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KK vs. 自然發音法的二選一爭論限制了我們的思考,另外還有歷史包袱與惰性悄悄害我們忘了:現在已經不是五、六十年代了,玩手機不會忘記網路的存在,學英文卻會忘記線上的豐富資源。其實只要到thefreedictionary.com、Merriam-Webster、Cambridge和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等網站,任何單字的標準發音唾手可得。
英語正音問題從老師開始
有的老師可能會想,我是英語系畢業的,也已經有幾年的教學經驗,所以我大概「都會了」,教小朋友前不會想到先去確認基本單字的發音。可是先考你一下:says這個字怎麼唸?很多人誤以為唸[seɪz]。says正確的發音卻是[sɛz],過去式said唸[sɛd]。
如果不太確定 [eɪ] 和 [ɛ] 這兩個母音到底哪裡不同,可以到線上的Merriam-Webster仔細比較say [seɪ]和says [sɛs]的正確發音,要特別留意母音的唸法,兩個字輪流聽,母音的差別就很明顯。
英語學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會把這麼簡單常用的字唸錯?只有可能是平常沒有做聽力練習,聽的時候也沒有用心聽。要糾正自己的發音,一定得先打開耳朵,用心聽對方真正的發音,而不是憑自己既有的認知和印象,「聽到」你以為對方用的發音。
當然,也不可能等到每一位老師徹底糾正所有發音問題,英語學習者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實事求是。
每個人一定要學的基本規則
無論採用KK音標還是自然發音法,每個人多少要學一些phonics的基本規則。最值得特別注意的應該是“silent -e”的規則。
簡單來說:a, e, i, o, u五個母音字母單獨出現在由子音收尾的字時,就要唸作所謂的「短母音」:/æ/, /ɛ/, /ɪ/, /ɑ/, /ʌ/, 例如: hat /hæt/, pet /pɛt/, bit /bɪt/, not /nɑt/ , cut /kʌt/;當同類的字是由“-e”收尾的話,“-e”是不發音的,字當中的母音,就要唸作該母音在字母序列中的名稱(=「長母音」),即“A” /eɪ/, “E” /i/, “I” /aɪ/, “O” /oʊ/, “U” /ju/, 例如: hate /heɪt/, Pete /pit/, bite /baɪt/, note /noʊt/, cute /kjut/。
有例外,「長母音」除了 “silent -e” 還有很多不同的寫法,可是這條規則相當有用,也可以用來練習有 “-e” 字尾和沒有 “-e” 字尾字的差別唸法。
注意拼法,自己歸納出Phonics的規則
記住規則小有幫助,遇到相關字時,可以順便稍微提一下,可是因為規則繁多,例外又多,教學裡不一定要特別強調。英文學得越久,累積的單字越多,自然而然知道的phonics規則也越多,可以嘗試自己來歸類。
最好無師自通的方法就是用押韻來歸類,例如,會拼right和light以後,要猜像sight, fight, tight, fright, flight等其他/-aɪt/字尾的字的發音或拼法就不難了,可是要有心理準備:隨時會遇到例外拼法和發音。
澄清三大音標問題
最後澄清一下常讓學生confused的三個問題:
1. KK音標是IPA(IPA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國際音標)其中一個版本,專為美式英語設計。KK音標和標準IPA最大的差別是,雙母音/e/和/o/要寫成/eɪ/和/oʊ/。
2. 一般美國出的字典,包括線上字典,標注的音標通常不是KK或IPA,而是字典編輯群自己創造的一種將就的系統,每一本字典用的系統也互不相同,有的有點像IPA,有的用類似小學用的phonics符號(如ā, ă),要參考字典所附的pronunciation key才能知道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音,不過Dictionary.com有提供IPA音標。
3. 一般英國出的字典,使用的音標基本上是IPA,可是會用/e/來代替/ɛ/。
結論:學KK/IPA很有用,多知道phonics的規則也很有用,可是最重要的是,每學一個新單字時,不要光看音標,一定要仔細聽幾遍正確的發音,用回音法把它內化、存入長期記憶,同時盯著字的拼法數秒,把聲音和拼法連貫起來和記起來,如果可能的話,用紙筆抄幾遍,邊寫邊說,也會幫助鞏固記憶,這些都是學發音和拼字萬無一失的好方法。
THE TOP CLASS打掉重練的發音課:https://bit.ly/3eyxk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