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調查,包括已經停辦的永達技術學院在內,全台目前共有二十一所私校,向台糖承租總面積三六○公頃、相當於十四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土地作為教育使用,台糖每年則可收取逾九五○○萬元的租金。
私校向台糖租地的風潮,起於二十世紀末的「廣設大學」政策。
一九九七年,教育部為鼓勵民間興學,頒布《私立學校申請承租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土地及設定地上權審核作業處理要點》,讓籌設學校的教育法人,能以「土地及建築物申報總價年息一○%以下」的租金水準,承租國營事業土地及設定地上權。擁有大筆土地的台糖,為配合政府政策也經董事會通過決議,再額外對社福、學校等非營利組織,提供十七.五%的租金優惠。
當年這項政策,含有將國家資源透過私校之手,補助學生就學的用意;有意興學的法人,也緊抓住這波低門檻取得土地的機會,如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環球科技大學、台南市麻豆區的台灣首府大學、屏東縣南州鄉的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等,校地全數是向台糖承租而來。總計在一九九九年至二○○一年之間,共有十四所學校向台糖租地;或許是基於「永續經營」的辦學理念,每筆租約年限都長達五十年。
這項政策確實替私校省下大筆成本,據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研究員陳柏謙估算,南華大學每月、每坪只需付台糖二.二元租金,居全國最低;其他如慈惠醫專、大仁科技大學等校,每月每坪租金也低於三元,遠低於周邊農業用地的行情。這也意味著,台糖若不是配合興學政策釋出土地,每年將可增加大筆租金收入。

私校積欠租金 將釀訴訟案
然而,學校法人雖非營利事業,終究需要靠招生收取學費來維持財務平衡。但過去十年來面臨結構性的少子化趨勢,多數私校生源急速萎縮,即使校地租金已經便宜到不行,對收入銳減的校方來說,負擔也日益沉重。
根據教育部統計,一九年仍向台糖租地的二十所學校(不含永達)中,僅有三所學生人數較前一年度成長;其餘十七所招生下滑的私校,平均減少四一八名學生。而教育部估計,到了二○二八年,大一新生將由目前約二十萬人銳減至十六.二萬人,且僅剩二.四萬人選讀私校,屆時像永達這樣選擇轉型或停辦退場的私校,將不再是少數特例。
事實上,承租台糖土地的私校,因招生困難出現財務危機的消息,過去幾年來不斷上演,如康寧大學因欠繳台糖土地權利金,十三名董事遭法院裁定解職;環球科技大學積欠教師薪水;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於二○年宣布停招;台灣首府大學、中華科技大學則被教育部分析為財務亮紅燈的私校,被列入預警或專案輔導學校,面臨停辦僅一步之遙。
「私校若無法轉型,也沒學雜費收入,根本付不出台糖租金。」曾擔任三所私立大學校長的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直言,私校土地難以收尾的狀況,在不久的將來,勢必不斷發生;若私校積欠租金,台糖勢必得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權利,恐將讓問題更為複雜,建議相關部會提前因應。
跨部合作 如何活化是關鍵
當私校無可避免地走向退場轉型,外界最擔心的是大筆國有土地,會不會遭不當占用。對此,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門委員柯今尉表示,行政院院會通過、等待立法院審議的《私立高級中學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規定,私校一旦進入解散清算程序,校產可捐給地方政府、公立學校、退場基金或政府單位。
也就是說,私校土地最終仍將回歸公部門掌握,不會落入私人手中。這些將重新歸公的土地,能如何被使用,才是關鍵問題。
柯今尉指出,私校當年與台糖簽訂的租約明文規定,土地只能作為教育使用,若私校有意與其他企業合作轉型為長照、托育等機構,必須重新與台糖協商租約、且不適用優惠租金;想提前終止合約,又必須將土地恢復原狀,對私校來說,根本進退兩難。因此,教育部希望能與台糖磋商,共同擬定一項讓台糖直接收回既有土地與建物的方案。
但截至目前,台糖方面仍傾向「拆屋還地」方案。台糖資產營運處土地利用組組長梁銓銘指出,私校若依合約拆屋還地,校方可先將土地返回台糖,拆除工程期間至變更地目完成前,學校僅需支付地價稅,不需再付租金。
台糖的主管機關、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表示,各校財務、建築樣態不同,退場面臨的問題也不同,土地處理問題得依個案處理,但經濟部仍期望私校退場時優先尋找接手單位,無人承接才考慮將資產活化為社福、長照機構,但具體方案將尊重教育部安排,「朝資產活化方向努力。」
關於資產活化,陳振貴具體建議,行政院可立即責成教育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組成跨部會小組,盤點全國各校使用台糖土地狀況與周邊環境,擬定資產活化計畫,「確認哪一所學校適合長照、哪一所學校適合做室內農耕區,政府再協助轉型、分配使用,最壞的狀況下才選擇拆屋還地。」
當年的經濟部與教育部,為實現「廣設大學」這項教改訴求,以行政命令共同帶動了私校租地風潮,如今時空環境改變,當私校退場已成難以逆轉趨勢,兩部會也應比照過去模式,負責任地制定出私校退潮後的國有財產運用方案。

康寧大學台南校區的土地同樣面臨欠繳權利金問題,引發後續爭議。(圖/康寧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