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金曲34》陳奕迅、王菲御用填詞人!「香港詞神」林夕買房炒股致富:錢財到某一個數字就沒關係了

金曲34》陳奕迅、王菲御用填詞人!「香港詞神」林夕買房炒股致富:錢財到某一個數字就沒關係了

劉撰

職場

遠流出版社提供

2023-06-30 09:00

編按:今年62歲的林夕憑〈某種老朋友〉(主唱 林家謙)再度入圍第34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本名梁偉文的林夕,出生於香港,曾在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奪下台灣金曲獎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

林夕於1980年代中期開始作詞,是香港樂壇創作極多作品的填詞人,作品包括粵語、國語歌詞,當中有超過三千八百首膾炙人口的作品。林夕以填詞速度高、產量多而著名,曾只花45分鐘便能填寫一首歌詞,被稱為「香港詞神」。2015年香港雨傘運動,林夕使用「特殊領域有貢獻者」方式長居台灣,並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正式定居台灣。

以下為《今周刊》682期2010年1月報導。

 

 

從1986年參賽得獎,為香港藝人鍾鎮濤寫第一首歌〈曾經〉至今,本名梁偉文的林夕歌詞創作已逾3000首,獲獎無數,因而得了「香港詞神」封號,又被視為歌壇天王陳奕迅、天后王菲的御用填詞人。即使在2000年得了焦慮症,每年仍有逾200首的產量。林夕的本事可不僅止於填詞,投資股票、買賣房地產、室內設計、買藝術品等,幾乎一出手都是專業級水準。如今的林夕走出焦慮症,寫下一篇篇自我療癒的散文,更寫下了《原來你非不快樂》,不談如何快樂,只在天堂與地獄之一念間,拈花微笑。

 

1月9日,「香港詞神」林夕在台北信義誠品與夕迷面對面談新書《原來你非不快樂》,上台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可樂、礦泉水仔細端詳,接著,動手改變講壇動線。偌長的時間裡,什麼樣的問題,林夕總來者不拒,費神作答;其後,更耐心地用自來水毛筆簽了兩百多個林夕,與無數粉絲合影。對於一位參透「夢幻泡影」的創作者來說,必然明瞭這一切都只是皮相罷了,但粉絲的「欲求」若未被滿足,可就要大大不快樂。
 

林夕說他最近不做股票了。這對林夕而言,自然得很。

 

林夕

來台灣與粉絲見面,林夕一口氣簽了200 本書,展現十足的親和力。(攝影/陳永錚)

 

理財 不可變成販賣現在賭未來

 

填詞稿費一字30港元,已教人羨煞了;從1985年起,迄今林夕創作了3028首歌詞,但有如今的生活水平絕非單憑填詞就能帶來的收入。認識林夕的人都知道過去他操盤績效甚佳,樓、股齊發,累積的財富讓一名填詞人能入住香港上水幾千坪、有游泳池的獨棟別墅。

 

多年前,林夕就說過:「錢財到某一個數字就沒關係了!」他自認作為一位不能排除欲望的追求者,做股票對他來說,不單是一個錢的問題。如今,股票這種曾被他視為「認識整個世界整體運作的入門與媒介」的遊戲,他已不想再玩了。

 

在年近五十的關卡前,書中不時提及,體力未逮,林夕如此說股,「理財本身是保障並買到未來的自由,但若為了將來的籌謀,你就先犧牲到現在,花精神在股票上,長線真能不擔心嗎?若是提心弔膽地擁有股票,就是為了未來的自由犧牲掉現在的自由,未來有多長壽誰知道,這是種豬頭事情,我不幹。」

 

這番旁人聽來頗有「昨是今非」的話語,卻是標準的「林夕曰」。他的生命裡本來就是透過不斷地自我探索、自我療癒,旁人看不以為然的,他卻無所謂「昨是今非」,例如人家批評他的詞都太傷感,他就說,自己還幫杜汶澤的〈開心到震〉填詞呢。而人們說林夕猶如一位看通看透的修行者,他卻耽溺於物的色相,坦承道:「住飯店若燈飾太醜,連詞都填不出來呢。」

 

出世又入世 舊事也有新領悟

 

(照片來源:林夕臉書)

 

最近,接受香港劇團委託下單,林夕遂第五度埋首《紅樓夢》中,相較於十五歲第一回讀《紅樓夢》,林夕更有另一番眼光,對箇中角色的領悟更是大不同。

 

「中學五年級讀《紅樓夢》,看到的都是很表面的東西,總認為王熙鳳是惡毒的,但現在會發現身邊像王熙鳳的人也不少,我現在會看到她的苦衷,她為什麼變成這樣的人?以前也覺得林黛玉很做作,但那時代有那時代的特性,每種性格的形成,每個人都有他的背景。一個人很難擺脫他成長的背景,會形成他一些命運,好像每個角色都有他的因緣在。」

 

如今,林夕著重在《紅樓夢》裡描述的中國古代政治與倫理關係,看其中的政治運作與人際關係,舊社會的小型縮影;「以往,對於每章開場的說道不耐,現在才明白前面的說明就像一把鑰匙般。」

 

出世又入世,對香港社會觀察入微,也對香港發展十分關注,曾書寫過《我所愛的香港》的林夕,眼看金融海嘯吞蝕、上海逐漸取代香港金融中心位置,兩岸直航後的香港轉運站角色漸失等不利因素環繞著,他對於香港之榮枯,卻頗不以為意,「香港太習慣東方之珠的稱號!」

 

繁榮 並不是快不快樂的要件

 

他認為,「任何人、任何經濟活動、政權轉移更替都是大自然循環的法則。很多人對香港金融地位被取代的現實,不能接受,但我認為被取代就被取代吧,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爭取民主為了什麼?都是為了有一個合理的、顧好生活的環境。金融中心難道是一個城市的終極意義嗎?若是這樣,我寧可去台中,至少文化氣息比較重;香港太習慣繁榮了,以繁榮為標準及驕傲,就算被取代又如何?總有別的東西會冒出來,總會有自己求生存的方法,沒有過去繁榮,最多就是生活條件要降低下來。但過得快不快樂,能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跟香港是不是金融中心是沒有關係的。」

 

也曾為文臧否過台灣民主,近來,林夕對政治表達了相當程度的關切。他說最近最開心的莫過於,發現不少香港八○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很積極地參與群眾運動,不因個人利益,而願意站出來就某些題目抗議表態示威,「如果公民意識抬頭,這個社會還是有希望。而且他們關心的也不再是經濟發展、拚經濟這些議題,雖然只是一小群人,也值得我高興。」

 

不甘僅做唯一流行文化的創作者,這些年的林夕頗有文以載道之姿,一口氣接下四個專欄,展現自己對文化、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領域的深層素養。

 

林夕一度透露,很希望歌詞能進文學殿堂,如今想法全然不同,不再執著於此,他也不怕得罪人地說,「如果文學殿堂是一小群人蓋的,然後裡面的門檻特高、但水平特低,我就沒興趣伺候這些象牙塔裡的人的標準,反而擔心有文學的標籤後會嚇跑人家。」現在他寧可用流行曲的方式表達,「若能影響更多人,讓本來沒興趣看《道德經》、佛經的人,起碼受到流行曲的影響,留下一點印象,藉由歌詞通了,我都覺得比進殿堂滿足某些人的標準好。」也因此,林夕選擇在娛樂性的《明報周刊》裡寫新詩,而不願在文學雜誌裡寫。

 

看開了這點,林夕仍希望日後能專心寫與文學無關且有意義的書。至於自己到底寫的是什麼學,就留給後人及讀者去評價吧。「我相信那些誠懇的創作人,在創作時都不會限定自己是文學家、寫的是文學,果真如此,他的作品也不會有真實生命。」

 

林夕

▲點擊圖片放大

 

想讓更多人接近《道德經》

 

自詡受老子李耳影響甚深,熟讀且一讀再讀,看遍各種版本的《道德經》,林夕眼見「老子商學院」以功利市儈角度所寫的書如雨後春筍般出版,中國大陸作家王蒙更寫了老子對他在生活上的幫助,林夕看了幾篇後,徒呼負負!「我覺得有很多看法是符合中共的唯物主義,有些內容更是曲解《道德經》精神。」對於中國這種因為重視金錢的精神淪喪,相當氣不過。

 

他設想開一個部落格,把日常生活片段,用一種個人生活的演繹與道德經的八十二章結合。「我希望有機會可以幫老子伸一個冤,雖然那些國學家比我懂更多,但他們寫這類書未必能吸引年輕人,我在這個板塊多少有些資產可以借用過來,說不定我寫的會更吸引到一些年輕人。」

 

至於歌詞常被過度詮釋曲解,或不被了解,在不能改變的事情面前,林夕只能表示自己不在意,逢有人問起,都會按捺性子好生解釋一番。但林夕總認為,比較耐讀的作品,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領悟,他寧可盡量不講出自己原來的創作意念,「其實從看書的理論來講,在文本主義之下,作者本來就應該消失在讀者面前。再者,要作者解釋自己的用意,一種可能是作者很失敗,不能清楚表達。」

 

過去有段時間,林夕較執著於華麗詞藻,「把美文成為一種慣技,因為在王菲身上也用太多了,所以有段時期,我不太用,不過現在為了達到目的,也不太在意用過去的老把戲。」

 

在與台灣讀者面對面之際,林夕一再被問及寫《原來你非不快樂》此書的目的,林夕直白道:「我沒有希望他們看完之後就從此懂得或是變成很快樂的人,這是不可能的。讀書寫快樂自得的書,也不代表就可以快樂。重點是讀者的心能進去書裡面。」林夕把經濟活動、主流價值觀以及面對死亡對人們情緒的影響,揭開他自身已經結了痂的傷,來研究發現原來其中的痛苦。「但配藥要針對不同人而不一樣,我只是寫一些會引起我們煩惱部分,如果讀者能看到這部分,我已經覺得很欣慰了。」

 

或許真悟得他自己所寫的〈身外物〉——當這一雙腳慢慢離地,拈不走一瞬羨慕妒忌,誰又記得起,誰被我歡喜,延續到下一世的你?誰又帶得走,一塊紀念碑,心中掛著甚麼行李?

 

此刻的林夕不是昨是今非,只是見山又是山。

 

林夕

2009 年,林夕獲頒象徵香港樂壇最高終身榮譽大獎的金針獎。(圖/Top Photo)

 

林夕
 

小檔案_林 夕

本名:梁偉文

出生:1961年

現職:專業填詞人、商業電台製作創作總監

學歷:香港大學文學院碩士、香港大學文學院學士(修讀翻譯)

經歷:商業電台廣告部創作總監、音樂工廠總經理、亞洲電視節目創作主任

代表作品:吸煙的女人、心動、紅豆、十年

 

 

數位轉型聚焦行銷 產品獲認可  與大廠聯名提升品牌

 

莊翔捷不諱言一開始其實並不想創品牌·只想做貼牌代工品。但不經營品牌,產品乏人問津,下游代理商不願意進貨,銷售反而不如預期,「既然客戶不願意投資做品牌,我們選擇自己來做。」莊翔捷指出,目前投入品牌的行銷費用已逾數百萬元,如何讓行銷預算精準發揮效用?「聯名」是千富的祕密武器。

 

千富每一次聯名,籌備期都長達半年至一年,為的就是滿足合作方的產品使用需求,只要產品能被大廠認可,品牌的知名度就能迅速拓展,目前Sloky的聯名產品已有十多個,未來也將持續利用聯名方式來經營品牌。

 

目前千富在數位轉型只有先聚焦在行銷,接下來的五年將把重心擺在智慧製造。透過引入機聯網與MES(製造執行系統),提升自己的製造能力,在品牌端要持續提升產品品質,在代工端則是提高自己的技術門檻,奠定自己在客戶眼中的價值。

 

數位轉型

 

千富企業

 

業師點評  陳來助 升級前先打實基礎  全面製造升級不僅止導入數位工具

 

千富的轉型歷程,與其他中小企業十分不同。千富在應用數位工具之前,已經先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從原本車件、銑件的代工業務,轉變為自創手工具品牌,整個製造的核心能力都轉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然而當商業模式改變時,企業主心中的願景是否有隨之調整?願景,是轉型之路能否長久走下去的關鍵。

 

第一次見到千富二代兄弟,我第一個問題就問他們,千富未來的願景是什麼?在一步步的討論過程當中,願景的擘畫也逐漸清晰:品牌營收占比在十年內達到五○%,並且將原有的代工製造業務,往製造服務的方向做升級。

 

許多企業主在轉型做品牌的過程中,可能會思考是不是代工乾脆不做了,全心只做品牌?但從千富的例子來看,代工與品牌的兩隻腳是並進的,要平衡發展不可偏廢一方。

 

別讓品牌淪為商標 借力數位工具傳承師傅工藝

 

首先先談品牌。企業主在經營品牌的第一步,一定是要制定出明確的目標。品牌到底要做到多大?這不能只是喊喊口號,而是要利用量化指標來衡量,比如品牌營收占比就是一個好的指標;再來,品牌的經營一定是要長期投入資源,並且要有足夠的決心,否則一遇到景氣衝擊,又退縮回只做代工,這樣子的品牌經營最後僅是淪為商標而已。

 

千富從一三年創立品牌至今,營收占比已成長到近三○%,但接下來要再成長二十個百分點,面臨的挑戰也會更艱鉅。他們過去做的數位行銷已經替品牌打下良好基石,但執行門檻相對低,人人都可以做,未來如果要再提升,就不光是只做數位行銷,而是要進行全方位的轉型,製造能力也必須隨之提升,才有辦法長久支撐企業的願景再前進。

 

再來談代工。過去總體經濟在全球化的架構下,全世界都在追逐低價的產品,但現在全球歷經美中貿易戰與武漢肺炎疫情之後,大家不再只看產品的價格了,還必須選擇安全且信任的產品,這樣的環境改變,為台灣的中小企業帶來很好的機會。要產出高品質的產品,其實就不能完全仰賴自動化,台灣的產品有辦法做到「差異化」,就是因為許多關鍵的工藝技術還是得借重老師傅的經驗才得以完成。

 

目前台灣的中小企業,或許因為數位轉型進程走得沒有歐美企業快,而因此嘗到甜頭,但若將轉型之路往前推進,是否就會消滅了老師傅的技藝?突破迷思的關鍵在於相信工藝的價值,數位工具要做的是「傳承」技藝,而不是「取代」。企業主可能選擇投資穿戴裝置、人工智能系統,讓機器來學習老師傅的工藝,當工藝轉變成數據時,「人機協作」的價值就可以被發揮出來,師傅不僅利用數據改善產線製程,甚至激發新的創意,數位DNA也就此注入企業。

 

智慧製造

 

投入智慧製造讓品質極大化 製程須可溯源、強化庫存管理

 

千富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是安全且被客戶信任?第一步在於讓製程可溯源。很多中小企業沒辦法做到這點,從進料到出貨過程中,都是由人工檢查,沒有數據累積就沒辦法溯源。千富現在已經開始在做機聯網了,為了就是把關產品的品質,這也是客戶最在乎的地方。要從製造升級到製造轉型,最需要突破的就是將品質系統數位化,這才能達到客戶要求的安全與信任。

 

第二步則是強化庫存管理。走進他們的工廠會發現,他們的產品精密細小,盤點庫存多需要人工確認,但長久下來不僅成本高還有可能會出錯,利用數位工具來協助庫存管理,也是他們未來要著手進行的事項。

 

千富過去十年間,針對品牌投入的資源就是架設官網,但當未來品牌營收占比要成長到五○%,光是只有官網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五年將是千富執行「智慧製造」的關鍵時刻。

 

製造升級要做的就是將產品品質極大化,不僅有助接到更好的訂單,品牌影響力也會隨之上升。台灣中小企業主在執行智慧製造時,必須要先有穩定的訂單來源才能投入,否則產能擴大反而產品得降價賣,數位轉型的投資報酬率反而不如預期。千富儘管代工訂單會因產業變化而有波動,但自有品牌逐漸站穩腳步,因此現在開始投入智慧製造是合適的。

 

千富要走到全面的製造升級,還有十年,所以我認為在轉型的路上,不須急於導入數位工具,反而應該先將基礎建設做好,例如將官網串接CRM(客戶管理系統),並開始投入智慧製造的準備工作,轉型與願景的框架設定清楚,才不容易走偏,轉型之路才得以走得長久。

 

陳來助

延伸閱讀
柯文哲喊「業障重啊!」列貪污被告發千字文喊冤:典型「圍魏救趙」,親吐北士科會議為何不錄音
柯文哲喊「業障重啊!」列貪污被告發千字文喊冤:典型「圍魏救趙」,親吐北士科會議為何不錄音

2024-05-04

京華城容積率飆840%史上最高,柯文哲親簽用印「大放送」!曾說都更不能1坪換1坪,為何讓財團1坪換4坪?
京華城容積率飆840%史上最高,柯文哲親簽用印「大放送」!曾說都更不能1坪換1坪,為何讓財團1坪換4坪?

2024-05-08

柯文哲兩大案 完全解密
柯文哲兩大案 完全解密

2024-05-08

5位準部長露臉,文化部長是作家小野!接下公務坦言很猶豫,曾任柯文哲幕僚「我沒什麼政黨屬性」
5位準部長露臉,文化部長是作家小野!接下公務坦言很猶豫,曾任柯文哲幕僚「我沒什麼政黨屬性」

2024-04-12

民眾黨519遊行》柯文哲批國會等4大改革「變成芭樂票」,連喊3次傲慢…民團轟藍白開民主倒車
民眾黨519遊行》柯文哲批國會等4大改革「變成芭樂票」,連喊3次傲慢…民團轟藍白開民主倒車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