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成立的果陀今年邁入35年。在台灣,劇團能走過這麼多年,非常不容易,這其中有一位功臣——果陀執行長林靈玉。
果陀剛成立時,她是第一位志工,當沒有人願意從事吃力不討好的管理及行政工作時,擔任女主角的她,毅然捨棄在舞台上的明星光環,走入幕後從零學管理,一肩擔起營運重擔。
她的轉型與曾經紅遍亞洲華人圈的歌手張雨生有關。
1993年《淡水小鎮》首次在國家戲劇院演出時,她是女主角「艾茉莉」,張雨生是男主角「陳少威」。張雨生過世後,林靈玉領悟:「很多事情是留不住的,但創作可以留下來繼續影響人心。」
「當我意識到這件事後,我懂了,原來我有那麼傻的勇氣替果陀解決各種問題,並不是因為我是演員,我的熱情來自渴望藉著戲劇與人分享一齣打動人心的戲,這才是我本質的熱情。」
「我願意扛著這個使命,只要有人需要我。」林靈玉熱切地說。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可以這麼辛苦的帶著一群人走35年,不管經歷921大地震、911事件、金融風暴、經歷無數颱風,吹掉幾百萬、幾千萬,仍然堅持走下來,因為我熱愛戲劇。」
林靈玉16歲就在劇場學習如何當一位好演員,認真演好每一齣戲。1988年和共同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梁志民,以及他的藝術學院同學一起成立果陀。
《動物園的故事》 一砲而紅
那年的7月14日,果陀第一部戲《動物園的故事》首演,這部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立刻造成轟動,這一天也成為了果陀劇場的創辦日。
這是一部很簡單的戲,舞台上沒有布景,只有一張板凳、2位演員。一位是代表中產階級的中年出版商,一位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兩人在公園爭執一張板凳,透過對話激盪觀眾思考生命和生存的價值。
《動物園的故事》在只能容納50個人的小劇場演出,口碑效應吸引新銳導演、新浪潮導演,如張艾嘉等人來觀看,「小小的劇場擠進100位以上觀眾,大家熱淚盈眶的看完、熱情鼓掌。」
▲《動物園的故事》讓果陀一砲而紅。
林靈玉發現:「原來一齣戲可以觸動這麼多人的生命迴響。」她告訴劇團成員:「你們要堅持做下去,找不到場地、沒有錢,我來幫忙。」
張雨生報名學表演 成為《淡水小鎮》男主角
《淡水小鎮》是果陀成立後的第三部作品。當初女主角並不是設定由林靈玉演出。她無奈道:「在那個時候,很多演員發現沒辦法靠票房賺到錢而離開,因為找不到演員,梁導說:『那妳來演。』我就演了!」
《淡水小鎮》在小劇場演出頗受觀眾喜愛,決定搬上國家戲劇院。此時,張雨生出現了。
「張雨生還在政大念書時,就以《我的未來不是夢》成為年輕人的精神象徵,也是國民歌手,不過沒多少人知道,從小他是在戲臺旁長大的。」林靈玉說。
原來,張雨生的父母都是藝工隊演員,他的父親身兼編導。張雨生兒時跟著父母全台巡演,當時他夢想著:「長大後我要成為一位演員。」
「他很渴望學習表演,但是,沒有人相信他會是一位演員。」
3個月魔鬼訓練 開啟演戲天份
退伍後,張雨生想要實現站在舞臺上表演的願望,於是,報名果陀的表演班。
「行政人員看到有一位『張雨生』來報名,和他聯絡、聲音聽起來也很像張雨生,告訴我『那個人應該是歌手張雨生。』」林靈玉說:「我們剛好要演《淡水小鎮》,他木訥的樣子,就是男主角的模樣,導演要他直接來演男主角。」
經過3個月魔鬼訓練,張雨生演活了「陳少威」,自此展開和果陀的多年緣份。
「他後來還演了好幾齣不同的戲,不管是喜劇或者是古裝,每一次大家都會很驚訝,那是張雨生嗎?我們開啟了他不同的藝人視角,讓大家認識全新的張雨生。」
▲張雨生(中)和果陀有多年緣份。
演出改變張雨生 創作《姐妹》
林靈玉和張雨生在全台巡迴演出逾30場《淡水小鎮》,兩人有許多交集,她看見張雨生不同的面貌和改變。「在劇場演出後,他也開始重新思考創作,在編曲上有很大的突破,比如替阿妹寫的那首《姐妹》。」
「因為他發現音樂可以和戲劇一樣,每一個音符就是一個角色,一首歌就可以講完一個故事。」她解釋:「從《姐妹》之後,張雨生的每一首歌、每一張專輯,曲風都這麼特別、這麼豐富,再也沒有制式公式去捆綁他。」
張雨生因意外過世之後,果陀將他們和張雨生相處的經歷寫成《email情人》搬上舞台。林靈玉在演出的同時,也重新思考並整理自己的生命。
果陀在那時已經成為台灣很重要的劇團,她明瞭:「很多人熱愛創作和表演,大家都需要機會,卻很少人想要做行政和經營,因為永遠要解決問題,但掌聲不會在他的身上。」
「張雨生離開後,很多人會忘記他,但他的作品會留下來。」
▲林靈玉深愛表演,帶果陀走過35年。
她忽然明瞭,「即使我再怎麼熱愛表演,這個舞臺上沒有我,還有很多好的演員;如果劇場沒有人願意將管理做出專業,就沒辦法讓更多人留下來繼續創作。」
「一路上很多貴人幫助過我們,但是,改變我的價值觀最重要的人是張雨生。」
演出《email情人》後,林靈玉決定離開舞台,轉進幕後,承擔劇團的管理工作。果陀在她的帶領下,走過35年,不但活了下來,還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表演團體之一。
▲今年3月《淡水小鎮》在全台巡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