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95%人口吃肉,如何讓消費者意識到動物福利、食材透明的重要性?
業者可從通路合作、倡議政府、故事行銷三大管道下手,化理念為行動。
台灣有95%人口吃肉,如何讓消費者意識到動物福利、食材透明的重要性?
業者可從通路合作、倡議政府、故事行銷三大管道下手,化理念為行動。
郭董除了透過產銷履歷,推動食材透明溯源不遺餘力,近期成立「台灣永續協會」,推動一○○%潔淨標章、透明標章、里程碳足跡標章,正苦惱如何讓更多通路、消費者意識到透明溯源制度的好處及重要性。我很感佩郭董的理念與行動,本人笨鳥先飛,拋磚引玉的建議如下:
一、與具有消費者公信力的通路合作:最在意食安、在地生產的消費者在哪裡?他們信賴的通路就是絕佳合作對象!有理念的通路,不只為品牌做曝光,消費者的認可更是一種背書。從源頭做起,建立消費者的信賴關係,就能事半功倍。
二、倡議政府:帶頭投入全食品供應鏈,讓上中下游的供應商與食品納入政府的產品履歷系統,以強制的手段讓食安沒有死角。
三、故事行銷:透過有溫度的故事行銷,更能讓消費者從「心」改變,轉化為行動支持。「有心」也和許多具有同樣堅持的農友攜手合作,透過社群媒體、電子報闡述這些生產者的精采故事與用心堅持,除食安訴求,還可強化減碳、在地飲食等好處,亦可強調人道對待,讓動物福利更加受到重視。
(本專欄由黃正忠、龔建嘉、王國雄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