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完啦?」、「下次多準備一點啦!」許多前來買飯糰的客人相繼撲空,畢竟這家飯糰店的看板上雖寫著營業時間是6:30到12:30,實際上每天40斤的米量,約160顆飯糰,往往在11點就提前完售,讓許多晚來的客人只能自嘆無緣。
飯糰店到處是,這家小店的生意卻格外好,老闆王忠愷對此透露,他已在同一地點紮根10年,周遭居民早就成了老主顧,有人已從學生吃到步入職場,他都始終沒離開過,如今每月營收上看7萬。
早晨6點鐘,台北林森北路和南京東路的交叉口,多數店家都還緊閉鐵門,一家不到1坪大的飯糰店已經開門營業,陣陣香氣,吸引許多路過的上班族隨手買一顆當作早餐,絕大部分更是經常光顧的老客戶。只見老闆的雙手不斷舀飯、包料,再把米粒捏成團,動作之快,幾乎沒有空檔停下來休息。
這家小店的主人,是現年41歲的王忠愷,他10年前接手父母的早餐生意,從一個小攤販開始做起,直至去年底才正式頂下騎樓一隅的1坪大店面,月租金1.7萬元,他卻甘之如飴。
王忠愷指了指不遠處,示意他最早擺攤的位置與現址僅相隔一個轉角,原先因為沒有店面,只能在騎樓上擺攤,因此經常遭人檢舉,有陣子每2、3天就吃一張千元罰單,讓做小本生意的他根本吃不消,也是從那時起,他發願一定要頂下店面,才能把生意長久做下去。
就在去年12月,原先開在此處的傘店因專做觀光客生意,最終不堪疫情打擊黯然收店,觀望已久的他隨即接手,一圓夙願。
做業務慘遇金融風暴 他毅然辭職覓新路
王忠愷原來唸的是電子工程學系,排斥工廠輪班日夜顛倒的他畢業後投入保險業,一做就是5年,一路從業務員升到主任,卻在2008年遇上金融風暴,不論怎麼拚命業績都做不起來,迫使計畫結婚的他轉換跑道。得益於這段業務經歷,讓原本性格木訥的他變得十分健談,做起生意來也如魚得水。
其實王忠愷一開始也沒想過創業開店,但轉念想,與其被業績追著跑,還要把大半收益都給公司,不如自己當老闆,賺的錢也都進到自己口袋。
恰好,當時父母已投入飯糰生意5年,經營得有聲有色,他覺得收益不錯,便開始跟著父母實習,直到2個月後他能獨當一面,父母才安心放手。王忠愷坦言,起初母親對他辭職一事並不贊成,總念叨道,「留在一般行業比較有出路」,但他用行動證明,自己真的有心做,而且不怕吃苦。
家住板橋的王忠愷,每天凌晨4點起床載貨,5點多驅車到南京東路的店面,中午12點左右收攤回家,下午2點再依當天銷量和隔日天氣下單明天的食材。王忠愷分享,其實賣飯糰也要看天吃飯,天冷通常生意較好,他會多叫幾斤米;天熱時客人會大減,如端午節前後生意至少掉2成。
10年積累大量常客 不怕少賺只怕客人吃不飽
日復一日,即使距離較遠,10年間王忠愷仍始終堅守在同一地點賣飯糰,問及原因,他靦腆笑說,「因為我捨不得這裡的客人。」
做生意長情是王忠愷的成功法門,10年間累積下來的回籠客多不勝數。許多客人都住附近,特別喜歡找他閒話家常,有伯伯還聊到腿酸,直接從家裡拿板凳坐在店門口不走;還有位旅居日本的台灣阿姨,每次回台都會特地找他「囤貨」,把飯糰帶回日本後冰在冷凍庫,想吃時再拿下來微波解凍,他頭一次聽到也吃驚不已,「還有這種吃法?」
王忠愷強調,留住客人的方法在於「一分錢一分貨」,比方有客人不加某樣料時,他就會自動折5元,從不多賺客人一分錢,甚至遇到食量較大的客人,他還會主動加飯,深怕他們吃不飽。正因如此,在他不堪原物料漲價而調漲時,客人絲毫沒有怨言,反而體貼其做生意不易。
而且,為了滿足大食量、愛吃肉的顧客,除了原有的魚鬆、肉鬆、素鬆、花生等基本口味,他還自創豬排、紅燒鰻和香腸飯糰,先找食品廠批貨,再試做、試吃。至於上架標準,他則笑說,「主要是我自己喜歡吃就行」。其中,豬排飯糰推出後尤其受到男性顧客好評,一躍成為店裡前三名的熱門商品。
做業務時總被業績追著跑的王忠愷,現在自己出來創業反而踏實,作息也固定。每天早上生意結束,他就回家帶孩子,哄孩子入睡後,他會在晚上10點半早早上床睡覺,這樣的日常對王忠愷而言平淡也幸福。
飯糰一賣10年,王忠愷未來仍會繼續在同樣的位置做下去,因為這家店是他累積多年的心血,更承載著他對客人無法割捨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