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五年十月十四日,海德公園出現第一個肥皂箱演說家,此後,肥皂箱成為言論自由的象徵。馬克思認為的「武裝暴動革命」,沒有在英國發生。因為,再激烈的矛盾,都能靠言論來決鬥!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那是多少塊石頭造成的?
沒有人知道。但不管大小,不管是皮力克雷托斯、米開朗基羅,還是不知名的工匠,他們安放的每一塊石頭造就了羅馬!
一八五五年十月十四日,兩個倫敦警察在海德公園巡邏。老鳥問菜鳥:「你知道海德公園原來是幹什麼的嗎?」
「見多識廣的人才知道吧!」
「對啦,七百年前這裡叫泰伯恩絞刑架,用來公開絞死罪犯。行刑前,犯人有權說遺言。喊冤、懺悔、咒罵……,愛說什麼都行,算是最後的言論自由吧!」
「絞刑架在哪裡?」
「一百年前拆除了。這裡本來是西敏寺的土地,亨利八世搶過來當狩獵場。到詹姆士一世特許他欽點的貴族出入。十七世紀才向公眾開放,但窮人除外。」
貴族爭面子 決鬥拚死百爵爺
「不是人人生而平等?」
「有人活著更平等。但這裡也死了不少貴族。」
「人太嬌貴,散步也能累死人?」
「倫敦只有這裡地夠大,能讓貴族跑馬車,比誰家馬車炫!」
「貴族怎麼死的呢?」
「決鬥,超過一七二個爵爺決鬥死在這裡!」
「決鬥是為了爭奪財富權力嗎?」
「為了爭面子!如果有人罵你比豬笨,你會跟他決鬥嗎?」
「不會,有可能他是對的。」
「如果你罵人笨豬,人家要跟你決鬥,你會說來嗎?」
「不會,我會道歉,有可能我是錯的。」
「對嘛,笨豬有可能變聰明,死豬就沒救了。不爭食物爭面子,真的比豬蠢!」
「我不會笨死,只怕窮死!」
「說話對不對可以爭,窮不窮是事實爭不了。富的地區警察輕鬆,窮的地區治安混亂。窮人也分好人壞人,但窮國家算不出好的吧?」
「哇,你這是牛津、劍橋的水準,怎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