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為一句話腦門充血開獨立書店!蓋旅社、挺社運...「非典型建商」謝老闆的高雄文化夢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為一句話腦門充血開獨立書店!蓋旅社、挺社運...「非典型建商」謝老闆的高雄文化夢

吳仁麟

職場

作者提供

2024-06-28 15:54

大家都叫他「謝老闆」,過去10年來,大高雄的地方創生活動裡都看得到謝銘仁的身影。除了出錢出時間也出人,有人向他道謝的時候,都會很自然的脫口而出說:「謝謝謝老闆」。

 

十年前,謝銘仁去嘉義洪雅書店聽演講,書店老闆余國信隨口說了一句:「高雄數百萬人口,竟然沒有一家獨立書店」。他聽了腦門直充血,火速和朋友回高雄一起創辦了三餘書店。如今,這家高雄第一家的獨立書店已經10歲。

 

每次到高雄,我都會住進謝明仁在鹽埕區所經營的旅社,他經營的建設公司蓋了這棟旅社,頂樓的酒吧有許多他收藏的好酒。我們常常在酒吧裡暢談到深夜,回憶有那些知名的文化領袖曾經來造訪,也聊高雄文化的過去與未來。謝銘仁說,這家旅社本來要叫做「公民旅社」,到今天仍然有許多社運活動在這裡舉行。有一天和他在頂樓喝酒聊天,樓下正在進行紀念太陽花10週年的聚會。

 

非典型建商!別人蓋豪宅  他卻強調人情味

 

謝銘仁顯然是個不太一樣的建築商人,同樣蓋房子,別人都強調高級豪華,他卻堅稱自己蓋的房子要溫暖有人情味,這也是他最在乎的高雄人特質。對家鄉有向心力,好客友善,純樸直白,就是高雄人最可貴的堅持。

 

他說高雄地方的文化活動其實都像是在辦廟會,大家團結合作,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是集體性的創作,不會用生意的思維來算計。

 

過去20多年來,高雄整治愛河及市景,高雄縣市合併前後陸續爭取經費,將曾經的軍區衛武營打造成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場館,還有鳳山知名地標大東藝術園區,以及可容納5萬人的世運主場館、高雄巨蛋、駁二藝術特區、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美術館等,儼然是全台灣最積極投入各種文化軟硬體建設的城市。

 

專屬高雄的城市美學

 

謝銘仁說,文化離不開土地,高雄的文化也離不開過去的歷史。中鋼、中油、台船的總部都在高雄,這裡一直是台灣的工業重鎮,這個工人城市自然會浸泡出屬於自己的文化和藝術,也會發展出自己的格局。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貌,這些文化風貌激發了無數創意。像巴黎人重時尚感,反映出對美感和創意的追求。這種創意不僅體現在高級時裝設計師的作品中,也滲透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穿著,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斯堪地納維亞的極簡生活方式,則展示了一種簡約創意的生活美學,強調功能性與美感的融合;加州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居民在運動、飲食和生活態度上進行創新,這種創意生活方式,促進了當地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

 

城市美學也對公益有深遠影響,土地和歷史共同塑造的城市獨特性,成為公共藝術和文化活動的重要素材和靈感來源。透過融合城市歷史和自然環境,公共藝術成為社區凝聚力的象徵。

 

從生意的角度來看,城市美學對商業活動有顯著影響,具有獨特美學風格的城市建築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商業投資。例如,巴黎的建築不僅吸引了遊客,還吸引高端品牌和創意產業入駐。一個擁有鮮明文化和藝術特色的城市,更容易形成獨特的城市品牌,這有助於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經濟競爭力。

 

每次到高雄和謝銘仁聊天,我們的話題總會很自然的談到城市美學在創意、公益和生意這「三意」方面的相互作用。創意驅動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公益提升了社區的凝聚力和社會價值,而生意則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這些共同為城市注入了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關於三意學校

三意學校是結合媒體的學習交流平台,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等知名學者擔任創校顧問。由校長吳仁麟邀請多位產官學界好友共同創辦,定期聚會共享好山好水好酒好菜,以「遊中學」的方式學習與發展創意、公益和生意,讓台灣更三意。

 

作者簡介_吳仁麟

三意學校校長、點子農場顧問公司創辦人,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論述與推動創新,過去十五年來一直在經濟日報書寫「點子農場」專欄,著有「這些點子值三億」、「三意變三億」、「AI時代的思考與寫作」等書。

 

延伸閱讀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新加坡才獨立60年為何這麼成功?駐星代表童振源的三意經驗

2024-05-24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四平把文化當軟裝,找出建築的創新價值:不只是賣空間,更是賣生活

2024-05-03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從柑仔店到將軍村:黃仁棟的自然人文創業之路

2024-04-19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商毓芳和蔣耀賢的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大夢:讓世界看到全新的台灣

2024-04-11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從小在農家打罵教育中長大,擁抱教主戴惠貞用抱抱傳愛:此生的功課是助人

2024-03-22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媽祖繞境」8天回收資源41公噸背後推手!黃士漢為台灣經濟融入「善」的概念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