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當八字不合的人正面走來,該怎麼辦?在職場或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八字不合」的人。該如何對話就考驗你的智慧,本書作者桐生稔就分享,面對意見不同的人要「先下手為強」,意思是:第一個就找對方說話。
打招呼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點點頭或是目光交會時微笑一下,簡單小動作可以解除警戒心。如果對方還要挖苦或是私下講壞話,則可以忽視話題、給對方碰軟釘子。作者認為,最好的溝通方式,應該靠「自信型」巧妙談話,在「尊重」對方的同時,主張自己的意見。
桐生稔為提升社會人士的溝通表達能力,創設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株式會社,他以具體且易懂的教學方法廣受好評,每年在全國40個都道府縣舉辦2千場「有效溝通」的演講與研習,在60分鐘的活動中笑聲不斷,現場氣氛熱烈,帶給全場滿滿收穫。
這是我的親身經驗。
我在企業工作時,別的部門有一個我真的很討厭的人。
和同事總是不對盤 如何與合不來的人共事?
我跟那個人無論是什麼事情都完全意見不合,有時我們甚至會爭執到必須有人介入勸架。我跟他的關係差到只要看到彼此的臉,就會想要反駁對方。
我覺得「這樣真的不好」,因此決定以後要好好聽對方說話。
在開會時,我完全不插嘴打斷他,他說話時我總是一直點頭。結果,我反而累積了更多的壓力,整個人都快要抓狂,接著,我跟他又開始吵起架來……
後來,他離開了公司,我們就此分道揚鑣。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真的很不成熟,只會把自己想說的話丟出去,溝通技巧非常有限。
主辦了各式各樣的研習會之後,我發現每個人的溝通方式都不一樣。
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1.攻擊型:自己不會受傷,對方會受傷
這種人不管對方會有什麼感受,總是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這樣的溝通方式,會把自己的憤怒朝向對方,企圖打敗對方。當時的我就完全是這個類型。
2.沉默型:自己會受傷,對方不會受傷
這個類型和攻擊型完全相反,保持沉默,什麼都不說。
即使心中有想說的話,也會一直忍耐。雖然對方不會受傷,自己卻會遍體鱗傷。很多人都是因為這個溝通方式而感到痛苦。
3.諷刺、背後說壞話型:自己跟對方都會受傷
這種類型可以說是被動式的攻擊,小聲說一句諷刺人的話,或是故意嘆氣給對方聽,在對方不在場時說壞話,甚至散布謠言。雖然不是積極的攻擊,卻會在小地方以消極的方式攻擊對方。
被這種類型的人攻擊,感覺很不好,不過其實這樣攻擊對方的人自己也不好受。說完壞話之後,心裡總是會有煩躁、悶悶不樂的情緒。
聽到這些話的人也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有些人會就此遠離。結果,對方跟自己都會因此而受傷。
4.自信型:自己跟對方都不會受傷
當年的我,缺少的就是第四種方式。
說到自信似乎會讓人覺得很難理解,但換句話說,它其實就是在「尊重」對方的同時,主張自己的意見。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好好為對方想,然後精準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一點。
在研習中,常常會提到「自信型溝通」這個詞。
意見不同很正常 自信型溝通讓雙方都不口出惡言
人類只要意見一致就不會發生爭執,只有意見不同時才會爭執。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樣,意見不同是很正常的,但這時如果不使用自信型溝通,就會演變成一場激烈的戰鬥。
不會尷尬的人,會在尊重對方的同時主張自己的意見。
▲和八字不合的人溝通好痛苦,該如何對話?(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職場上,你是否會在腦中覺得有些人就是跟你「八字不合」呢?
也許他說的話會讓你生氣,或是會挖苦你,強迫你說別人的壞話等等。每個人或許都有一兩個「八字不合」的對象。
和討厭同事講話好痛苦 總是不對盤要怎麼溝通?
有些人會拚命想改變對方的性格或行動,但這並不是個聰明的方法。我們連要改變自己的性格都非常困難了,想改變別人的性格更是難上加難。
對方要不要改變,決定權完全在對方手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行動。
如果你所處的環境不須要跟八字不合的人接觸,那就罷了。但在職場或社群中,有時就是無法逃離這些人。
我希望各位能夠徹底學會如何應對八字不合的人,藉此減輕多餘的壓力。
和八字不合的人要主動出擊!從「打招呼」開始
從結論開始說,對八字不合的人,請「先下手為強」。先下手為強的意思是,請第一個就找對方說話。
打招呼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請試著先和八字不合的人打招呼。如果你不擅長跟對方打招呼,也可以點點頭就好,或是目光交會時微笑一下也可以。
打完招呼後即使什麼都不說也沒關係,總之,請先採取行動。這麼做有以下兩個理由。
1.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指的是反覆接觸一個對象,就能提高你對該對象好感度的心理現象。
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買下在廣告中看了很多次的商品,聽到聽過很多次的歌曲,心中也會湧出熟悉感。比起第一次見到的店員,也會比較容易去和已經見過很多次的店員點餐。
即使只是單純的打招呼,只要曝光次數增加,對方對你的好感度也會升高。如此一來,就不太會做出對你有害的事。
2.馴化
馴化就是「解除警戒心」。當八字不合的人正面走來,若你不假思索就走另一條路避開,就無法解除你對對方的警戒心。
不過,就算只是打招呼,只要每天都實行,就能解除你的警戒。有些人雖然小時候被狗咬過,從此很怕狗,長大之後卻養了狗,就是因為他們解除了對狗的戒心。
先從打招呼開始,稍微習慣之後,打完招呼再加上一句「今天也請多關照」,更適應之後,再多說一句「前幾天謝謝你」。
就像不會游泳的人在臉盆裡放水,把臉泡進去慢慢習慣水一樣,你先跟對方打招呼,就能一點一點解除你對對方的警戒。
打招呼還不夠 仍要挖苦我、講八卦怎麼辦?
如果碰到「只有打招呼還可以,但還必須要對話」時,又該怎麼辦呢?舉例說,對方可能會對你說些挖苦、私下的壞話或是八卦,這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對方碰軟釘子」。例如:
「○○真的好閒喔」→「可能吧?」
「我沒想到他會A錢」→「我不清楚」
「那邊的人好像全部都辭職了」→「是這樣嗎?」
像這樣直接帶過話題就好。在壓力管理的領域,這種方法稱為「忽視的技巧」。
當你和對方站在同一個賽場上,對方就會愈來愈熱情澎湃,因此,你一開始就要表現出不戰鬥的姿態。
就算換了職場或搬家,也一定會遇到八字不合的人。既然如此,就從現在開始做個了斷。
請試著鼓起勇氣,嘗試先跟對方打招呼。這是你前進的一小步,也會成為讓你改頭換面的關鍵。
能建立良好關係的人,會先下手為強。
作者簡介_ 桐生稔
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日本能力開發推進協會心理諮詢師、日本能力開發推進協會高級心理諮詢師、一般社團法人日本聲診斷協會聲音心理師。
生於1978年,新潟縣十日町市出身。2002年,加入大型人力派遣公司。因業績墊底,在進入公司3個月後被調職,從此決心振作,最終獲得全國業績第一名。之後轉職至音樂學校,擔任事業部長。
2017年,為提升社會人士的溝通表達能力,創設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株式會社。每年在全國40個都道府縣舉辦2千場「有效溝通」的演講與研習。在這些演講與研習中,60分鐘內笑聲超過20次,現場氣氛熱烈,最終還會教授「撼動心靈的方法」,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動。
本文摘自世潮《說得好又說得巧:從閒聊到簡報的說話黃金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