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環保產官學界,黃士漢的名字總是和創新的環保實踐緊密相連。
他把「藍色經濟」和「善循環經濟」視為一生志業。長年推動環境永續和關懷環保工作者,他看到拾荒老人常常在夜色中工作發生車禍甚至失去生命,於是在拾荒據點增加回收金來鼓勵這些工作者穿上醒目的螢光背心,也讓資源活回收工作更安全。
在黃士漢眼中,「善循環善經濟」是從台灣本土出發連結國際的永續思維,是一種同時注重環保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
他以知名的環保學者鮑利(Gunter Pauli)所倡議的「藍色經濟(Blue Economy)再結合台灣在地的各種資源與經驗,指出在自然界中沒有完全無用的廢棄物,利用一個系統的廢棄物作為另一系統的資源,實現物資的循環利用,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他深信,藍色經濟可以同時推動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的永續發展。
黃士漢總是慈眉善目一張笑臉,特別是談起他努力多年的「善循環善經濟」的時候,彷彿那是他一生的最愛與信仰。
歷任過新竹縣和雲林縣的環保局長,黃士漢長年從全方位的視角來思考環保,從致力推動空氣品質淨化,到打造環保公園和低碳社區,甚至發起家家戶戶「自掃門前雪」運動,從個人到政府的點線面來運作他夢想的「善循環善經濟」。
大學時陷人生低潮 拾荒老人身影啟發一生志業
黃士漢說,年輕時,大學讀到一半,他的人生忽然陷入低潮,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生在這世界,更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一直到有一天,他在路邊看到拾荒老人勞動的身影,也意識到台灣環保有多弱勢。
從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走環境保育之路,為弱勢的環保工作者和台灣的環境而努力。
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畢業之後,黃士漢就進入環保署。歷經二十多年的公職生活,他一直在努力說服,為台灣經濟融入「善」的概念,追求環境保護、社會正義與經濟增長的平衡,創造環保又有公民責任感的社會。
「媽祖繞境,台灣乾淨」8天回收資源41公噸
從創意角度看,黃士漢通過創新方法來解決環保問題。他提出「媽祖繞境,台灣乾淨」的概念,將傳統宗教活動與環保結合,以媽祖繞境來宣導資源回收。歷經8天7夜的活動之後,所回收的資源回收物達41公噸,換算成600ml寶特瓶約有200萬支,讓ESG工作的成效變得更具體,也提高了公眾的資源回收意識。
在公益方面,黃士漢特別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尤其是拾荒老人。他推動的計劃鼓勵拾荒老人在安全的條件下工作,並提高他們的收入。這不僅提升了拾荒老人的生活品質和安全,也促進了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關注和尊重。
從生意的視角來看,黃士漢的行動證明了環保與經濟利益可以並行不悖。他所推動的環保措施既提升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又創造了新的經濟機會。例如,透過改進回收系統,不僅提高了資源回收的效率,也創造了相關的就業。
黃士漢多年來在台灣推動藍色善經濟的努力,對於台灣社會與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工作不僅提升了環保意識,還促進了社會的全面進步。黃士漢的故事也證明了持續致力於創新、公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問起對於台灣環保工作的理想,黃士漢腦海中的圖像是如同《易經》乾卦所說的「群龍無首,吉。」。聯結一群能人,每個人都不以首領自居,各自發揮所長,同謀心志,互信互愛互助合作,創造更祥和富裕的台灣___環球境地。
關於三意學校
三意學校是結合媒體的學習交流平台,邀請前行政院長陳冲等知名學者擔任創校顧問。由校長吳仁麟邀請多位產官學界好友共同創辦,定期聚會共享好山好水好酒好菜,以「遊中學」的方式學習與發展創意、公益和生意,讓台灣更三意。
作者簡介_吳仁麟
三意學校校長、點子農場顧問公司創辦人,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論述與推動創新,過去十五年來一直在經濟日報書寫「點子農場」專欄,著有「這些點子值三億」、「三意變三億」、「AI時代的思考與寫作」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