭轉向。

 

阮姿雅表示,她在國中時就因為看到黑豹旗比賽(全國高中棒球大賽)深受感動而迷上棒球,將每周兩節的自主學習計畫主題設定成「棒球」,不過這個關鍵字過於模糊、難以收斂,最後就拿上課時間來睡覺、滑手機;直到高1下學期,逐漸累積觀賽經驗後,才慢慢聚焦方向,決定提出1個幫助球隊宣傳的計畫。

 

翁莉庭很清楚自己想就讀廣電相關科系,將自主學習時間拿來拍攝、剪輯影片,但她就讀的學校並不重視自主學習,這幾節課經常被其他學科老師拿去考試和補課,讓她無法如期完成預期進度。課綱期盼學生得到的自主,終究還是取決於校方態度。

 

看重多元表現  社團成新的競技場

 

然而,對審查學習歷程檔案的大學教授來說,多元選修、探究與實作或其他既定科目的書面報告及實作作品,仍視老師的課程要求,反而是「多元表現」所包含的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最能看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全台有1701個校系強調,在學習歷程檔案當中看重這個項目。

 

108課綱運作2年,高中生真的能從中尋找志向、發揮潛能嗎?

 

除了1天8小時在校時間,課後社團活動對高中生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在108課綱的框架下,社團不僅是娛樂,還是「多元表現」的一環,是許多大學招生時參考的項目,社團生態也難免因此產生質變。

 

曉凡說,校內以團康、聯誼為主的康輔社,因為不容易累積大學期望的「多元表現」,社員逐漸萎縮;相較之下,過去較冷門的英語演講、英語會話社愈來愈熱門,甚至需要考試才能入社,前進偏鄉的服務性社團,也因為能累計公共服務時數,人數明顯增加。

 

有人將社團視為學科訓練的延伸,不過阮姿雅則認為,擔任社團的公關兼活動長讓她累積待人接物的經驗,平時須安排與他校交流,在舉辦社團旅遊時還一手包辦訂票、訂房、規畫行程,「今年恰好遇到疫情升溫,退票、退費的過程,讓我學習到如何與他人更明確、有效地溝通。」她說。

 

高中生愈夜愈忙碌,一手處理社團庶務,一手還要完成學科作業、課堂報告、研究小論文與自主學習預定的進度。阿雲抱怨:「我們學生真的不是超人,真的太累了!」內心急切的高中老師為了讓學生產出得以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成果,經常每1堂課都要求作業與報告,成為學生的負擔。

 

決定攻讀醫藥相關科系的郭純安也提到,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補習,得在短短1年內就決定出可能有興趣的科系,才能選擇相對應的班群,並依循著模糊的方向累積課程學習成果,很難轉向多元,「我很怕未來轉向了,目前累積的學習歷程檔案派不上用場。」

 

不過郭純安又說,在過程中的確學到撰寫報告、操作實驗技能,這在每個領域都適用。而阮姿雅雖認為,2年時間很快,第1年花時間理解新課綱,待高2有能力實踐時只能匆匆完成,「不過,我因此更加認識高中棒球比賽,這也是很有收穫的新事物。」

 

關鍵!縮小資源差異、增加教學量能

 

「如果老師沒有要求累積學習歷程檔案,那麼我可能就不會積極參與課業以外的事物。」翁莉庭在1次活動認識影視產業後,便立志成為電視、電影製作人,她透過自主學習練習拍攝、剪輯影片,還參加相關社團,向專業老師請益,在2年摸索下,「我更認識了自己,確立未來志向。」

 

108課綱上路至今2年,高中生的課業壓力並沒有因此減輕,雖有人從中學習到考試、讀書以外的技能,並以此擘畫夢想;但若能設法縮小學校資源差異、增加教師教學量能,將有機會讓更多學生在高中階段提早發揮潛能,不再只是「忙茫盲」。

 

深入解析第一手調查 台積電閃電漲價效應 詳見第1289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大學4年不踩雷 啟夢點亮高中生科系探索之路
大學4年不踩雷 啟夢點亮高中生科系探索之路

2020-10-29

高中生渴望與國際接軌! 學生犀利提問,從國家主權到醫病關係緊張 小英都有解
高中生渴望與國際接軌! 學生犀利提問,從國家主權到醫病關係緊張 小英都有解

2020-06-21

英文學不好?沒人敢當醫生? 高中生提問小英總統這樣答
英文學不好?沒人敢當醫生? 高中生提問小英總統這樣答

2020-06-21

25年教改最大一次變革!  想掌握大學入學竅門 就要搞懂108課綱
25年教改最大一次變革! 想掌握大學入學竅門 就要搞懂108課綱

2019-11-20

高中生別慌 想上心儀校系 看學習動機多強
高中生別慌 想上心儀校系 看學習動機多強

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