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採訪,我見過查理.蒙格4次。
前3次,是在波克夏股東會的國際聯合記者會上。連續3年,《今周刊》都爭取到獨家採訪權利,記者會上雖有問答來往,但談不上交流。第4次,蒙格親筆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中文繁體版問世,他難得答應亞洲獨家專訪。我跟同事,飛越了太平洋,跨進了位於洛杉磯辦公室,整整60分鐘的時間,就我們兩個坐下來,進行一對一的訪談。
面對波克夏帝國投資的大腦,自然不敢大意,我幾乎翻遍了所有關於蒙格的資料、影音,厚厚一疊手卡,大概準備了40到50個題目。我問的多是經濟、金融及投資,他卻用哲學及歷史思考回答。從羅馬銀幣的興衰、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謬誤、儒家文化、黑貓白貓的務實哲學、日本企業千年培養的忠誠風格,都在他的守備範圍內。
每一次見面,都有醍醐灌頂的震撼,但11月28日,老先生以99歲高齡辭世的消息傳出之後,同事問到:蒙格對世人最大的啟發是什麼?我語塞了。編輯部請我寫人物短文,不知如何下手。只得四方找靈感。財經作家茲維格(Jason Zweig),與蒙格交情超過20年,他在《華爾街日報》專文說:「蒙格的謙遜……,超過了我認識的所有人。」
謙遜?我趕忙搜尋腦中跟蒙格見面的畫面及印象,好像找不到線索。
相較於巴菲特可親、和靄, 蒙格「有距離」多了。半盲的他極不願拍照、更不喜歡簽名,我們千里到洛杉磯,他一句寒暄也沒有,採訪準時到場,完全沒有客套話,時間一到馬上走人,走之前,我們放膽直問:可不可以到總部內拍拍資料照?「NO!」他毫不留情拒絕。
回答問題更是直來直往,我仍記得2009年,鴻海與比亞迪正在激烈的官司中,當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別在波克夏年會前隔海辣問:波克夏為何投資偷竊商業機密的公司?巴菲特敢不敢開比亞迪汽車上、下班?我在國際記者會中,轉問了這個超尖銳的問題。
巴菲特玩起躲避球,把問題直接丟給他的東方投資專家蒙格,當時85歲的老先生一聽,沒客氣直嗆:這種指控,根本沒有具體的根據,無法取信於人(discreditable),我對這個官司,完全不擔心。
這樣的態度,能說他「謙遜」?茲維格的文章過度溢美?
▲2007年股東會後,兩老心情意外大好,不僅願意合照,也爽快地在一元美鈔上簽名。左為蒙格、右為巴菲特。(圖/王之杰提供)
▲(圖/王之杰提供)
共事股神一甲子不吵架祕訣
其實不是。蒙格的謙遜,表現在對「未知」的尊重與崇敬。雖然學貫東西,但他對於在自己能力圈以外的事,一向很勇敢地說:「我不懂。」蒙格小心翼翼畫出他的「能力圈」(circles of competence),他認為,每個人的能力圈不同,千萬不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通。
正如巴菲特所說:「如果說我們有什麼本事的話,那就是我們很清楚自己什麼時候在能力圈的中心運作,什麼時候正在向邊緣移動。」這也是他們兩人能共事一甲子,極少爭吵的原因。
不假會 看錯中國坦率自責
如何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蒙格鼓勵博覽群書、獨立思考,弄清楚一些世界運作的基本概念,別依賴他人的想法,廣泛的常識,比專精的學術,更適合我們這個多變的世界,因此他的親筆著作,會以「普通常識」這個概念貫穿全書。他一生的偶像富蘭克林,用這套思想,建立了美國;蒙格則把這樣「不假會」的思惟,放到資本市場上,最後竟然與巴菲特建立了波克夏帝國。也是因為這樣完全坦白的思惟,今年年初,當他看錯中國、認賠殺出阿里巴巴持股時,老先生一點不留情地公開自責:「阿里巴巴,就是我犯過最大錯誤!」
蒙格晚年,收了一個入門弟子——李彔。李彔是前中國民運分子,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轉赴美國,千禧年網路熱潮時,在加州創投圈頗為活躍。蒙格對投資中國很有興趣,兩人因此相識,也在他的穿針引線下,不僅波克夏入股了比亞迪,蒙格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繁簡版,也先後在華人圈出版,非常暢銷,賣了120萬本。
蒙格辭世兩天後,李彔在臉書發表哀悼文,他說:「知識圈已經把查理的思想,當成是現代儒家的化身。」同時還附上了一張穿著長袍馬褂,手持書卷的蒙格畫像。
在採訪蒙格的過程中,我一度也有相同的錯覺,特別是蒙格高大、厚實、持重的身材,很像教科書裡描繪的孔子形象。只不過,比起千年之前,儒家諸子「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悲劇英雄的命運,蒙格堅持相似的態度,竟在私慾橫流的資本主義中,建立了一座傳奇的財富巨塔。在歷史的長河,我們能不謙遜嗎?
波克夏兩老一向聯袂出席股東會,蒙格缺席的唯一一次,是1998年股東臨時大會上表決奇異再保險收購案時,當時波克夏特別做了個蒙格的人形立牌,放在巴菲特身旁。明年2024年股東會,不知這個立牌,還會不會再現?R.I.P.查理。
(作者為本刊研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