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透過行腳節目《MIT台灣誌》帶觀眾的眼球登上台灣百岳,這一次麥覺明交出《山椒魚來了》紀錄片新作。
這部耗時十七年製作的影片,捕捉台灣特有種山椒魚瀕絕的身影,也記錄時代洪流裡致力生態研究的人們。
雖然電視節目《MIT台灣誌》已經停播三年多,製作人「老麥」麥覺明的工作室,依然在中視大樓的一角處,燈火通明著。
這間工作室裡,擺放五座金鐘獎獎座及一整排登山頭盔,這正是老麥和他的《MIT台灣誌》的形象。這個節目陪伴觀眾上山下海二十多年,而工作室則像一方野生棲地,住著一群沉默發光,並在現代社會中,持續挖掘原始自然珍寶的「台灣特有種」。
《MIT台灣誌》停播後,五十七歲的麥覺明從中年邁入初老,但他卻不想停下他的腳步。老麥還是在山裡來、霧裡去的,尋尋覓覓為台灣留下珍貴的影像。二○一九年,他拍攝台灣黑熊紀錄片《黑熊來了》,登上了大銀幕,現在,他又再度推出新作品《山椒魚來了》。
決心》翻遍石頭 拍下山椒魚珍貴畫面
在地球上存在億萬年的山椒魚,一點也不耐熱,所以住在台灣高海拔的冷涼之地。十七年前,在阿里山姊妹潭旁,麥覺明第一次見到這種活化石,彼時他就決心記錄這個珍貴物種。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和一代山椒魚專家呂光洋、二代博士賴俊祥等研究團隊,不斷在山上「翻石頭」尋找山椒魚,終於拍下山椒魚卵串孵化的難得影像。
老麥的臉孔從年少時就帶有風霜,到了現在,時間更在他臉上劃下刻痕。歷經十七年,他終於磨出《山椒魚來了》,自己都忍不住感動,畢竟這是他和夥伴花了這麼長的時間,不斷深入高山祕境,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險峻道路、冷雨天候,才打造出來的作品。
在電影中,一群研究人員沿著山徑、溪流,彎腰跪地翻開一塊塊石頭,再小心翼翼地闔上。那幾乎是用手跟眼,親吻了山脈各處。團隊裡每個人都鼓足熱情,呂光洋曾經沒踩穩腳步,幾乎要跌倒,還忙著問攙扶他的學生:「那片翻過了沒?」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場跪地朝聖之途。
而且,紀錄片不只是記錄山林珍貴的物種、研究人員的熱情……在這段過程中,「山神」把他們一位重要的夥伴──賴俊祥的生命,遺憾地留在奇萊北峰。紀錄片裡雖點到為止,但老麥談起這件事,聲音卻忍不住低沉下來。