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回法務!」某天,她從座位站起來,決定改用理性來賺錢,她轉身走向公司的法務部,找到該部門主管的辦公室,敲門,對方開門,黃資婷劈頭就表示自己想從美術變法務,還附帶一句:「你給我六個月,我給你全世界!」
儘管詫異,這位本身是物理、法律雙博士的法務主管,索性就現場面試起她,當他知道眼前這位穿T恤、牛仔褲的女生,原來是法律系出身,決定任用她。當時,台灣的電子廠一家家捲入專利訴訟,宏碁亦然,必須盡快擴編內部法務人力。
法界逃兵變身智財權專家
一開始認定「法律又不會忘記」的黃資婷,卻也自此展開她口中「生不如死」的六個月。
白天,她每天都接受震撼教育,看著一個又一個資歷動輒十年起跳的專利律師輪番走進公司,要與他們這群平均二、三十歲的「小朋友」協商法務;晚上,她打開五年沒碰的《六法全書》,並交叉閱讀國內外最新的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法條。
當年的宏碁,雖然工程師、產品經理幾乎全是男性,但像黃資婷待過的行銷部、法務部,女性成員其實不少,這除了與創辦人施振榮的妻子葉紫華身兼集團聯合創辦人、總稽核有關,再來,就是施振榮有感當年電子業人才稀缺,「所以不分學校、不分科系、不分男女,我都給機會跟舞台。」他向我們表示。
公司內,黃資婷身處開放、多元的工作環境,性別對她幾乎不是議題;但走出公司,「就完全不一樣了。」她說。
有一次,她與一位負責業務的男同事前往日本拜訪一家當地電子業者,他們一進會議室,這位日本業者見狀,對著她的男同事用英文說:「我需要跟她講話嗎?」不等同事回答,黃資婷立馬直挺挺地盯著對方眼睛,也用英文回敬:「對不起,你必須要跟我講話!」
那是她初次到日本出差,兩周行程裡,她與同事去了多家日本電子公司,在客戶辦公室,「我常常一個女生都沒看到,好不容易看到一位,就是幫忙倒茶的小姐。」她回憶,一九九○年代,包括韓國電子業,性別差異極為明顯。
她後來在宏碁法務部待了五年,從法律系逃兵變成智慧財產權專家,更成為宏碁最年輕的法務經理,還在台灣大學工業研究中心兼課教智財權,正當一切平步青雲,一九九七年,她迎來了職涯另一次大轉彎。

對任何事情都樂於嘗試的黃資婷(左),就連極為挑戰核心肌群的棒式運動,都練到不輸男同事。(圖/取自Acer Family Youtube)

為了宏碁的環保筆電Vero,黃資婷(中)串聯了不同供應商,提供環境友善的零組件。(攝影/吳東岳)
赴美任特助 鑽研供應鏈管理
這個「轉彎」的起頭,也是她自己。那年,宏碁決定外派她的先生到美國,重視家庭的施振榮,也決定把她調到美國分公司的法務室,讓夫妻不用分隔兩地。這天,施振榮找來黃資婷告知這個決定,想不到她卻說:「不要,我去美國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做法務!」
拗不過下屬的施振榮,於是請黃資婷去找當時公司總經理、現為緯創董事長的林憲銘,一起討論她去美國該做什麼工作。後來,林憲銘拍板,要她擔任宏碁美國分公司總經理的特別助理。
就是這份工作,讓黃資婷接觸到她現在廣為人知的專業:供應鏈管理。其中緣由,就在於當時美國市場在戴爾電腦帶頭下,掀起所謂的訂製化電腦(Configure To Order)浪潮,對該市場野心勃勃的宏碁,也決定投入這個新市場。
然而,相對於宏碁原本熟悉的標準化、鎖定一般消費者的電腦,訂製化電腦聚焦企業用戶,講究的是客製化、量身打造的電腦規格,因此產線必須調整,從大量、快速、產品單一的產線,改成少量多樣的產線,但與此同時,產品的生產效率、交貨時間(lead time)又不能被拉得太長。
黃資婷坦言,剛到美國的時候,她其實頗為焦慮,「每天都很悶,不知道到底要幹嘛,因為『特助』根本沒有工作內容的definition(定義)。」後來,當訂製化電腦的任務出現,需要有一個人溝通台灣與美國的供應鏈,協調雙方的產銷節奏,她大膽接下任務,但心中的焦慮並未就此放下。
因為,從來沒接觸過供應鏈的她,又面臨另一個「歸零」的景況。她回憶當時紓解焦慮的方法,就是不斷找資料閱讀,如同她當年重回法律懷抱,甚至,她還在友人引薦下,到美國的社區大學進修供應鏈管理。
「我當時是白天上班、晚上上課。」由於實戰就是最快的訓練,她在一個季度後,慢慢摸清楚訂製化電腦的商業模式,以及供應鏈管理的「眉角」(台語諧音,指關鍵細節),在美國四年,她在第三年成為當地的供應鏈主管,到了二○○一年回台灣,負責總公司的供應鏈管理,奠定了她在台灣電子業的地位。
直至現在,黃資婷依舊是台灣電子業裡少數的女性供應鏈管理者,在業界,剛柔並濟,是她給人最大的印象,「用沒有那麼有攻擊性的語氣,說出堅定的話。」一名台灣ODM(電子代工廠)業內人士,如此描述黃資婷的特質。
最鮮明的例子,是多年前發生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的一幕場景。當時筆電產業已連續多年不振,在展場的某間會議室裡,一位記憶體大廠高層當面告訴黃資婷,該年起它們生產的記憶體,將不再優先出貨給筆電品牌。
事先完全沒被告知的她,當下鐵青著臉質問對方:「你們怎麼可以出爾反爾?」這句話講完,斗大的淚珠瞬間滑落,這時候,這家記憶體廠現場清一色的男性人員反倒慌了手腳,有人打電話聯絡總部,有人急忙安撫;「結果,那場會議還沒結束,他們就說『我們會support(支持)你們』。」黃資婷回憶。
在她眼中,女性在職場,非常適合涉及「廣度」、需要「協調」的工作,像供應鏈管理、採購等,因為女性的特質是勇敢與柔軟兼具,而所謂的柔軟,絕非屈服,她以上述故事為例指出,「就像那個柔軟度,也足以讓對方害怕。」
柔軟硬派的案例,又何止美國那一戰?回顧職涯,二十四歲的她大膽反問面試官,三十歲的她在「客場」單挑日本業者,又斷然拒絕施振榮的人事安排,每一次的反叛都勇敢,每一次的勇敢,隨之也帶來更深刻的專業耕耘,一次又一次的耕耘,最終開出堅韌的花朵。

(攝影/唐紹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