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電影裡出現過很多知名的搭檔,「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裡的邦妮和克萊德、「神鵰俠侶」裡的楊過和小龍女、「功夫」裡的包租婆和包租公……這些故事裡,兩個角色其實是一體,共同的成就了動人的故事,缺了任何一個人,故事都不可能完整。
20多年前,商毓芳和蔣耀賢各自在南方開始投入社會運動;男人在高雄保衛橋頭糖廠,女人在台南幫許文龍規畫科學園區。走在一起之後,很自然的成為革命伴侶,牽手共同參與更多的文史運動。
從2008年進駐橋仔頭糖廠,修復及營運古蹟空間「白屋」、到雲林建立「八屋行啟」青年聚落,及「38報民館」、「小農文化果菜籃班」等培力農村轉型及青年創業平臺、2017年營運古蹟雲林虎尾湧翠閣。
2024年一月,我們合作在新竹辦了一場「台灣文學國家園區願景座談會」,商毓芳提出以台南科學園區做為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基地,讓「科先生」和「文小姐」牽手。之後大家一路討論了許多點子,也得到越來越多朋友的支持,讓這個案子得以用創意串連更多公益和生意資源。
推動「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核心人物是張良澤教授,他一生投入台灣文學的保存和推廣工作,也在各大學擔任過教職,不遺餘力地在學術界推動台灣文學的發展。
2017年,他提出了成立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構想,建立一個專門保存、推廣台灣文學的場所,並且提高台灣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他認為,台灣擁有豐富的文學資源,但缺乏一個集中展示和保護這些資源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創建一個專屬的國家級園區。
當時,台南市政府也對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建立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和支持。市長黃偉哲表示,市政府將在麻豆總爺糖廠成立「臺灣文學國家園區推動委員會」,集結文學界的力量向中央爭取園區設置,使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建立更加具有前景和可行性。
然而,在2023年七月,張良澤老師卻公開表示,已經過了兩年,但這個計劃卻沒有任何進展。他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自己發起組織了「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協進會」,希望能夠加速推動這個計劃的實現。
85歲高齡的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見到這個夢想實現,「這樣我才能放心上天堂,就算下地獄也沒關係!」他激動的說。
我們都相信,台灣文學國家園區對台灣有著重大的意義,以「文學國家」的定位,為台灣的品牌找到新的發展策略,從以下三大方向來推動:
一、資源創新,文學國家與國家文學:台灣文學多元深厚的基底,是建構台灣與世界新關係的強大能量。
二、定位創新,台日友好與世界友好:如何實現和行動,在2025年以日本大阪世博為舞臺,讓世界看到全新的台灣。
三、價值創新,跨界整合與整合跨界:結合各界資源,以文學國家的定位為各產業找到新價值,並推動產業創新。
在推動台灣文學國家園區的過程中,我們甚至發想了打造「台日共丸」遊輪來助攻。在2025年大阪世博會期間往返於臺灣和日本之間,創造跨越海洋的文化創意旅行,並且宣揚台灣文學國家園的理念。
想像中的「台日共丸」遊輪不僅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商業與公益的結合。通過船上的各種活動,促進了台日之間的文化合作與發展,同時也為兩地的旅遊業帶來新的商機。這艘游輪也會成為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一大亮點,推動宣傳台灣文學國家園區,讓這個夢想從海上開始。
關於三意學校
三意學校是結合媒體的學習交流平台,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等知名學者擔任創校顧問。由校長吳仁麟邀請多位產官學界好友共同創辦,定期聚會共享好山好水好酒好菜,以「遊中學」的方式學習與發展創意、公益和生意,讓台灣更三意。
作者簡介_吳仁麟
三意學校校長、點子農場顧問公司創辦人,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論述與推動創新,過去十五年來一直在經濟日報書寫「點子農場」專欄,著有「這些點子值三億」、「三意變三億」、「AI時代的思考與寫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