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出軌、政客失言、Me Too風波、YouTuber形象翻車,這些本與我們無關的人事物,為何使我們滿腔怒火、忿忿不平,甚至能令某些人口出惡言,導致戰火愈演愈烈?
人們會對所屬群體以外者無法接納,甚至傾向攻擊對方,是因為人類腦中有個扮演重要角色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為了守護所屬群體,抨擊其他群體的行為被視為一種「正義」的表現,也是維持社會化的必要行為。愈是進行攻擊,就會分泌愈多多巴胺引起快感,讓人們漸漸變得無法戒除。於是我們會把不符合自身正義標準的人,視為蓄意破壞正義規則的行為並加以譴責,只因為這麼做會讓我們感到快樂。
我想有人會認為,自己絕不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行為吧?真的是這樣嗎?
專屬閱聽人的獵巫愉悅
假設你在收看電視新聞時,新聞台正播放一則父母虐待親生骨肉,不給予食物、言語暴力、毆打、放任孩子一人在家的紀錄影片,最終導致孩子受傷或不幸過世。媒體連日詳細報導,這對父母的偏差行為也得到街坊鄰居證實,孩子也曾試圖對外求救,為何政府機關沒有即時伸出援手?這樣的人還有資格當父母親嗎?大家應該都有諸如此類的想法在腦中浮現吧。
客觀來說,你我其實都是與這件事無關的旁觀者,但又認為這社會上有著絕對的正義,並確信自己不會虐待兒童,且內心會嘀咕著:「好過分的傢伙,真是無法原諒,這傢伙應該受到報應、被社會驅逐。」並且會想搜尋更多資訊,在網路或社群媒體上發表激進意見,這就是所謂的「正義中毒」。這時,人們會發現只要攻擊他人就會感到愉悅,因此更無法停止這種行為。
像這樣因正義中毒而引發的對立,在任何群體中都可能發生。不管是執政黨、在野黨、公司的業務部門和生產部門,或男性和女性之間。奇妙的是,也有雙方陣營相互正義中毒,並達成供需平衡的案例。例如,某群體散播仇恨言論,另一群體會譴責並呼籲:「不要發表仇恨言論!」但如果某天雙方或其中一方陣營消失,原本屬於這些群體的成員,可能會感到生活變得相當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