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七年八月十日,霍夫曼合成出阿斯匹靈,成為公司搖錢樹。
鮮少人知道的是,他後來發明的止痛新藥,在公司操作下,卻成了毒品海洛因的濫觴。
化學是什麼?變化。變化什麼?這就是問題了。問題不是西瓜變菜瓜,這種有範圍的變化。變化是沒有界限,上帝也控制不了祂創造的亞當和夏娃!
「爸爸,很痛嗎?風濕惡魔又來了!風濕症治不好嗎?」
「現在沒藥醫。但如果有藥能減低疼痛,我就能正常生活、工作,給你講故事。」
「爸爸,我長大要發明這種藥……。」
「你要好好讀化學,更要快快長大啊!」
起心動念 想替爸治風濕
霍夫曼(Felix Hoffmann)從小有個願望,發明一種藥,幫助爸爸擺脫疼痛。他如願進慕尼黑大學,主修化學和藥學。畢業後進入德國拜耳公司(Bayer AG),他研究疼痛的歷史,跟上司艾興格林(Arthur Eichengrün)討論。霍夫曼說:「二四○○年前,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就使用柳樹皮治頭痛。十九世紀,化學家發現柳樹皮中的水楊苷,可以減低疼痛,有人提煉出可吃的水楊酸。」
「水楊酸對胃太刺激……。」
「是的,一八五三年法國的格哈特(Charles Frédéric Gerhardt)把鈉和乙醯氯結合,中和水楊酸的酸性。不知為何實驗沒有完成?」
「所以你想重新實驗?」
「也許能找到穩定的物質,緩衝水楊酸的刺激性。像莽撞的人,找個沉穩的朋友拉住他!」
「有道理,化學是不斷實驗,你總會敲對門。就算敲錯,也會找到另一條路。」艾興格林不是講漂亮話,他有四十七項專利,在拜耳發明出治淋病的特效藥。有大師指路,不怕走不出迷宮。
一八九七年八月十日,霍夫曼在艾興格林的指導下,成功合成乙醯水楊酸(ASA)。它可以緩解發燒、疼痛、發炎,吃了不會感覺胃不舒服,命名為「阿斯匹靈」(Aspirin),A代表乙醯氯,spir代表水楊酸,in是藥物常用詞。註冊商標,行銷全球,成為搖錢樹!霍夫曼升職行銷總監,因為太過暢銷,拜耳從「成藥」改為「處方藥」,防止濫用。賺錢賺到良心發現,很難想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