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出場經驗」創業者來說,更重要的創業方向是找到潛在收購方的需求;
也就是在設計商模、尋找市場時,針對潛在收購方的痛點,往往就是好的創業策略。
在美國,風險投資出場的型態八成以上是併購而非上市,在矽谷更是充斥著有出場經驗的連續創業者、天使投資人及創投基金合夥人,因此新創公司來到矽谷融資,在規模化階段都一定會被問到,出場策略與被併購的機會。
相較於多數的創業教科書都強調找到第一批使用者並優化轉換率與留存率的重要性,對於有出場經驗的創業者來說,更重要的創業方向是找到潛在收購方的需求。也就是在設計商業模式、尋找市場與客戶的時候,針對未來可能收購你公司的企業,它們目前所遇到的難題或沒有服務好的客戶,往往就是好的創業主題。
當然,這樣的市場洞見通常來自企業內部甚至高層,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新創公司會聘請退休高管或挖角企業主管,到公司擔任顧問、甚至是營運長或執行長的角色。此外,多數被併購的新創企業執行團隊,都會被要求加入收購方任職一段時間,這也是累積對企業問題的觀察與經驗、作為下一次創業主題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