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逾四十年,簡守信不只守在醫院,也走進東南亞、中東等國,把醫療曙光帶到貧苦百姓眼前。
而他不只埋首於急救前線,更致力將醫療資源延續在當地,期盼人們能看見改變的希望。
帶氣旋橫掃後,位於東非莫三比克的村落裡,土製房屋被洪災沖毀,城鎮幾乎被夷為平地。放眼望去,連一間醫院也沒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醫療人員紛紛進駐,就地搭起帳篷,不止救災看診,還得克服當地盛行的瘧疾和霍亂。
傷口久未處理而形成的膿包、因燙傷攣縮的肢體變形、角膜長期潰瘍導致的失明……,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說起二○一九年五月,自己在疫情前的最後一次海外義診,仍歷歷在目。
「即使我們提供免費醫療,但許多民眾連來看病都沒有辦法,當地人民真的很辛苦。」莫三比克之行,不是他第一次見證災後苦難的現場。今年六十九歲的簡守信,行醫超過四十年,幾乎每一、兩年就出國行醫一趟,至今走遍菲律賓、印尼、尼泊爾、敘利亞、墨西哥等十二國義診。從難民營到強震後災區、人禍或天災現場,都有他的足跡。
從○一年開始,簡守信每周錄製醫療科普節目《大愛醫生館》,不領主持費,只為讓民眾了解健康知識,一做就是二十二年、超過六千集。
但做節目並非為求聲量。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還記得,節目○五年首次入圍金鐘獎時,簡守信卻坐上飛機,前往強震後的巴基斯坦行醫。證嚴法師說,「他捨棄鎂光燈聚焦的星光大道,選擇走上克難義診救人之路,是真正的醫療典範。」
那份對於社會的關懷,從簡守信年輕時的行醫身影就能窺見。
感嘆東部沒整形外科醫師
他決定常駐花蓮
台大醫學系畢業後,簡守信循著典型醫學生的路徑,留在台大從住院醫師當到主治醫師。他選擇外科,笑說自己年輕時沒耐性,而外科的治療成果立竿見影,「總覺得可以比較即時地搶救病人。」在台大和慈濟跨院合作的機緣下,他帶著整形外科專業,前往花蓮固定看診,為許多唇顎裂等先天性畸形患者、因車禍受創的病患開刀。
來往看診的過程中,他才發現,當時從宜蘭到台東,竟連一個整形外科醫師都沒有。「那時全台大概有一百多位整形外科醫師,台北說少一點,也至少占了六十位。」他萌生念頭,決定常駐花蓮,把醫療效益從六十分之一變成「唯一」。他因此成為花蓮慈濟創院初期的醫師之一,也是當時東部唯一的整形外科醫師。
前往後山行醫,不是簡守信既有的人生規畫,而他也沒想到,來到花蓮後,更開啟了日後許多的意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