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推搡著湧向光,不是為了看得更清楚,而是為了更亮眼。─人們在誰面前會更亮眼,就很樂意讓誰被稱作光。
換句話說:光照亮了人,人才被光吸引過來,不是因為光為他們照出了路。能讓我們發光的人,我們樂意稱之為光。
領導者是引路人,他們知道要往哪裡去,而且率先邁步。不過領導手腕不只有引路這一面,勢必要有人跟上來,引路人才能成為領導者。如果你以為只要知道路,並一心趕路,就會吸引人跟上,那就錯了。起初吸引人跟上來的,是個人的吸引力和魅力。
根據卡本尼(Olivia Fox Cabane) 的《魅力學》(TheCharisma Myth ),魅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而是可以培養與運用的工具。你不必外向也可以很有魅力。卡本尼將富有魅力的行為拆成三項核心要素:臨在感、影響力、親和力。藉著言語和肢體語言,以及你的心理狀態中介,妥善結合三者,就能吸引人聚集到你身邊。
臨在感與親和力跟你這個人無關,但跟你如何對待別人有關。臨在感的意思是,你真誠投入互動裡,聆聽別人的話,而且全神貫注。親和力則是指展現你對別人的在乎,想知道對方是否順適如意。展現親和力會讓他們認為:你說不定會願意運用你的各種影響力幫助他們。這些行為就好像將光打在別人身上。認知心理學者常把注意力比喻成一束聚光燈,而光也跟熱息息相關。
縱然鋪排方式不同,在暢銷80 載的《卡內基說話之道:如何贏取友誼與影響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People)裡,卡內基(Dale Carneigie)提出同樣的論點。他建議讀者真誠關注別人、留神傾聽、循別人的興趣聊天,並以真摯的態度讓別人感覺被重視。換句話說,就是讓他們發光。
如果你想領導,但性情難以散發臨在感與親和力,你該下工夫培養,畢竟自我提升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不妨閱讀卡內基和卡本尼的書。雖然一開始培養臨在感和親和力的時候,下什麼工夫都難免覺得矯揉造作,但能真誠展現這兩種能力仍是重要的。跟隨你的人就是建造公司的人,你想要他們幫你,那你怎麼能怪他們會想知道:跟了你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一邊幫你,他們也想幫自己,這不是合情合理嗎?讓跟隨你的人感受到:你認為雙方是互蒙其利,而非你單方面占便宜。這就是臨在感與親和力的功勞。
卡本尼的第三項元素是影響力,有好幾種來源。領導手腕的施展,往往關乎你所選定的方向有多可信,以及你抱持多大的信心。你知道該往哪裡走,這項事實給予你幫助他們的影響力,人們因為這樣的緣故,願意考慮跟隨你。缺乏影響力的光是黯淡的,既不能照亮任何人,也照不出道路。如果你生來就親和專注,那你已經知道照亮別人是怎麼一回事,不妨轉而專注在覺察你的影響力能如何協助別人。
除了評估和培養自己吸引跟隨者的能力,隨著公司成長,你會僱用領導者擔任管理職。評估流程一部分該看應徵者的魅力因子,但這在直接面試時或許不容易看出來,因為大多數人面對可能會聘他們的人,都會全神貫注、表現親和。不妨轉而從團體面試的中餐時間,觀察他們跟別人相處時的舉止,能更有效地看出一個人有沒有魅力。
身為創業者,你執著於自己的願景和顛覆一門產業的欲望。你需要有其他人滿懷熱情地跟隨你投入這件事,才能成功。其中不只包括員工,還有投資人和早期的顧客。我們一不小心就會以為,你都把方向攤在別人眼前了,千真萬確,他們一定會跟你走。實則不夠,他們之所以被你吸引,「不是為了看得更清楚,而是為了更亮眼」。
關於內向者如何領導,更多討論請見〈內向者〉。關於自我提升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更多討論請見〈超越〉。關於你為什麼需要跟隨者來打造公司,詳見〈做事不是領導〉。關於妥善展現影響力,更多想法請見〈堅定不移的決心〉〈強烈的信念〉和〈負起責任〉。
本文摘自今周刊出版社《尼采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