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鋼鐵(2006)於周一(19日)晚間宣布,榮譽董事長侯貞雄於18日辭世,享壽86歲。
侯貞雄有「鋼鐵才子」的美譽,1970年代把父親侯金堆的拆船王國,轉型為今天的東和鋼鐵公司,是全台灣鋼筋及型鋼的龍頭廠,近年更跨足風力發電及環保等領域,使東鋼成為多角化經營的企業集團。
他也以父親之名成立「侯金堆先生文教基金會」,獎勵傑出的基礎科學及技術人才,多次捐贈鉅資及鋼鐵給多所學校,並協助921震災後重建。
2010年,侯貞雄更捐款2億台幣給國立清華大學成立「侯金堆講座」,創下清大建校以來個人捐款的最高金額。
更特別的是,當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台灣國際處境風雨飄搖之際,侯貞雄等「六壯士」曾積極奔走,在幕後催生了美國《台灣關係法》,他也因此成為台灣第一位獲得艾森豪獎的企業家。
侯貞雄在本業外 於921災後重建及高鐵營運初期 均有貢獻
根據東和鋼鐵晚間新聞稿,侯貞雄先生畢業於台大經濟系,是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學碩士,在公司成長初期積極引進先進設備,率先設置連續鑄造機,推動公司股票上市。
1990年,他在苗栗投資建立華人社會第一座熱軋一體成型的H型鋼廠,更以精準眼光引領東和鋼鐵成為現代化公司,積極跨足風電、環保其他領域。
1999年921大地震後,侯貞雄宣布捐贈一萬噸H型鋼用於災區重建工程,協助六所中小學重建,並免費提供鋼結構希望工程中小學重建之「結構設計」,是全台灣最早發動認養重建災區中小學希望工程的「工程師」。
不僅如此,他也積極協助政府明定耐震建築鋼材政策,廢除水淬鋼筋的國家標準。
2005年1月,台灣高鐵首次通車,並於2007年2月正式營運。當初為使高鐵順利興建,侯貞雄親自在銀行與政府間奔走協商,是高鐵起死回生的關鍵推手。
此外,侯貞雄成立了「侯金堆傑出榮譽獎」,獎勵對長期默默投身基礎科學領域且貢獻優異的教育及研究工作者。
侯貞雄也捐贈鋼材與捐款逾2億元,協助台灣大學遷建社科院「頤賢館」。
他還以個人名義捐助2億元,成立「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協助學校積極留任並延攬國際優秀人才,提升學術研究水準。
父親是拆船大王 他接班後把東和轉型為鋼鐵巨擘
根據清大官網,侯貞雄父親侯金堆在1960年代時,已經做到台灣的拆船大王,但家族事業於1970年代從拆船業順利轉型至鋼鐵業,後來更做到全國的重要鋼鐵企業,都是侯貞雄接班後的擘畫。
1967年,侯貞雄自美國學成返台,跟隨父親從事拆船業,但沒幾年台灣拆船業就面臨削價競爭,侯貞雄開始構思投入與拆船相關的鋼鐵業。
拆船業是鋼鐵產業鏈的一環,是上游材料供應,也是再生鐵的最大來源。由廢船拆下來的鋼鐵大多用於生產船隻及汽車,台灣拆船業在高峰期,市佔率曾達到全世界七成。
1975年侯金堆病逝,侯貞雄接手父親的拆船事業。當台灣拆船業開始進入微利的戰國時代,他說服股東賣掉拆船用的三個碼頭,轉而投入鋼鐵業,創辦了「東和鋼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77年增資1.5億元,增設20噸電弧爐及連續鑄造機各一座,並引進鋼鐵業的尖端技術「連續鑄造機」。
1981年,東鋼高雄廠直列式全自動軋鋼工廠試俥完成,生產鋼筋及棒鋼,五年後又在桃園八德購入桃園廠,隔年開工生產軋鋼。
1988年,東鋼桃園廠電爐投產,公司股票也上市,1990年代增設苗栗廠,2000年後又有桃園觀音廠。
根據2017年出版的《誠義:侯貞雄與台灣鋼鐵產業七十年》一書,東和鋼鐵創立時資本額僅450萬元。
到了2014年侯貞雄卸下董事長一職時,東鋼資本額接近100億元,營收近400億元,資本額、營收及獲利都是國內電爐鋼鐵的龍頭,且名列台灣製造業100大,是台灣中小企業成功壯大的典範之一。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