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81年的紅屋牛排館不只是台北市牛排館的代表之一,更是許多民眾約會、慶生的首選店,也是大多數人品嚐高檔牛排的啟蒙餐廳。紅屋牛排館創辦人許文興笑道:「經常有人告訴我,我國中就吃過紅屋牛排。」
很難相信一間成立逾40年的牛排館,在台北仍然屹立不搖,尤其它很老派—風格老派、木造裝潢老派、連員工都相當資深且老派,卻深深擄獲饕客的心。
許文興剖析成功的秘訣是做好這三件事:品質、服務、衛生。
「以前做餐飲業的人被瞧不起,這是很low、沒有身份地位的工作,我決心如果有一天事業做得好,不要讓員工因為在這個行業被瞧不起。」
許文興對員工極好,店長底薪10萬元,年收入約在150~180萬之間。加上分紅,收入不比金融業、科技業差,「我的員工在台北不但能買房,還能開進口車。」說起這件事,他呵呵笑道。
在西餐廳工作 考進希爾頓
他是台南人,父親務農。身為長子的他,倍受祖母疼愛,「阿嬤特別交待爸爸,不准讓我下田。」
其實他的家境很不錯,無奈父親愛做生意、又太老實,「做什麼虧什麼。」父親敗光祖產,他自忖無法升學,又不想待在老家,17歲就負笈北上。
「我喜歡的是機械,但來台北,有什麼工作就做,沒辧法挑。」朋友介紹他到西餐廳工作,先後待過華國、華泰、統一、圓山等知名飯店,1973年考進台灣第一家國際觀光連鎖飯店—台北希爾頓大飯店。
來自農村的窮小孩,如何能考得上國際大飯店?原來,許文興自認「無依無靠,倒下去沒人扶我」,初中畢業、沒學歷的他,利用晚上及假日勤練外文。因此,他會說英文、日文、德文。
▲許文興17歲就做西餐廳,已有60年資歷。
窮人能做的就是比別人更努力。在希爾頓,他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因為表現良好,不過4年就升為副理,月薪10500元。在當時,服務生的月薪大約2000~3000元。
為了賺錢 遠赴德國工作
1977年德國一間公司想找會英文的服務生到豪華遊輪工作,他順利被錄取。一個月基本工資約4~5萬元,加上小費,月薪高達6~7萬元,是在台灣的6~7倍。
只是,出國那年,女兒不過3歲,兒子才1歲多。離鄉背景、遠赴德國工作,他既興奮又難過。
「環境逼著我要有肩膀,我要出國多賺一些錢!」
許文興在德國拚命工作,將薪水都寄回台灣,身上只留一點小費花用。
那年代,在德國住滿5年就可以拿到居留權,他覺得自己的根在台灣,「我的老婆、孩子都在這裡,不能不回來。」
返台後,他再度回到希爾頓上班,直到1981年和一起到德國的主廚張效九創業,在忠孝東路開「紅屋牛排館」。
沒資源 做生意沒有退路
初期餐廳沒知名度,負責外場的他抱著「一晚要抓住一桌客人」的想法,「我要讓他們成為回頭客,客人點牛排,我送牛筋,一、兩年後業績就直飛衝天。」
「第一次做生意,沒有退路;我是背水一戰。」
幸運遇到台灣錢淹腳目年代。1986年台股首度突破千點,1990年創下歷史高點12682點。紅屋牛排館業績因此大好,最旺時在台北有7間店。
說起那年代的榮景,他表示,只要遇到大節日,如: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一個晚上可以翻4~5桌,每組客人只能用餐1.5小時。
只能進步、不能退步的哲學
紅屋牛排自此紅到現在,原因在於堅持品質。許文興解釋:「好吃是有學問的,怎麼樣叫做好?它有一個標準,例如牛排的嫩度、口感等。」
曾在希爾頓及德國工作過,他對好的標準又比別人更嚴苛一些,「我很喜歡德國人,他們的個性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所以幾十年來,紅屋牛排館只有進步、沒有退步,就連麵包也很要求。」為此,他開設一間做蛋糕、麵包的點心坊。
對工作,他極度認真,每天一定巡視每間店。基層出身,輕易就能抓到員工的疏失。他形容自己看一眼就知道食物的味道對不對,如果不對,立刻要求廚師全部倒掉重做,「我會等廚師做到好才離開,這樣品管才會好。」
習慣凡事親力親,他自我解嘲:「做好、做久、做精,就做不大。」
全盛時期紅屋牛排館在台北市有7家店,後來關到只剩3間店。疫情期間,忠孝東路的創始店租約到期,許文興毅然決定不再續租,目前只有民生、南京2間店。
漸進式退休 多留時間給自己
17歲踏入職場,3年7班的他在職場近一甲子。3年前決定漸進式退休,將餐廳分別交由兩位店長管理,並釋出6成股份給廚師及資深幹部。
他說自己本性大方,「我看錢本來就不重,而且做餐飲很辛苦,員工的時間都花在餐廳,薪資一定要很好。」在紅屋牛排館,服務生工作超過一年,月薪一定破4萬。工作滿3年,每個月還會再領到紅利。
現在許文興每周仍會餐廳抽查,3個月固定開一次會,他強調:「我必須把他們帶到一個程度,等到有一天我認為他們可以接了,就會放給他們。」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