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1:小時候我就是家裡、街坊鄰居眼裡的乖孩子,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太長時間做別人眼中的樣子,以別人的眼光作為標準,慢慢地忘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標準。因此我常常會迷茫和焦慮。
讀者2:我從小就是所謂的乖孩子,現在早已找不到自己。每做一個選擇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琢磨別人會怎麼看。我目前大三在讀,時常會陷入對人生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何時才能擺脫這種狀態。
「乖孩子長大以後最痛苦。」
看起來我們身邊的「乖孩子」不少,長大之後痛苦的「乖孩子」也不少。這裡就來談談為什麼乖孩子這麼多,乖孩子長大之後為什麼這麼痛苦,又應如何找到出路。
從我自己談起,我小時候就是典型的「乖孩子」,聽父母的話,學習努力,每門功課都在爭取考第一,各種才藝比賽如書法、繪畫等也參加了很多。
上大學後我第一次離開家鄉,畢業後更是跑到遠離家鄉的深圳,後來又到了北京。過去太乖、太聽父母的話,一旦被放出了籠子,就想遠走高飛。
後來人生中重大的選擇,我基本上都是堅持己見,比如找工作、換工作、投資理財等。母親有很多年都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原本很乖的小孩,長大之後卻充滿了叛逆,這樣地一意孤行。
最後時間證明那些我堅持的選擇大多數是對的,所以,當現在我需要做類似決定時,父母會選擇尊重我的意見。
從聽話的乖孩子,到叛逆地遠走高飛,再到互相理解和尊重,這個過程經歷了二十多年,非常漫長。
我們小時候為什麼這麼乖?因為我們在一個「乖就好」的環境中長大。在我們的童年,「聽話」是一個被嘉獎的美德。我們會因為乖而得到父母的疼愛、親朋的讚許和老師的表揚。與此相反,那些「調皮」的,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問題少年。這種馴養模式造就了當年大多數小孩以乖為榮的心態。
當青春期開始叛逆,當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自我態度時,又會有很多人告訴你:「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工作前,我們在經濟上需要依靠家裡,這也是無法在精神上獨立的一個原因。
等到了現在的年紀,我越發理解父母的不易。作為1950年代出生的人,在他們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過分地有個性是危險的訊號;而隨大流、不出頭則是保平安的法寶。我是他們唯一的小孩,他們自然希望我能平平安安,而不是冒著風險出人頭地。所以,「乖」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因為乖就意味著平安。
我上大學是1996年,那一年剛好結束統招統分,大學學費漲了很多,畢業之後國家也不包分配。當我畢業拿到華為的錄取通知,我母親聽說我加入了一家在當時並不出名的民營公司時,非常生氣。當我開始工作,當他們逐步開始了解華為時,我又選擇跳槽去了北京一家更不出名的小公司,他們同樣是不理解、不放心,還怕我受騙,怕我受累。
過了好幾年,換了幾份工作之後,他們逐步接受:目前年輕人所面臨的社會與他們當年的不同。他們都是在一家單位待到退休,而我們平均3至4年就會做一次調整。他們觀念中的穩定工作和穩定生活永遠地消失了。
我們這些在乖的氛圍中長大的小孩,雖然上學時是好孩子,但是走入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之後,就會陷入很多痛苦和矛盾中。這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工作上魄力不夠。
「乖小孩」很難有創業的魄力,工作十幾年後環顧身邊,創業的、做老闆的多是當年大學裡的「壞小孩」,而乖乖讀書的一般都在老老實實地打工。
2. 做事患得患失。
「乖小孩」往往患得患失,他們喜歡求一個最優的結果。但事實是,當他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想清楚時,一個原本不錯的機會已經變成平庸的機會了。
3. 太在意其他人的意見。
即使在長大之後,他們依然想做一個乖的大小孩,做事總是在意他人的意見,無法開開心心、坦承地做自己。小到發個文到社群,都怕人指指點點,到最後乾脆啥也不發了。
以上幾方面會給「乖小孩」帶來極大的困擾,因為他們要忍受工作上的平庸,不敢承受任何風險,做事時謹小慎微,到最後,很可能會依附於一個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的工作,只為了安全地養家餬口,而無法面對自己真正的興趣。
不僅如此,有越來越多的「乖小孩」已經開始成為父母,他們雖然不滿意自己的現狀,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時,依然用「要乖」這樣的方式。他們在繼續傳遞自己的不快樂,明明不喜歡但缺少改變的勇氣。
如果說「乖小孩」長大之後會很痛苦,那麼明知有問題,但是無法改變是痛苦的根源。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我這裡有幾個簡單的方法供參考。
1. 地理上保持距離。
成年之後還在父母生活半徑裡生活、工作,甚至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是很難改變「乖小孩」的命運的。有人說父母養老怎麼辦?待你足夠成熟時,再考慮這件事情。你和父母都用一段獨立生活的時間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促使彼此心態成熟,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2. 重大決定自己做。
有人問,怎樣能做到這一點?我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去做,並且為自己的一切決定負全責。獨立的勇氣只有透過獨立的決定和獨立的行為才能培養出來。
3. 和父母保持溝通,但不要事事請示。
即時告訴父母你的決定和你的狀況,你們彼此會有一段痛苦的時光:爭吵、互相不理解、冷戰等,這些都很正常。這是成長的必然途徑,哪有蛻變不痛苦的?
4. 不要伸手要錢。
我在畢業之後,除了拿了家裡二千元交通費,之後沒有向父母伸過手。很多人站不直的原因在於向父母伸手,特別是在一些大支出上。以前的財務課老師告訴我們:讓父母幫自己買房就是讓父母在你的小家庭裡深度入股。父母是大股東甚至是董事長,你怎麼可能不聽話呢?
心態成熟之路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但一旦走上這條路,你會感覺很踏實。當日漸蒼老的父母有一天需要你的肩膀時,你既有勇氣又有實力,這才是我們要追求的。
祝你真正長大,摘掉「乖小孩」的頭箍。你必須改變,你不變,你的小孩會重複你的老路。
作者簡介_張輝
公眾號百萬粉絲大神。出生於陝西關中平原,父母皆是普通工人,是家族第一代從農村走出來到城市生活的人,是家族第一代大學生。
人生經歷再普通不過,在既定的時間上大學,在既定的時間工作,在既定的時間成家。但在三十至四十歲,經歷了很多「意外」。這本書,就是對這些意外的紀錄和思考。 曾在華為、摩托羅拉做過高級工程師,在百度做過自動駕駛產品委員會主席。
本文摘自今周刊《人生就是有限公司:你的獲利由自己決定》,購書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