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封信是什麼感覺?不是帳單、廣告或通知之類的制式信,而可能是情書、家書,或是一個遠方朋友寄予的問候。對林育聖來說,與遠方的人成為信友,更是一種老派的浪漫。本書集52封讓人深深共鳴的信件主題,全新改寫。有時是鼓勵,有時是提醒,有時出出點子,有時僅僅是個剛好的陪伴。在倦怠灰心的時候,不妨翻開新的一頁,讓你的每一天,都能擁有多一個點亮自己的金句,多一點對於人生的期待。
嗨嗨,你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善良呢?
寫這封信時,正值聖誕節前後,那應該是收到一波禮物或祝福的時節。你覺得自己是碰到了善意,還是再也不相信交換禮物了呢?
我一直不太確定交換禮物到最後會變成交換廢棄物的團體,平時發生什麼事。但我確定的是,遇到那種「看到別人失望的表情會開心」的人,我會有點害怕。
我曾經解除過幾個好友關係,那是在電影《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上映時,在社群上爆雷的人。
當時全球都滿期待的,至少是我當年度最期待吧,然後上映約三天,我就被雷了。好氣好氣,即使還是帶著期待進電影院,但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人的記憶真的是很煩人,該記的記不住,不該記的卻印象深刻。
當時還為這件事發文:
我曾想如何去判斷人在危難中會露出怎樣的本性,有時不見雪山崩、困七日,真不知人性會怎麼扭曲。事業賺錢人人理信義情道盡出,轟然負債千萬則轉身機票飛著跑。
要怎麼知道一個人能不能信任?從他怎麼看待別人的感受開始。
當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是:「只是好玩嘛!」這種以純粹的樂趣在破壞別人的體驗時,在生活中可能是某次惡作劇般的捉弄,但在人生旅途上,他就會在某次危急時刻,推你一把。
因為他從沒把你放在眼中。
人的本性不是在他說的話語之中,而是每個在行動抉擇之中。
當時把話說得很重,但我就是如此堅決與肯定。
如同我們人生中,總會遇到幾個人,向我們勸著:
「他不是故意的。」
「他只是好玩,只是在與你玩而已。」
「他不知道你這麼在意,沒想到你會反應這麼大。」
「他和你鬧著玩,你何必當真呢?」
「他就是那種人啦,你不要理他就好了。」
都是他,那我呢?
他的個性是那樣,為什麼不是他選擇改變,而是我要選擇接納呢?
勵志的話會說:「改變別人困難,不如改變自己。」
當然是這樣沒錯,所以我會改變自己,會學習成長,然後也會決定要遠離那樣的人。
我想讓變得更好的我,能被更值得的人珍惜,而不是降低我的標準去迎合那樣的人。
這麼多年來,我也終於了解一件事。
善良不是選擇。
延伸閱讀:跟賣蛋老人殺價5元,轉頭付100元小費的金錢啟示:為何我們常對富人慷慨,卻對窮苦人錙銖必較
過去我總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在選擇中,總是不肯選善良那一邊?
他們總在每個小事表現得好像是善良,遇到大事時卻不肯同樣表現。
在某些事上看似表現善良的人,在另外一邊卻是完全不同的人。
原來他們不是選擇善良,因為那不是選擇,那是個性,那是特質,那是能力。不是像中午吃什麼一樣,選擇我今天要善良一點,還是要排骨一點。
善良不是一種選擇,是反射動作,是思考,是價值觀。不是遇到A會選擇善良,遇到B可以選壞壞,遇到C就選善良的壞壞。不是遊戲裡的兩個對話選項,也不是可以重新再選後看到新結局。
不論重來多少次,你都會做一樣的選擇。
直到你願意自己改變,可能是年紀到了,可能是累了,可能是某句話讓你頓悟了,又或是讀到這裡了。
然後才可能做出和以前不同的決定,偏向善良一點或是邪惡一點。
善良要學習,要練習。我們或許本善,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叫善良。
小時候,我們以為喜歡一個人是捉弄對方,引起對方注意。
學生時期,我們不知道怎麼對人好,只能偷偷跟蹤對方,每天觀察對方的生活。
長大後我們以為一肩扛起、沉默不言、把苦往肚裡吞,就是相處最好的態度。
我們可能從來沒有做惡,但不善良,也不被理解為善。更在某一些取捨中,成了別人眼中的惡人。
善良要學習。你要是善的,就必須學習如何行善。
你要聰明,才能好心做好事,才不會往地獄的路上多鋪一塊磚,還簽上了名,寫為善意。
善良不是選擇,人不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是勸人放下刀的話術——你還拿著刀,我只能念佛了。
善良不是選擇,世界怕的不是壞人,而是笨的好人。不忍心罵他,他卻毀了你的人生。
善良不是選擇,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沒有練習的話,你的選擇永遠會是自己。
不要以為善良可以選擇,好比你今天救人,只因為對方是好人;傷害別人,只因為對方該死。
不要把善良當作選擇,認為只要「你想」就能做得到,然後為那些「不想」找千百個理由。
善良是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如果想要會,就必須K書,不能睡著,不能偷看答案。
善良是品味,我們可能有自己的標準,但世界還是有共識,要提升品味,就要活在有品味的環境裡。
善良是技能,可以寫在履歷上,只是要證明自己做得到,且一直做到,不然忘記這技能,只能成為曾經善良過的人。
善良是相信自己不會化身為仇恨,不會是復仇循環裡的一員,雖然受傷,但還是選擇停止一切。
不論是否破碎,都堅決善良。
這會是好的人生策略嗎?可能不是,被稱為聖母式的教條,是許多人不屑的。
這會讓人過得更好嗎?可能不會,一路上的惡意,可能會讓人疲憊、狼狽又灰心。
但這不是你的選擇,這就是你。
就是你的模樣與故事。
是當你被傳頌時,會被寫上的事。
一個善良的人,是與他在一起會感到安心的人。
是我們願意把心中最脆弱的一角與他分享的人。
是讓我們願意相信,這世界上,有會與我們做出一樣決定的人。
作者簡介_林育聖
寫字的商人,做生意的文人,創業無餘還養了雙娃,為養家活口而存了不少脂肪在腰間。
2015年開了間文案公司「文案的美」,2016出了人生第一本書《每天來點負能量》,在AI當道的時代,還相信人味書寫的魅力。
致力做個有創意的普通人,追尋有趣的普通事,過上豐富多變的普通人生。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那些努力的事,就該成為故事:52封療癒信,寫給還沒下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