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出相對好一點的薪資條件時,表示好市多只剩下一條路──
我們一定要開創比別人更高的業績,讓賣場有更高的營收,這樣才能把成本打平。
現在正逢大學生畢業季,畢業以後要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呢?我不由得回想起,也曾經身為新鮮人的我,特別是當年從籃球場回歸職場,等待Job Offer時的那種忐忑。我不知道,當一個新鮮人收到一份Offering Letter的時候,你會如何看待手中這份工作機會?你會如何評估,如何選擇?我也開始回想,三十幾年前我收到好市多Job Offer的時候,我的心裡在想什麼?
企業的自我期許
不是要做到最大 而是要做到最好
那時候,好市多還不是全球前三大零售通路;那時候在西雅圖的辦公室,夕陽落下之後,通常氣溫會在短時間內開始驟降,一整天的工作幾近結束,我們彼此道別,裹上大衣準備開車返家;那時候我的師父,真正在職場上帶領我的教練,也是好市多創辦人,多年擔任執行長一職的Jim Sinegal,常常從辦公室走出來聊幾句話,也許總結一下今天開過的會議,或即將面臨什麼樣的取捨,我記得我在那短短幾分鐘的閒談裡,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們不是要做到最大,我們是要做到最好。
而這件事,師父有一直貫徹下去。到後來我被派到台灣,每開一個新的賣場,他都會不遠千里,排出時間前來參加開幕。當然不能說他一點都不在意第一天銷售是否開出紅盤,會員數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百分比;但相較數據,他更在意的是人,客戶是否買得划算,買得高興?同仁工作起來有沒有壓力,有沒有被忽略?有沒有未照顧到的地方?這件事情明顯到不只我知曉,籌備開幕的同仁都會彼此提醒,明天記得把……做好,因為創辦人很重視……。所以開幕前的沙盤推演,很多的模擬演練都在於,如果某區明星商品太過有魅力,湧進大量會員購買,團隊要如何分工合作、快速支援、即時補貨、引導人流、加開收銀……。為了不讓服務有死角或斷鏈,大家都會在好市多原本的服務經驗基礎上,再做因時因地制宜的強化,來迎接開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