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哪裡找?1111人力銀行統整2025年十大熱門職缺,除了門檻高,但入職即有可能獲得百萬年薪的半導體、工程師相關職缺外,環境工程師、注重行銷專長的廣告投手、健康管理師,只要努力增進職能,同樣也有機會達到百萬年薪。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表示,根據台經院預測,台灣經濟在今年展現強勁韌性,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計將超過4%,推估科技業、金融業、餐飲服務業在農曆年節前後,可望大舉徵才,有意轉換跑道的朋友,宜事先布局掌握每個轉職契機。
AI機器學習工程師超夯! 起薪80萬起跳,5年輕鬆攻百萬
隨ChatGPT問世後,生成式AI已成為近年最具變革的技術之一,影響產業包含娛樂、醫療、金融服務等,在文本、影像、音樂生成,都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因此「AI機器學習工程師」需求可說跟著水漲船高。
1111人力銀行點出,該項職缺技能需求不低,多半要求碩士學歷,須具備Python程式設計技能、熟悉機器學習框架,並與數據科學家和軟體工程師協力合作。因此剛入行年薪多半落在70萬到80萬元以上,資歷5年以上,年薪破百十分常見。
半導體製程工程師 平均年薪上看200萬
人力銀行引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半導體業上市櫃公司用人費用(扣除勞健保、退休金等)除以公司總人數,平均年薪上看208萬元,未來隨人才需求增,薪資還有望再提高。
跟上ESG浪潮 資深環境工程師月薪上看六位數
ESG成為企業顯學,目前在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中,職缺數目前約有4千多筆,相關工作機會數,呈現逐年遞增態勢,發展具有前景。初階環境工程師起薪約3萬5千元起,隨著經驗累積,資深環境工程師月薪可以上看10萬元。
環境工程師工作內容包含設計、評估及改善污水處理系統、廢氣處理設備和廢棄物管理流程;進行污染源分析及環境影響評估,並提供解決方案;監測空氣、水質、土壤污染,確保公司符合法規。
資料、運算全部上雲 雲端架構師
人力銀行指出,專業雲端架構師平均月薪範圍在6萬至7萬5千元之間,若加上年終獎金或績效獎金,年薪同樣可望超過百萬元。
雲端架構師的基本技能,包括具備雲端平台專業知識,熟悉主要雲端服務提供商,如AWS、Azure或Google Cloud Platform,並能根據業務需求設計適當的雲端解決方案。
▲專業雲端架構師平均月薪範圍在6萬至7萬5千元之間。圖/Shutterstock
防範勒索病毒、個資遭竊 資安分析師夯
近年資安成為所有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的必考題。薪資方面,新進人員月薪約4萬5到5萬之間,資深的資安分析師薪資則落在8到10萬元,且隨著市場需求提高持續增加。
工作內容專注於數據分析與風險預測,設計網路安全系統,管理防火牆與病毒防護,並分析網路數據流量以抵禦駭客攻擊,是企業網路防護的重要推手。
企業行銷全靠數位廣告投手
近年,企業行銷、商業廣告投放愈來愈仰賴社群媒體、入口網站,包含Meta、Google、TikTok,因此廣告投手成為市場營銷重要角色。
初期新入職廣告投手,月薪約在3萬5千至5萬元,具3至5年經驗的中階投手薪資上看10萬元,而能精通多平台、跨境投放的高階專才,年薪甚至能突破百萬元。
進入碳有價時代 企業急尋碳盤查管理師
近年全球要求淨零排放,台灣將在2025年起,向碳排大戶收取碳費,進入碳有價時代。掌握組織內外碳排放是企業當務之急,與減碳相關的工作薪資水漲船高。
人力銀行說明,待遇方面,剛入行者月薪平均落在4萬至5萬,考取環境管理ISO稽核類證照,累積實戰經驗與年資,年薪將可達百萬元水準。
房市熱! 軟裝設計師、統包工程師傅成熱門職缺
近年,台股創高帶來財富效果,加上「新青安」刺激買房剛性需求,讓居家設計相關行業需求大增。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統包工程師傅,成為更多人的平價選擇。
軟裝設計師及統包工程師傅月薪約為3萬至7萬,視經驗和能力而定,若以接案為主,年收入突破百萬元者亦不在少數,隨著房市熱度持續,不論是老屋翻新還是新屋裝潢,居家美學需求一直都在。
▲軟裝設計師及統包工程師傅月薪約為3萬至7萬。圖/Shutterstock
超高齡社會 健康管理師需求升溫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儘管健康管理師並沒有硬性規定須考取執照、也沒有國家考試,但目前相關協會已有認證資格。
人力銀行點出,包括醫療院所、養老機構、企業廠房、生技公司、運動產業等,都很需要健康管理師進駐,平均月薪落在4萬到6萬5千元,就業市場需求持續升溫中。
身心靈療癒工作者 心理健康商機看漲
最近在台灣愈來愈火紅的身心淨康與靈性成長話題,其實也反應國人對心理健康意識提升。近年,療癒師不僅提供實體面對面的服務,更善用線上課程與視訊諮詢,結合線下工作坊與數位平台,建立個人品牌並擴大影響力。
只是,人力銀行說明,入行新手收入雖不固定,但資深者月收入突破10萬元並非難事,尤其具備多種專長技能者最占優勢,收入可望穩定成長,心理健康普遍受到全民重視,療癒體驗商機後勢看漲。
▲國人愈來愈重視心理健康。圖/Shutterstock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