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查理·蒙格的普世智慧

2023-12-20 13:42

「股神」巴菲特的摯友查理.蒙格,以99歲高齡辭世,他的成就並不只在投資上。

蒙格接地氣的務實思考,以及經歷苦難卻不自憐自艾,積極在逆境中學習成長,值得企業家借鏡。

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股神」巴菲特的摯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蒙格逝世,享耆壽九十九歲。在波克夏的官網上,簡短引述了巴菲特的一段話:「如果沒有查理.蒙格的智慧、啟發及參與,波克夏不會有如今的成就與地位。」

 

蒙格在一九六二年創立自己的投資合夥企業,但當他決定加入波克夏,與巴菲特共事後,就解散原先的投資公司,在他操盤的十四年間,帶給投資人年化報酬高達十九.八%的獲利績效。然而,這只是他傳奇投資人生的開始,在蒙格加入波克夏之後的四十八年間,波克夏股價由十九美元,漲至如今的五十四.四萬美元(波克夏A股股價從未分割、合併),報酬率高達兩萬八千倍。

 

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重大的轉變皆與蒙格有關係。第一次即是七二年蒙格勸說巴菲特,以二五○○萬美元收購時思糖果(See's Candies)。當時的巴菲特只習慣買入其恩師葛拉漢所推崇的「菸屁股」(股價遠低於淨值,且被市場所忽略的公司),然而當時併購時思糖果的價格,卻是其淨值的三倍。而在這筆併購交易後的十年間,時思糖果為波克夏賺進超過二十億美元,也讓巴菲特看到優秀品牌公司的競爭優勢,逐步調整其投資風格,促成後來對可口可樂、吉列刮鬍刀等優質公司的投資。

 

第二次則是在二○○八年,蒙格說服巴菲特投資中國電動車比亞迪。蒙格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遇到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蒙格在其身上看到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和奇異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影子,因而極力勸說巴菲特投資比亞迪,也讓巴菲特首開先例,第一次投資科技股。這筆最初二.三億美元的投資,最終為波克夏帶來超過四十倍的報酬,隨著時間演進,巴菲特也逐漸開始發掘科技股的相關機會,並在一六年首度買入蘋果持股,至今報酬高達近六倍。

 

至於Moderna在疫情大流行前,是針對心血管、代謝、腎臟病、再生醫學、癌症開發mRNA疫苗靶點,成立十年累積虧損約十五億美元,但其COVID-19疫苗在疫情後九個月拿到美國第二個EUA。營收從二○二○年的八億美元,增長到二○二一年的一八四億美元,獲利從負七.四七億美元增長到一二二億美元。Moderna預計二○二二年營收可達二二○億美元。近期Moderna產品線的次世代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都進入二、三期臨床試驗,且藥物管線也已有癌症、腫瘤免疫、罕見疾病、自體免疫疾病開發mRNA疫苗。未來二○二五年發展計畫,則欲開發十五種死亡率高的流行疾病。

 

由此觀之,三家受惠新冠疫情最深的公司未來都將目光放向其他傳染病或癌症,以降低當前過於依賴COVID-19的風險。

 

本文由工作夥伴黃健寧(一九九二年~,台大藥學系)、葉政毅(一九八九年~,台科大電子通訊研究所)、陳咨瑋(一九八八年~,台灣師大運動科學系)、簡立丞(一九九四年~,英國伯恩茅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共同撰述,與讀者共勉。

 

二○二一年非主要依賴COVID-19營收增長大於一○%的製藥巨擘,包括:AstraZeneca(YoY:四○.六%)、AbbVie(二二.七%),Merck(十七.三%),Eli Lilly(十五.四%),Johnson & Johnson(十三.六%)。

 

非依賴COVID-19排名第一的AstraZeneca二○二一年營收為三七四億美元,增長主要來自併購Alexion的罕見疾病藥物,貢獻約三十一億美元。而腫瘤產品組合貢獻一一六億美元,增長為二六%,尤其重磅產品非小細胞肺癌標靶藥Tagrisso,突破五十億美元銷售,二○二三年預估營收為五十八億美元。另外抗體偶連藥物(ADC)的Enhertu二○一九年才獲批准,去年HER2+乳癌的二線療法擊敗Roche的Kadcyla,目前也正進行一線藥物的頭對頭對比臨床試驗。未來AstraZeneca癌症產品組合值得期待。

 

AbbVie去年營收為五六二億美元,主要受惠於過去曾連續十年蟬聯世界營收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Humira,營收達兩百億美元。然而該藥即將在二○二三年面臨專利到期,因此現階段致力為Humira的繼任藥物Rinvoq、Skyrizi建立市場。

 

其他公司如Merck透過全球銷售排行第四的免疫腫瘤藥Keytruda(YoY:二一%,營收占三五%)的適應症擴展來推進增長;Eli Lilly增長主要來自其糖尿病藥物Trulicity(YoY:二八%,營收占二三%)和Jardiance(YoY:二九%,營收占五%)、免疫製劑Taltz(YoY:二三%,營收占八%)、乳癌用藥Verzenio(YoY:四八%,營收占五%);Johnson & Johnson則以多發性骨髓瘤藥Darzalex(YoY:四四%,營收占十二%)、免疫調節劑Stelara(YoY:十九%,營收占十八%)來實現增長。綜觀以上,非屬COVID-19增長型公司的重點藥物大多屬於癌症用藥、自體免疫藥與糖尿病藥。

 

展望未來,隨著疫情平穩,疫苗驅動公司的增長將趨緩,mRNA的技術將從告一段落的COVID-19研發轉回疫情前的癌症療法開發;而非疫苗驅動型的公司則將更大依賴疫情前重磅藥物的銷售,尤其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藥物等開發,將重新回到全球大型製藥巨頭的主戰場,值得專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投資的投資者,追蹤注意!

 

特再嚴正聲明:投資詐騙LINE不斷在市場出現,敬告投資者,請勿受騙!

延伸閱讀
德國綠轉能源之路催生產業暢旺 ——兼論熱處理加工廠高力
德國綠轉能源之路催生產業暢旺 ——兼論熱處理加工廠高力

2023-12-13

美中消費不同調的環境思考 ——兼論LED驅動IC廠聚積
美中消費不同調的環境思考 ——兼論LED驅動IC廠聚積

2023-12-06

泰勒絲狂潮投資啟示 ——兼論優質台灣PCB廠金像電子
泰勒絲狂潮投資啟示 ——兼論優質台灣PCB廠金像電子

2023-11-29

台灣生技產業商業模式再定位 ——兼論生技公司漢達(6620)
台灣生技產業商業模式再定位 ——兼論生技公司漢達(6620)

2023-11-22

高檔利率下的投資思考 ——兼論汽車電子零件廠系統電(5309)
高檔利率下的投資思考 ——兼論汽車電子零件廠系統電(5309)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